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的精髓
1、第道中包含了矛盾对立和互相转化的思想。老子认为道是无,而世界是有,有是从无中产生的。事物之间是矛盾对立的,比如有和无、曲和直、喜与悲、美和丑、上和下等,在矛盾对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事物将向他的对立面发展。这种矛盾对立的理论,老子叫做”反者道之动“。这种思想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一种大智慧。老子告诉我们,当你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也一定要想到,也许你就有喝凉水都塞牙的时候,相反,当你的事业失败彻底陷入低谷的时候,也许你很快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只要你坚持住,会有改变的一天。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老子道德经的精髓)。
2、比如说,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3、 10)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4、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
5、《道德经》只有短短五千言,却涵天盖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任何一句都可作为至理格言和座右铭。
6、只有在法治社会,才有不争名、不争利、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欲可抑不可纵,人们不能因此而迷乱心性。只有心性坚定,身心才能健康,社会才能安定。
7、遂,成功。天,指天然。道,指规律。所要努力实现的功业已经成功,便急流勇退,这是自然规律。做人要懂得见好就收,在人生的路途上作一个优美的转身比什么都好。其意是在劝勉世人千万不要贪恋富贵权位,大功告成之日就应该当机立断,从权势富贵的世俗圈内退出,回归自然,做一个逍遥自在的人;之所以要立功做大事,那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而不是为了权位或富贵。
8、这次是因为我恰好去陕西出差,到了少华山下,心想,这也是个关中名山啊,关中是道教的发祥地,
9、给我们一个全套的修正,指导书,或者说是一本说明书。
10、道家文化最讲究的,就是如何用最恰当适宜的办法,来解决目前所遇到的难题。
11、一部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却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它是关于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和中国哲学的百科全书。道德经中阐发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维,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美学、心理学等。
12、 6)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的精髓)。
13、我们认为他是个哲学名著,其实哲学只不过是附属的东西,只是因为他这些话看起来非常具有哲学意味,
14、到了山上,参观了一众道观,游览了一下山景,便直接往后山而去。
15、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什么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的情况也有,但是我没有贾岛的耐心,一听不在我就撤了。
16、在道德经中,道的内涵是多样的。好玩的国学认为,最起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7、他从各个方面,比如社会治理。人际交往,为人处事,内心修为等等,各方各面来阐述怎么修道。
18、以上是老子的总原则,如果不是很好理解,那么请看下面两句: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19、细致到我们的听觉视觉应该如何去达到符合道的标准,比如,视之不见和听之不闻。
20、“慎终如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严于律己,老老实实地将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后,又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始终保持平和、“虚静”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三要素:勤奋、坚持加心态。
21、我问:太好了,我最近常常研读《道德经》,可是一点也读不懂,我就想道长您给我说说,为什么道德经这么伟大?
22、《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23、他给出的方法非常的细致。告诉我们什么事不要做,什么方向走不通。
24、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25、我们从这些成语中,洞见人生智慧,本次先分享这5个成语,可以说字字都是真智慧,个个都是大境界,值得认真品读领悟。
26、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27、所以从老子往下走整个道家的修行都奠定了这种清虚无为的核心。
28、天地的大道是对人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它只会庇佑那些行善正道、顺应天时的大德之人
29、有人一生穷极追求而不可得,没有遇到善知识或没有理解这些经典。有的人精神出现了问题,有的人甚至自杀了,
30、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他说:《道德经》的伟大在于,前无古人如此说啊,大道之真谛,宇宙万有之根本,从无人敞开展示,老子是第一人,你说伟大不伟大?老子之前,修道的人是很多,成道的人也很多,可是流传下来的经典却几乎没有。
32、他没有绕什么弯子,说的都是非常精准的精辟的东西。
33、他们也不仔细想想,我们今天所要面对的具体问题有这么多,如果仅靠以前的方法,怎么可能解决我们现在的这么多新问题?
34、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5、你也许会想,道德我们大家都懂啊,从懂事开始,就一直在听成年人的道德说教,心里都有点烦了。可是你再想一想,为何老子所讲的道德那样迷人呢?为什么古今中外那么多成功者那般推崇这部经典呢?
36、想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功,一定要从头到尾都保持谨慎,人往往在最后关头放松警惕,结果往往就输在了最后的疏忽大意上。
37、所以为什么道德经能够影响千古?就是因为老子在做简化,在做最直观最直接的事情,
38、狂风骤雨往往都不会长久,做事、学习、修行都是这个道理,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做事,结果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注定做不好事情,只有持续地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39、老子既是周朝的史官,因此《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此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于班固的诸子均出于王官说,又当别论。金德建《老聃学说出于史官考》认为:“老聃学说的来历,大约是因为做周史的缘故”。他列举了《左传》、《国语》、《论语》、《大戴礼记》等书中史官属于格言形式的话,并将16条有关材料与《老子》相对照。
40、社会上有许多的老师都在解释道德经,包括官方的非官方的,这些人的解释都挺好的,
41、老子说,天所行的道,是用有余的去补偿不足的,而人类所行的道,却不是这样,人道是用不足的去奉养那些有余的。
42、所以我们道家有几个字要特别注意,比如,清静的清字,安静的静字,虚无的虚字,无为的无字。把这几个字悟好了,其实也都差不多了。
43、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就在关中;老子受经说经也在关中;道教的重要派别全真派创立于关中。
44、后来他又去山里寻隐者,却被童子忽悠说,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5、这就是无为法。也就是自然之道。自然而然,道法自然,说的就是本来如此。
46、《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47、道家文化,只讲智慧,不讲具体的方法,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有千样百样,所需要的应对方法当然也是各种各样,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方法就可以应付一切问题,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是没有的。
48、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木粗大。毫末:幼苗,比喻细小。意思是说,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形象地论证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道理。
49、经常听到有新闻报道说,某地又出了一个孝子,好吃好喝的都奉养母亲,还经常带着母亲旅游。如果用老子的逻辑想想,这显然是一种悲哀。这难道不是一个儿子应该做的吗?这种事情之所以成为一个新闻,原因只有一个:大多数人都不孝顺父母了,六亲不和了。同样,如果政治清明,所有人都各司其职,怎么会有忠臣呢?
50、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51、老子没有明确说什么事善人。我们也不应该把善人狭隘地理解为做善事的人。能够体悟大道、修身养德的人都可以叫作善人。
52、在以前人们对于天地和万物的奥妙是懵懂无知的。
53、所以老子的伟大之处是把修道的要点核心,无为自然给大家强调指出来,
54、另外,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并不是要我们像水一样的去做事情,也不是要我们去效法水的全部特性,而是要让我们的心灵,效法水的“居众人之所恶”这一个特性,就是让自己的心灵甘愿处下、甘愿卑下,也就是用抛开自我来达到虚空的境界。
55、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实可信的话语往往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善良的人往往不会狡辩争执,狡辩争执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会卖弄、吹嘘,喜欢吹嘘的人往往没有大智慧。
56、《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57、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为人处事不能善始善终,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
58、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任时期间曾六度访华,德国《时代》周报曾刊发罗德《为什么我们需要北京》的长文,文中说:担任联邦总理时,我每年都要到中国一次。退休以来,我每年都要到中国三四次。
59、老子说,两臂围拢才能抱过来的大树最初也是从毫末的小苗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也是一筐土一筐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行程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60、老子在出关之前著作的道德经,他的核心思想是道,那么道如何为人类社会、为人类自身发展起作用呢?这是道的体用一体的问题。道为体是说道的终极意义,它是宇宙万物的生成者、支配者,是万物的总根源,它超越万物而独立存在,但它又体现在世界的任何方面。人既然是大自然的一员,人的发展当然就应该遵守道的自然法则,在道的规律的支配下发展,这种哲学原则叫道法自然。
61、即使我们在生活中坚信了一些道德准则,往往也不懂得它的来龙去脉,因此,有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疑惑或者动摇。比如,好人被坏人欺负了,我们会感叹好人难做;我们很诚实,但是被人骗了,于是我们又会说诚实的人总吃亏;一些坏人使用各种手段让自己发了财,本分的人又说做好人有什么用!
62、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史上多少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最终不得善终,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功成名就之后,就该是时候隐退,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年轻人,让给其他有能力的人了,否则只会遭到别人的猜忌不满,没有好结局。
63、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64、天下所有的难事都是从简单的事情变化而来的;天下所有的大事,都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来的。
65、老子挥手5000字,《道德经》极为简易的把人生中的哲理都蕴含在了书中,世人往往只执着于树叶而忽略了森林。
66、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67、如果说佛陀说了84,000法门,也是不厌其烦的从各个方面各种渠道来说佛法,那么老子则大道至简,始终聚焦在道的根本来传导道法。
68、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
69、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
70、从改造世界的角度看。道德经最后一章总结时讲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告诉我们,应该遵循自然法则积极有为,这样就会利万物而,反之若不遵循大道原则积极有为就会害万物!比如拔苗助长、杀鸡取暖、断凫续鹤,这些做法都会自遗其祸,这是天道!我们遵道积极有为的过程中能否不停的聚集财富呢?老子说为而不争,为什么?争则无度亦无极,何处是尽头,况且你多了他就少了,结局就是两极分化严重,然后通过一系列和平或不和平的手段,重新达成平衡。总之争的结局就是争斗不休、战乱不止,和平与战乱循环往复!
71、我有三件宝贝,需要保持: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去参与你争我夺的利益纷争。慈爱,有柔和、博爱之意。柔和使人充满愉悦,化解心中的危机。博爱,爱一切众生,心胸更加开阔,包容对待身边的一切。俭,有节俭、节制之意。人应该克制欲望,过一种俭朴的生活。
72、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73、水居万物之下,融汇万千河流,无论是污秽污水,还是干净的小溪都融汇于此,才成就了其自己的博大,这也造就了水的力量和宏伟。
74、哲学是人类探讨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和如何去改造这个世界的学问,可以说是所有其他学科之源。那么在中华文化里,道德经之于中华文化的作用就堪比整个人类文化中的哲学!
75、 4)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76、说起尼采,我们会联想到他的文学成就,世界著名文学家,比如大名鼎鼎的肖伯纳、黑塞、里尔克以及中国的鲁迅等,都深受其影响。但他的主要成就还不在文学领域,而是哲学。尼采用他的哲学,几乎 颠覆了西方世界的旧秩序、旧的道德和传统价值,他以后的西方不少哲学家都深受其思想影响,比如贝尔斯、萨特、海德格尔、杰克·伦敦、福柯和德里达、弗洛伊德等等。
77、再粗壮高大的参天大树,也是从微小的种子生长而来的;九层高的露台,也是从一筐一筐地土堆积建而成的。千里远的旅程,也是靠一步一步积累来的。
78、在道家思想中的“无为”,“上善若水”“善居人下”等等,都是从“道”的根源衍生的智慧。从自然的角度看道《道德经》之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世俗之人有主观的意识和情感,世人会以自己的情感将事物定论为好和坏之间的区别,当自己有好恶之心时,外界的好与坏,美与丑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79、如果我们把“道”阐述的“无为”“善居人下”等等智慧,比作道德运作方式,那么“道”的目的,则是让自然万物达到一种平衡。
80、云龙认为不管是商人还是君子,只要管好自己的嘴,就是基本的修养,作为君子,就要做一个说真话的人,但是真话往往是不会入耳的,所以说话更是要慎言即不争。
81、道德经思想包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都给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辩证逻辑思维上,老子讲福祸相依、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8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83、 2)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