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名句赏析解读(文案精选60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8-07 09:04:54 浏览59

离骚名句赏析解读

1、诗人听后不以为然,并未动摇信念。女媭不能真正理解诗人,这表明人间已无知音。于是诗人便向超现实的境界去追求真理。他渡过沅湘,向舜帝重华陈辞,历数夏商周数代王朝的兴亡事例,陈诉肺腑,表明自己的“美政”理想。(离骚名句赏析解读)。

2、屈原“崇仰真理,当仁不让”的“真理”是指什么内容?(离骚名句赏析解读)。

3、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大司命》)

4、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辰 这,我已在佛前求瞭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5、但《离骚》的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特色还不在此。是重要的特色在于诗人的笔锋底下,大量驱使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山川流沙等,构成了一幅异常雄奇壮丽的完整的图画。

6、整体感知诵读和自行疏通为主,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此时,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

7、《诗经.大雅.鹤鸣》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未悔”:不会懊丧,不后悔。“悔”:怨恨,后悔。

9、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10、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秋风词》

11、②通假字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通“导”向导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12、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

13、朗读本身也是一种理解,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感,在语感中体现读者的理解,体现读者的情感。

14、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15、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解读)秋天的气息是多么的让人感到悲戚啊!萧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败景象。这句话出自宋玉的《九辨》,宋玉是屈原的学生,写过很多赋。古人有悲秋的传统,大都源于此句。是诗人对秋的体会,千百年来得到了大家的共鸣。

16、《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

17、讨论其创作背景和学术影响,需要从分别对其“含义”、“体裁”、“创作背景”进行分析。第“离骚”的含义至今尚未确认,很多学者对其进行探讨“离骚”是什么意思,主要有三种说法。

18、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九章·涉江》)

19、李白《将进酒》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0、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21、表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理和光明、坚持正义和理想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为首的楚国贵族集团腐朽黑暗的本质,抨击他们颠倒是非、结d营私、谗害贤能、邪恶误国的罪行。

22、东君就是太阳神。长矢是天上的星名,由九颗星组成一个弓箭的形状,天狼星在西北(秦就在楚国西北),诗人想象东君用长矢去射击天狼,不觉流露出对秦国的憎恨。

23、(《诗经·小雅·鹤鸣》)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2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25、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把它作为准则。

26、辟芷pìzhǐ:偏僻之处的香草;辟,同“僻”。  纫rèn:联缀 

2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

28、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29、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30、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

31、虽然有些人并不知道它的来由,但是,当人们对一些美好事物产生追求欲望时,它就像一句口头禅,时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上。类似这种成为现代语中不可或缺的诗句,在《诗经》中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文中再和大家共同探讨。

32、这些都说明《离骚》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抒情的代表作,我们在品读时,应特别把握的诗中它的“情”,它是诗人内心世界活动的起伏,也是展开全片诗歌的基础,“情”是由此而展开的全部丰富性和贯穿于全诗的艺术特质。综观《离骚》通篇,不但文辞流畅,而且充分地体现出屈原的机智和策略。

3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江村》

34、平台立足林州,面向全国,放眼未来,是用心舞文弄墨的乐土,是文学爱好者的家园。

35、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36、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37、为此,我在对话教学中设置了一个中心问题:你读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并在教学过程中分解为三个子问题,一是你读出了人物怎样的身世,二是你读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三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高贵的身世和高洁的品质。在对话中,学生们自然对屈原的“自我的价值”和“崇尚的真理”所指的内容产生疑问,而这,又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文本主旨和诗人人生的一种阅读距离。为此,我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凭什么敢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平静的水面激起了灵动的涟漪,学生们一下子就将诗歌的前后两部分内容联系了起来,加深了对诗歌思想性的认识。

38、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二是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评价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评价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楚辞作品,评价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文特点,我确立本文重点及难点如下:

3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卜居》)

40、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41、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比喻用法,使全诗的形象化特点非常鲜明。另外,每两句都有“兮”字做停顿,抒情性也非常鲜明。(这一点对背诵的指导非常有用)

42、谁眼角诛红的泪痣成全瞭你的繁华一世你雄姿英纔的江山赠与谁一场石破惊天的空欢欣。

43、  词的下片是抒愤。换头三句既是词意的&#x转折,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他激动的心情。“时易失”,先就大局而言,就是说,好景不长,本来满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竟被轻易地断送了!宋孝宗操之过急,张浚志大才疏,北进结果遭到符离之败,反而又结成了屈服于金人的隆兴和议。这些史实概括在这一短语之中,表现出了陆游的痛惜之感 。“志难成,鬓丝生”就个人方面说,正因为整个政治形势起了变化,自己的壮志未酬,而白发早生 ,以致成终身大恨。六字之中,感慨百端。歇拍三句写晚年家居的闲散生活和愤懑情绪。“ 平章风月,弹压江山”相对上片结交豪英,夜半草檄而言。那时候终日所对的是英雄豪杰,所作的是羽书檄文;今天终日所对的则是江山风月,所作的则是品评风月的文字,成了管领山川的闲人。天壤之别的场景 ,怎能不令词人痛心疾首,透出无奈之态。

4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桃夭》。

45、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即分开,避得远远的。

46、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思想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境内),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4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国殇》

48、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49、这句话的意思: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

50、《诗经.邶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5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2、《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5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以《诗经》首篇的显要位置,历来受人关注。

54、  陆游有《诉衷情 》词二首 ,其中一首的首句是“ 当年万里觅封候”,另外一首即此词。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陆游六十六岁,闲居山阴(浙江绍兴),曾作诗《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 嘲咏风月 ’。既还山,遂以‘风月’名小轩,且作绝句 》,这首词中有“平章风月,别是功名”之句,可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可以此为参照。

55、整体感知。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前三段为第一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但不愿同流合污;后三段为第二层,表现了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

56、岳飞《满江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7、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58、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59、教学重点: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