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100句
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3、(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4、夫唯不争,故无尤。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6、(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7、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选自第七章)
9、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1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1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2、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4、(感恩之心,人皆有之;感恩之人,世皆敬之。感恩是别人的给予,更是给予别人的馈赠。 幸福源于对生活的满足,感恩源于对幸福的感知。)
15、(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16、(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17、江海之所以称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选自六十六章)
1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9、(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20、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有与无相互生化,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比较,高与下相互趋向,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追随。
21、——第三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2、老子名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3、3)治大国,若烹小鲜。(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译文)治大国像是烹小鱼,不能总是翻动、多变,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2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25、(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26、慈善之人,才能够勇武。简朴之人,才能够心胸宽广。
2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8、(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29、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轻率就会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会丧失主动权。
3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2、老子名言: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4、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35、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3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37、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38、译:忧患使人得以生存发展,贪图安逸享乐会使人萎靡死亡。
39、(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40、大意: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1、有和无可以互相转化,难和易是互相形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显现的,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43、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44、(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