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弟子有趣的故事
1、学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现代体制教育,首尾兼顾、知行并重的办学特色,依四书五经,树行为规范;立德与立志并举,培养孩子们温文尔雅、谈笑自如的端庄气质,养成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在这里,我们聘请专业的老师为您的孩子负责,既可以通过学习传统经典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也不会落下体制内数学、英语的学习,同时可以收获情同手足的纯洁友谊,这些足以为想找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又忙于工作的父母们解决后顾之忧!
2、“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但说无妨”
3、在孔子看来,你可以做到自己不强加于人,但你做不到让人家不强加于你。否则岂不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考虑、只顾自己的心念想法吗?这跟孔子说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背道而驰的。
4、大概是近来子贡在修身方面有所精进,颇有心得,所以就在老师面前进行表达,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会强加在别人身上。”
5、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的理想是什么事情呢?"
6、名列“孔门十哲”的子贡,是孔老师班上最能干的学生之一。他一面经商,一面从政,一面跟孔子学习。他能言善道,见多识广,相当于孔老师班的财务委员兼班长兼“言语科”的课代表。有一天,子贡问老师孔子:“老师,在您看来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你呀,好比是一种器皿。”子贡又问:“是什么器皿呢?”孔子说:“你就像是宗庙里贵重而华丽的瑚琏。”
7、孔老师的理想当然是恢复“周礼”,改变这个已经“礼坏乐崩”的春秋时代。但同时他也很清楚这个理想并不能在现世实现,所以,孔老师有一天发牢骚,说:“如果我的主张在当今的社会行不通的话,我就乘上木筏子出海去。到时候,能跟随我一起去的,或许只有子路吧!”(孔子和弟子有趣的故事)。
8、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一样呀!"
9、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论语·阳货》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10、(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11、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
12、孔子认为子贡是一个有用的人,用珍贵的礼器“瑚琏”来形容他,当然不会是贬义,这是对子贡的肯定。可深一层想,孔子在《为政第二》里的确说过“君子不器”。
13、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忍饥挨饿,大家七天没有吃到米饭,颜回在外面找到一些米,拿回去煮饭,在米饭快熟的时候,孔子偶然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塞。孔子默默地离开了,装作没有看见,也没有去责问颜回。
14、一起乐队吧节目中陈乐一为主唱的《梦里花》:
15、孔子看着颜回说:“为什么要这样做?”颜回说:“因为刚才煮饭的时候,房梁上掉了些灰尘在锅里,我觉得沾了灰的白饭扔掉可惜,于是就抓起来吃了。”
16、一个人恭敬有礼,所以能与人关系和谐、和睦。
17、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18、想知道2000多年前的师生怎样互动吗?想知道孔子和弟子之间发生了哪些囧事、趣事吗?想知道他们周游列国遇到了哪些奇人怪事吗?都在这本国学漫画《孔子曰》中!
19、95后跟着无脑爽剧学“办公室宫斗”,迟早学废
20、颜回说:“我端正我的言行,但又虚怀若谷,虚心听别人的意见(不乱说别人的不是);做事勤勉,而且专心致志。这样可以吗?”
21、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离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断了您的脚。我现在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
22、孔子说:“赐呀,你现在还没达到这样的水平。”
23、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24、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25、孔子弟子高柴,身材矮小,在孔子的门下悉心学习,而他的老师孔子则认为高柴的性格比较憨厚忠实。记得有一次,子路在季氏那里担任一定的职务,想要举荐高柴担任费宰一职。还没等高柴做决定,他的师傅孔子害怕高柴的性格恐怕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于是说道:“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啊!”
26、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27、唢呐,无所不能,一个开外挂的乐器,就等你来pick啦!
28、据记载,商瞿跟随孔子学成后归乡,在瞿上继续钻研《易经》,同时开设讲堂,传《易》、讲《易》,劝民农桑。因其“卜易”极灵,前来听课的人众多,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普通百姓,都愿意把小孩送到商瞿的课堂上来学习。
29、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30、这句话可以看出,子贡阐释的是“恕”道:别人欺负我,不行;我欺负人,也不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将心比心、设身处地。
31、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时,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32、兄弟之道在五常之中属于礼德,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悲伤的是父母,所以《弟子规》中才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古人有一首叙述兄弟之情的诗,讲得很有味道。诗中说:
33、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34、孔子曾称赞他假如穿了破棉袍儿,和穿狐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能没有自卑感,引用《诗经?邶风》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孔子就说,这是做人的道理,有什么自以为美的。
35、一天晚上孔子看书看得很晚,感到腹中饥饿,就叫来身边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子颜,为师腹中饥饿,很想喝碗粥,你去厨房把晚饭剩的那点粥给为师热一热。”
36、 季康子说:“治理百姓以孝道为本,现在杀掉一人而惩治不孝之徒,不是也可以吗?”
37、古代也有“小学”和“大学”,但它们的内涵和今天不同。
38、你认为什么样的言行举止,才能称为“温、良、恭、俭、让”?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
39、如今,北京和南京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国子监”,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去参观游览。
40、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也”,又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说他是看到宰予言行不一而改变的。
41、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42、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43、孔子一声声称赞“贤哉回也”,可是和他讲话,他从不违拗(“不违如愚”)。他的行为,不但表明他对夫子的教诲全都领悟,而且深有修养。孔子不由得说,“回也非助我者也”,因为他没有反应。孔子只叹恨“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44、后人敬重商瞿对教育的贡献,尊称其为“夫子”,千百年来,世人称商瞿之墓为“夫子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