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3、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老子经典名句100句及解释)。
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8、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9、 (译文)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1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1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1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1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
14、(译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解读: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节俭,第三件是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节俭,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的前面,反而能得到天下人的爱戴。——老子
17、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18、您爱不爱“名”?您好不好“财”?您对生命如何珍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19、(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
21、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
22、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23、☞七分赞美,三分批评,爸妈培养出的孩子将十分优秀!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8、译:事从心出,心随欲来,如果不从心欲的细微处观察事物,我们往往会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骗。纵横古今中外,详细考察事情的成败得失。如果深入观察,就会发现。事情的发展往往是被人的心欲所控制。
29、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30、(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31、(译文)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32、(译文)穿衣服需注意整齐,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33、 (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34、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35、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37、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
38、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39、(译文)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40、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1、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2、(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43、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德经·第六十章》
4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德经》
45、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晰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46、此外,还强调入不应妄为、不应乱为,不违背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违背于规律的事。不能随心所欲地为所欲为,也不能脱离实际,勉强胡乱地去做,而要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
47、(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48、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9、(译文)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50、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
5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2、 (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53、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5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55、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56、(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5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5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9、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60、(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晰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61、 (译文)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62、(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