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1、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3、有时会得到未曾料到的赞美声誉,有时会碰到求全苛责的毁谤攻击。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6、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
7、释义: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关于教育的名言)。
10、(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12、(赏析)中国最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得到众人的拥护成了每个人的要求。几千年传承下来。这“和”却慢慢变了味,学习中有同学吵闹影响了学习,为了求“和”,不阻止;工作中有同事影响了工作进度,为了求“和”,不吱声;……“和”成了“讲面子”“拉关系”。错矣!这样的“和”只能是利益的暂时一致,永远做不到人心的团结。
13、释义: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14、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15、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8、◇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9、(解释)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2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2、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23、(解释)拥有道义的人有很多人相助,失去道义的人又很少人帮助。有很少人帮助到了极点,连父母妻子兄弟都背叛他;有很多人帮助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归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