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诗晚春
1、译文: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2、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3、 诗名《晚春》,感觉韩愈这首诗和他前面的《春雪》颇有“渊源”,《春雪》写的是早春时节,依然白雪飘飘,没有花开,于是雪成了早春的飞花。而《晚春》呢?结尾却又出现了“雪飞”,这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原诗:
4、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5、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6、(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句诗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杨花榆荚漫天飞舞的情景,抒发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韩愈的诗晚春)。
7、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展示出满眼风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8、①芳菲 ②榆荚
9、B.本诗寓理于景,启示人们要珍惜并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
10、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斗芳菲:争芳斗艳。
11、译文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霎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
12、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3、字词典故 “惟”:只。“解”:分开,分解。“漫天”:满天。
14、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15、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16、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图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敬意与感谢!
17、《晚春》中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 , 。
18、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19、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20、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21、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22、(答案) ①fēi ②yú jiá
2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4、《晚春》唐代韩愈,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5、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26、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7、 年少轻狂?炫妻狂魔?这样的杜甫你认识吗?
28、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可能有不同的领悟。
2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0、此诗为《游城南十六首》之约作于元和十年(815)之后。因十六首诗非一时所成,故仍以单篇视之。此诗为人所称道者有二:一是巧妙的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人晚春郊游,即景名篇,通体采用拟人,草木因“知”而“斗”,因“无才思”而少“解”,轻快诙谐,颇有动感。暮春时节的沉重情调皆烟消云散。
3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