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绎不绝和连绵不断的区别
1、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2、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络绎不绝和连绵不断的区别)。
3、两线珍珠一般大的眼泪,便滔滔不绝地滚出来了。
4、尊重准保户的意见,就先从让他滔滔不绝开始吧!
5、可结合文章相关观点作答,比如材料一中“画只宜于描写静物”“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等,比如材料二中“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止能画一声”等。
6、(拼音):yuán yuán bù duàn
7、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8、健谈的叔叔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我们在一旁根本插不进话去。
9、“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10、“患”,担心。《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的句子。“赇”,贿赂。对应后面的“赂”字。“密”,暗地里。“左右”,身边的人。
11、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12、对文章结尾处的“门”,也可加以分析。“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这里的“门”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抵抗侵略者的斗争智慧与方式。
13、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4、(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5、错用成语:对于学生,他费尽精力,无论什么事,他都要殚精竭虑。(把“竭”意思理解成了“皆”)
16、(2)知识: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17、故士族一旦获得公认,就成为社会仰慕的对象,成为相对独立于统治意识形态的文化标准,不许清流所不容的寒人浊官商人巨贾所玷污,抵御政治入侵以至于唐朝,维系文化法脉,不绝如缕。
18、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等加以说明。作用(好处):使说明更准确、具体。
19、爸爸从乐山兴高采烈地回到家,滔滔不绝地向我和妈妈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20、话匣子一开,就听爷爷滔滔不绝地说起当年的往事。
21、当然,这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而我们四年级开始涉及到的理解和体会,是建立在之前三年的古诗学习的基础上的。教师帮助学生试着去理解,试着去体会,方式有以下两种。
22、“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23、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有错。文末说:“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因为国家遭遇外敌入侵,社会不安定,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感叹,是没有机会来做衣橱,而非追求完美、做不出完美的衣橱。
24、桅杆:其中“桅”字容易和“栀子花”中的“栀”搞混了考别字。
25、“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26、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27、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28、(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有无“吾”都给分)
29、●“雅俗兼备”的宋人对生活意境有什么追求?
30、源源不断偏正式;作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
31、因各省市背诵篇目不一致,故默写试题也有不同。
32、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33、解析:题目问的是此联写法的巧妙之处,应从语言表达手法、结构技巧入手,如对偶,夸张,比喻,对比,用典等。分析注意紧扣“巧妙”两字,既要紧扣文本解释手法,又要指出手法妙在何处,突出其表达效果,方得其妙。
34、D项中,前句写图画能摄取连贯动作的某一画面,而后句写诗歌可以描绘出人被爱神之箭射中的后续过程,这个表述与莱辛观点最匹配、吻合,故正确。
35、 或王命急宣:.或:有时,有的;并不同于现代语言(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36、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37、仲裁(zhòng))往往爱将其写成(zhōng)来考查,记住:这个字不读一声。
38、B项错误,“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均是对具体景物的描绘,前一句意思是:诗人曾听说湓水萦绕如衣带。而并非表现朋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一衣带水”是指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39、《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正在热映,我也是从16年追马伯庸的微博连载开始,等待着是否有拍成影视剧的可能,终于在这个假期如愿得偿。更令人惊喜的是,从第一集开始,这个画面和情节就圈粉无数,为这部剧打call的在弹幕里络绎不绝。当然,我没有纯粹地为了看剧而看剧,试着在用学科拓展的视角来审视这部剧,和我们即将到来的统编教材寻找有关系的地方。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被我找到了关于古诗文的三个点。
40、翻译:经常能见到,水流不断的样子连绵不断白话释义: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朝代:明·作者:朱国祯出处:《涌幢小品》:“最后丧母;连绵不绝”
41、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4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3、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44、接下来我们看文言文,统编本从三上三下各涉及到一篇文言文,到了四上,前面古诗的数量没有任何变化,只在文言文课文中多了一篇,即《精卫填海》和《王戎不取道旁李》,虽然只多了1篇,但是如果夸张地用股市常用的术语来说,就是增幅达到了100%。乐观点的用道家的视角来看,是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规律,现在正处在一生二的阶段,这个二的程度如何把握,文言文教学的生长点在哪儿,我们还是从课后的习题来看,三年级第一个要求还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读通读好,到了四上是要学生自主地读通读好,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另外一个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用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古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这里借助注释就是信,即准确,教材和编者帮我们已经初步解决;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就是达的要求,即语句通顺,意思流畅。这个要求,和三年级的学习要求几乎没有差别,可以理解为是对三年级所学的巩固,更是一项要全面掌握的重要技能。在这其中,我们老师还是要做的是兴趣的培养。我们学校在做小初文言文衔接的拓展课程时,就和初中的老师们有过对接,需要把哪些实词虚词在拓展课程解决掉。初中老师们的反应是一致的,不需要知识化的衔接,只需要兴趣的支持,别把对文言文的兴趣在小学就抹杀了,那么到了中学就彻底凉凉了。帮助学生克服文言文学习的一些普遍困难,不刻意拔高要求,把古文的节奏美和富含的情感美,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接触到,感受到,说出来,就是不错的学习经验。我们从五六年级上册的教材来看,文言文的学习要求仍旧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很少关注到实词解释的要求。让学生从读不通到读通,从读不懂到读懂,就是在收获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45、第二处反复是:“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揭露出鬼子丑陋的内心和罪恶的行径。
46、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47、宋代的生活,尤其是文人雅士,喝茶必定是绕不开的话题。宋词中,茶的主题也频频出现。在宋代,不止文人喝茶,上到皇帝,下到普通老百姓,喝茶已经完成变成了全国的一种风尚。然而在不同阶级中,喝茶的风俗也不尽相同,其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区别和文化意涵呢……
48、(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49、示例2:让运动的英姿融入秋天的回忆。用奋斗的节奏谱成青春的乐章。
50、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也可分为宽对与严对。
51、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52、今天是大年初来给爷爷拜年的人又是络绎不绝。
53、反复是常见的修辞(表现)手法,其作用一般是:加强语气或语势;强调情感。
54、然而人类社会毕竟由两性构成,虽然男性在很长的一段发展时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甚至也取得了思想的霸权,但是不绝如缕的女性思维却通过楚民族的文学放射出人类智慧的光芒。
55、 嫉妒(jí)往爱将“嫉”写成(jì)来考查。
56、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57、小说标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58、《只此青绿》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59、清明时节似乎注定要成为一个追思的季节。那不绝如缕的雨丝总能勾起人们缅怀先人、尊祖敬宗的绵绵情感。
60、讲话要得体,有时适当的一二句胜过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
61、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 ③ ,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62、“ , ”,最终认定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
63、颁发:其中“颁”字容易和“频”搞混了别字考。
64、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