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
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慆慢一作:淫慢)
3、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诸葛亮诫子书的用意)。
4、答:非澹泊(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5、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6、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7、许多人都只看到了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是有几人能看到他每次的深思熟虑。
8、如果高兴,不该对不值得高兴的事情高兴,如果愤怒,不该对不会愤怒的东西愤怒,通俗来讲,就是不要对没有意义的东西宣泄自己的感情。也就是要告诉大家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9、答:非澹泊(或者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11、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
12、白话文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13、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慧的象征。
1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
15、“书”是寄语子女弟侄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但凡“家书”都饱含着长辈对子孙的教诲、告诫。《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包含了对子女深深的劝勉之情,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6、《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17、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8、诸葛亮平生虽然忙于政事和军务,但是却留下了许多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是诸葛亮一生智慧的浓缩,也是后人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19、(课程体验)中华铭园的小朋友和家长走进太原北京新学道实验小学
20、答: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用意是告诫儿子要注意珍惜时间,勉励他刻苦学习。
21、“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板书标题)
22、颁发证书时间:将于2020年全国经典素读教学法高级研修班上为第二批课题实验学校颁发证书。
23、(提示:从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个人修养来选择)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请你写出关于自己学习的体会:无论做人,还是学习,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思和学结合起来。
24、陈 琴《素读经典在中小学立德树人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5、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26、诸葛亮的一生大家都知道,总是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尽管他一肚子的学问像海洋一样深不可测,可是还是非常的谦虚。参军马谡被委派镇守街亭之时就对王平夸口道:
27、这封家书言简意赅,不说废话、大话、套话,显得格外用心用力。写《诫子书》前,诸葛亮自知大限将至,曾写信给他的哥哥诸葛谨,表达了对儿子未来的忧虑:“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意思是: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了,十分聪明,非常可爱,但我不喜欢他过早地出众,很担心他将来恃才傲物,刚愎自用,成不了大器。诸葛亮明白大器晚成的重要性,便用《诫子书》教导诸葛瞻:先做人,再学习,如此德才兼备,成为君子以后,方能好好治国。
28、C.夫君子之行 两狼之并驱如故
29、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30、明确:教导儿子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殷切之心。(板书:惜时)
31、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32、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志:志向。)
33、(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什么?与“俭以养德”有何关系?
35、献稿邮箱yuxiangyuwen@sina.cn
36、文中有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句话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7、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38、(校园文化活动)”我与北京新学道“主题演讲比赛圆满成功
39、诸葛亮英俊潇洒,才华无与伦比,“飘飘然有神仙之概”;黄月英虽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但才华与诸葛亮相称。诸葛瞻生来便与众不同,从小天资聪颖,书法绘画样样出众。父亲死后,他继承了武乡侯的爵位,17岁就娶了公主,成为君主刘禅的女婿,官拜骑都尉,后来统领国事。263年,魏国司马昭派遣邓艾伐蜀,诸葛瞻出战抵抗,因战略判断失误,固执己见,且不够果断,错失先机,战死在四川绵竹,年仅37岁。他19岁的儿子诸葛尚也战死沙场。紧接着,邓艾攻打绵阳、成都,刘禅出城投降,蜀汉灭亡。
40、下面说一说我对这封信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传唱的看法。
41、(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4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文中强调“志”的重要性: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即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
43、《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44、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45、静:屏除杂念,宁静专一
46、难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47、A.静以修身 以刀劈狼首
48、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迅速逝去
49、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50、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tāo)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1、诸葛亮有两个姐姐,因为诸葛氏在当时也是名门望族,所以两个姐姐也嫁给了当时的士大夫阶级,可是好景不长,战乱频起,诸葛亮的二姐夫死于战争,留下一个孩子,诸葛亮为了教育外甥,写下了戒外甥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志向不坚毅,意境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中,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52、最终人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53、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54、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
55、(环境育人)因为遇见 所以最美——太原北京新学道实验学校有个私家天然氧吧南寨公园^_^
56、年与时驰(年:年龄。时:时光。驰:指迅速逝去。)
57、汉灵帝光和四年诸葛亮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58、C.夫君子之行 两狼之并驱如故
59、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60、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
61、 赏析: 《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62、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