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国的诗句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赏析:大丈夫当有如此志,有我在,决不让敌寇侵入我的山河。
3、秦韬玉(生卒年不祥),字中明,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曾任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唐代诗人。注释:麾旗:指部队的军旗;马蹄劳:指战马连续奔驰。
4、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洪秀全《吟剑诗》
5、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6、《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作者)李煜(朝代)五代
7、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8、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刘沧《经炀帝行宫》
9、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1、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12、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13、行军之苦,将士壮志,只这寥寥几笔便跃然纸上,仿若一把利剑般拨云见日。
14、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15、(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16、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郑思肖《二砺》
17、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1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1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20、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21、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2、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23、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王维《少年行四首》
2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5、诗歌的创作多用比、兴,然而“赋”──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尤其是直接叙述,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将感情倾注于其中。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等”和“询”。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几乎到了望穿双眼,几乎要化作“望驾石”,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等”字中。而含泪失声的“询”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父老的神情,那颤颤巍巍的身影,如在眼前,那哽哽咽咽的声调,尤在耳旁,真是“沉痛不可多读”。而“几时真有”更是意味深长,早也盼,晚也盼,朝思暮想,朝朝暮暮州桥畔,伫立凝眸,企首悬望,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而诗人的无言以对,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26、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27、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汪遵《咏昭君》
28、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9、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3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1、⑴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32、?《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3、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3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3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6、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适《塞下曲》
37、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9、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40、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1、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42、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43、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44、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45、3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王维(唐)
46、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47、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48、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49、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50、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