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文案精选75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12 09:12:48 浏览59

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

1、镓的固态呈蓝灰色,液体镓呈银白色,有镜一样发亮的表面。因其液态温度范围大,它常被用在高温温度计和量压计上。镓与银和锡的合金适于代替补牙用的汞。镓也用于焊接包括宝石在内的非金属材料到金属上,还可作为核反应堆中热交换的介质。

2、李学潜教授:如何帮助物理系学生迈过从高三到大一这个坎

3、安宇教授:为什么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需要改变

4、  (3)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元素的发现,例如类似铝和硅的,原子量位于65一75之间的元素。

5、到了1865年,纽兰兹正在独立地进行化学元素的分类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时,每隔8个元素,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就会重复出现。由此他将各种元素按着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了若干族系的周期。纽兰兹称这一规律为“八音律”。但是,纽兰兹没有认识到在已知元素之间还有未发现的元素,因此"八音律"存在许多矛盾。1866年,纽兰兹在英国化学学会上提出了"八音律"的见解时,引起了哄堂大笑。有人讽刺说,你怎么不按元素的字母排列呢?许多年以后,即在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得到普遍承认以后,他们的论文才得以发表。纽兰兹甚至还因此而获得了勋章。

6、在化学领域,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他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7、门捷列夫首创的元素周期表以最轻的元素——氢为起点,将元素按照原子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纵向排列,并在合适的地方转到新的一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横行。(门捷列夫预言的元素)。

8、王青教授:昨晚(6月9日),清华电动力学期末考试

9、35岁的化学教研室主任门捷列夫最近很烦,他正在编写的《化学原理》遇到了一个瓶颈:怎样用合乎逻辑的方式,来组织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另外,他讲授的“理论化学”课程也因体系零乱,学生们颇有微词,就连他的助手舟齐律都说:“教授,再这样教下去,大家可能要转专业了。”

10、多日的劳累,门捷列夫终于坚持不住了,他坐在椅子上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他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还在玩卡片,找化学元素的规律。突然,他好像看到一个更完整、圆满的周期表。他惊醒了,赶紧睁开眼,再从头至尾看一遍刚才排出的牌阵,他惊喜地发现,元素的性质呈现了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11、例如,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耐就曾致力于对植物的分类,他写了《自然系统》一书,使杂乱无章的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完整的系统。

12、门捷列夫在他的元素周期表中留下了充满诱惑的空白,并预言:将来一定会发现该席位的主人。除此之外,门氏又特别选出三个代表性的元素:类硼、类铝、类硅,对它们的性质做了大胆而又细致的预测。这种把握十足、理直气壮的预言将来是否能够得到证实,是对周期表正确性的重大考验。

13、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14、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荣,人们给他以很高的评价。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经指出。“门捷列夫不自觉地应用黑格尔的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

15、数十年前,英人有纽伦斯,推求六十四品中应尚有一种,而后其数始备。至一千八百七十一年,日耳曼人曼德勒茀始著书详言之,谓合各种金质,辩其轻重,校其刚柔坚脆,中间实微有旷缺,应更有一种相为承续。至是法人洼布得隆又试出一种金,在化学六十四品之外,名曰嘎里恩摩,其质在锡与黑铅之间。其试法亦用英人罗尔曼洛布尔斯光气之法:凑合五金之质,加之火而以镜引其光,凡有本质不能化者,必得黑光一道。杂六十四品试之,则得黑光若干道。又于其光之左右疏密,以辩知其为何品。(6)

16、   所有伟大的科学成果都同时是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万有引力公式简洁而无所不包地描绘了天上地下同时进行的有条不紊的运动,进化论铺展开整个地球所有物种几千年自然选择多姿变换的画卷。元素周期表也是这样一件化学世界里简洁而无所不包的艺术品。从门捷列夫创制第一幅元素周期表到现在为止,新元素增加了几百个,除了局部的调整外,所有的元素都井然有序地被排列到元素表上的十几个族里,被编上最容易记忆的阿拉伯数字编号,像纪律严明的军队,守护着自然的秩序。元素周期表揭开了化学世界神秘的面纱,为复杂的世界赋予了最为简洁而和谐的表达。

17、  通过英国科学家莫斯莱的工作,人们才发现原子核里的正电荷数目(即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周期表所反映的,实际上是元素随原子序数上升时,最外层电子数的周期性变化。在此之前,门捷列夫根据不完全准确的原子量和有空位的序列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体现出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充满智慧的想象力。

18、1894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元素——氩(Ar),它的发现给元素周期表带来了巨大挑战。氩属于稀有气体,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在之后的几年内,科学家又相继发现了氖(Ne)等其他稀有气体元素。

19、事实证明门捷列夫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一个秘密,即这些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它变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从此新元素的寻找,新物质、新材料的探索有了一条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作为描述元素及其性质的基本理论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20、柔性可变形智能机器人?有戏!:http://it.people.com.cn/n1/2019/0218/c1009-307597html

21、上文中的“纽伦斯”就是1865年提出“八音律”的纽兰兹;“六十四品”即当时已知的64种元素;“日耳曼人曼德勒茀”应是“俄罗斯人门捷列夫”之误,按门捷列夫曾于1859年前往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并出席了次年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大会,他在1871年发表的第二篇论文中对两年前提出的周期表作了进一步完善;“微有旷缺”是指他在周期表中留下的空位;“洼布得隆”就是布瓦博德兰;“嘎里恩摩”就是元素镓(gallium)的音译;“黑铅”不是单质元素,这里应该是锌,也就是说新元素镓的质(原子量)在锌和锡之间;“罗尔曼洛布尔斯”即英国天文学家洛克耶(JosephNormanLockyer,1836—1920),“光气之法”就是他所发明的光谱分析法。

22、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辉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23、在天文学领域,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

24、看不到机遇的人是蠢人;抓不住机遇的人是庸人;有机遇不抓的人是罪人。

25、  道尔顿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后,许多化学家都把测定各种元素的原子量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就使元素原子量与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逐渐展露出来、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提出了“三元素组”观点,把当时已知的44种元素中的15种,分成5组,指出每组的三允素性质相似,而且中间元素的原子量等于较轻和较重的两个元素原子量之和的一半。例如钙、锡、钡,性质相似,铬的原子量大约是钙和钡的原子量之和的一半。氯、溴、碘以及银、钠、钾等元素也有类似的关系。然而只要认真一点,就会发现这样分类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所以并没有引起化学家们的重视。

26、DmitriMendeleev:https://en.wikipedia.org/wiki/Dmitri_Mendeleev

27、  在古代,东方人和西方人都认为物质是由最基本的几种“元素”构成的。在中国,这些“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而在古希腊,则是土、气、水、火。但是到了近代,这些“元素”就禁不住科学的考验了。比如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就证明,水可以通过氢在氧气中燃烧而生成。后来,人们还发现用电可以把水分解为氢和氧,所以水不是元素。另一种所谓的“元素”——空气,则被发现约1/5是氧气,其余的是不支持燃烧的其他气体(主要是氮气),所以空气也不是元素。因此,科学家将元素定义为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的物质。氢、氧、氮、氯、碳、硫、磷、铁、铜、金、银等才是构成物质的真正元素。

28、《物理与工程》期刊是专注于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981年创刊,欢迎踊跃投稿,期刊投审稿采编平台:

29、33年后,即1862年,法国地质学家尚古多创建了《螺旋图》,他创造性地将当时已知的62种元素,按各元素原子量的大小为序排列成一条围绕圆筒的螺旋形。他意外地发现,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都出现在同一条母线上。

30、然而,地心说基础上产生的儒略历在325年被确定为基督教的历法后,它的微小误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同观测资料大相径庭。

31、镓的固态呈蓝灰色,液体镓呈银白色,有镜一样发亮的表面。因其液态温度范围大,它常被用在高温温度计和量压计上。镓与银和锡的合金适于代替补牙用的汞。镓也用于焊接包括宝石在内的非金属材料到金属上,还可作为核反应堆中热交换的介质。

32、1860年他参加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1861年他回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工作。1863年他任工艺学院教授,1864年,门捷列夫任技术专科学校化学教授,1865年他获化学博士学位。

33、他先把常见的一些元素按照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在一起,之后是那些不常见的元素,最后还剩下几种稀土元素没有安排入座,门捷列夫无奈地将它放在边上。

34、朱邦芬院士:“减负”误区及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35、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被称为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36、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兰(Paulde Boisbaudran,1838—1912)利用光谱分析法从闪锌矿石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镓,它的许多性质与门捷列夫1871年预言的“类铝”完全一样,如熔点低、灼热时分解水汽、能结晶生成矾类等,只是布氏测得的密度7比门捷列夫估计的数值9~0要低一些。对自己发现的周期律十分自信的门捷列夫立即写信给布瓦博德兰,建议他提纯后重新测一下密度。布瓦博德兰起初感到怀疑,因为当时只有他掌握镓的样品,远在彼得堡的门捷列夫怎么可能知道它的精确密度呢?不过重新测量的结果令他大为折服,镓的精确密度是94!之后的十来年里,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类硼”(钪,1879年)、“类硅”(锗,1885年)以及许多新元素都被相继发现。

37、尽管存在错误,道尔顿还是发表了几种元素的原子量。此后,科学家开始以“质量”为通用指标对各种元素进行分类和分析。

38、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

39、图片2来源:杨奇,陈三平,邸友莹,周春生,高胜利.再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和发展(J).大学化学,2017,32(06):46-

40、  镓的发现是化学史上第一个事先预言的新元素的发现,它雄辩地证明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科学性。1880年瑞典的尼尔森发现了钪,1885年德国的文克勒发现了锗。这两种新元素与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硼。类硅也完全吻合。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再次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41、陈佳洱,赵凯华,王殖东:面向21世纪,急待重建我国的工科物理教育

42、刘玉鑫教授:关于本科生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和教材编著的一些思考

43、直到18世纪后半叶,人类才确立了元素的概念。法国化学家安东尼·拉瓦锡(1743~1794)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并首次准确地从空气中识别出了氧(O)元素。1789年,拉瓦锡出版了《化学基本论述》(又名《化学概要》)一书,在这部书里将元素的概念定义为无法再分解的单纯物质。

44、门捷列夫除了发现元素周期律外,还研究过气体定律、气象学、石油工业、农业化学、无烟火药、度量衡,由于他的辛勤劳动,在这些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做出了成绩。

45、门捷列夫成年后主要生活在圣彼得堡。图2是位于圣彼得堡他的寓所外的一尊雕像,附近的墙面上镌刻着化学元素周期表。图3是苏联邮政部门1969年发行的一枚面值6戈比的纪念邮票:票面上的门捷列夫形象来自亚罗申科的油画,左侧的三个数据分别是铝、镓、铟的原子量,后两种元素在门捷列夫最初制作周期表时还没有被发现,但是他都估算出了大体准确的原子量(铝、镓、铟的相对原子质量精确值分别为72和182)。

46、舟齐律建议,给这几个空格也都起个名字吧——类硼、类铝、类硅。

47、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即元素周期律。他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把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他还在表中留下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它类硼、类铝和类硅,即以后发现的钪、镓、锗)的性质,并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48、 一个经典的化学“恶作剧”利用了镓低熔点的特性:给人一把镓做的汤勺,当在热水里搅拌时,勺子就会神奇般的融化。

49、  如果把这一行人分成几段,每一段都含有一个颜色七人组,再将它们平行排列,让每种颜色对齐,穿红衣服的一列,穿绿衣服的一列,把穿杂色衣服的人排在两边,就形成了一个阵列。每一行里的人都按高矮排列,而每一列里的人衣服颜色相同。这基本上就是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表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只是要把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来看。每一横行叫作一个周期,里面元素的性质从金属逐渐变为非金属(从红变为紫)。每一纵列叫作一个族,里面的元素性质彼此相似(衣服颜色相同)。用这种列表方式,元素随着原子量上升而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就清楚地显现出来了。

50、门捷列夫在纸上写了几组数据:7—23—40—88—15—80—1问舟齐律:“你看这些数据之间有什么规律?”

51、收到门捷列夫的来信,布瓦博德朗非常诧异:我是全世界唯一拥有镓的人,你怎么能知道我的数据不对呢?

52、稀有气体元素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性质与迄今为止发现的元素截然不同,因此,很难添加到现有元素周期表的空格中。不过,科学家最终在氟(F)和氯(Cl)这一行下面新增了一行,从而将稀有气体加入到元素周期表中。

53、  根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还预言了一些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和它们的性质。他的预言与尔后实践的结果取得了惊人的一致。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在分析比里牛斯山的闪锌矿时发现一种新元素,他命名为镓,并把测得的关于它的主要性质公布了。不久他收到了门捷列夫的来信,门捷列夫在信中指出关于镓的比重不应该是而是9一0。当时布瓦傅德朗很疑惑,他是唯一手里掌握金属镓的人,门捷列夫是怎样知道它的比重的呢?经过重新测定,镓的比重确实为9“这给果使他大为惊奇。他认真地阅读了门捷列夫的周期律论文后,感慨他说:“我没有可说的了,事实证明门捷列夫这一理论的巨大意义。”

54、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推进在线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

55、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

56、镓是第一个先经理论预言,后在自然界中提取到的化学元素。它的发现对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起到了关键的证实作用,也把门捷列夫的声望推到新的高度。镓的化合物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镓合金为代表的液态金属还经常作为一种神奇元素出现在科幻创作中。

57、  事实证明门捷列夫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一条客观规律。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一个秘密,即这些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它变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从此新元素的寻找,新物质、新材料的探索有了一条可遵循的规律。元素周期律作为描述元素及其性质的基本理论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成才之路门捷列夫于1834年2月7日诞生在俄国西怕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他父亲是位中学教师。在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双眼固患白内障而失明,一家的生活全仗着他母亲经营一个小玻璃厂而维持着。1847年双目失明的父亲又患肺给核而死去。意志坚强而能干的母亲并没有出生活艰难而低头,她决心一定要让门捷列夫象他父亲那样接受高等教育。

58、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DmitriMendeleev)首先创造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59、郭嵩焘当天日记没有交代信息来源,然而前一天的日记提到使馆随员及船政学堂督学李凤苞(字丹崖,1834—1887)携罗丰禄自“满吉斯”(曼彻斯特)归来向他汇报,则“略记丹崖所游历,以备他日访求。”学者认为郭嵩焘记下的,正是罗丰禄讲述的“曼德勒茀”与“洼布得隆”关于镓之发现的故事

60、http://gkwl.cbpt.cnki.net

61、 图3人教版教科书上的元素周期表,现已成为探究化学世界的基石

62、  150年后的今天,量子力学充实了元素周期表的内涵,无数新发现续写着化学世界新的辉煌,回首过去,我仿佛看见150年前大胆而坚定地为化学元素排序的门捷列夫,正在对我们点头微笑。

63、门捷列夫轻舒一口气:“我们完成了科学研究中的定量化,接下来等待实证检验吧。”

64、如果横向均匀排列,设X与65相差a,则65+3a=a=所以X为65+a=Y为65+2a=

65、求实毕竟是科学家的品质,布瓦博德朗决定再做一次实验。他十分小心地提纯了所得到的物质,重新测定了镓的密度,发现镓的密度正如门捷列夫所预言的那样,果然是

66、氮化镓(GaN):5G时代提高射频前端和无线充电效率的新元素:https://www.eet-china.com/news/20190923170html

67、当时,文艺复兴正蓬勃开展,它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68、到了1829年,德国的化学家贝莱纳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已知的54种元素中有一些相似的元素,例如:氯、溴、碘,不仅在颜色、化学活性等方面可以看出有定性规律变化,而且其原子量之间也有一定理的关系,即:中间元素的原子量为另两种元素原子量的算术平均值。这种情况,他一共找到了五组,每组有三种元素,他将其称之为“三元素族”,即:

69、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曾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也带来了三次重大的突破,从而推动自然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70、在郭嵩焘的日记中,留有多则同马格里、罗丰禄谈论化学的记录。例如:1877年6月2日记马格里“言化学,分别本质不变者六十三种”;12月2日记“稷臣(罗丰禄字)在京斯科里治(国王学院Kings’College的音译)学习化学……言化学书精者”;12月18日记“罗丰禄留谈化学,极可听”;1878年11月15日连续两天听马格里讲化学等1878年2月25日的一则日记特别值得注意:

71、门捷列夫想了一下:“不能这样处理,科学的目的是发现规律,这63种元素之间一定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把这个规律找出来。”

72、这份材料是法国科学家布瓦博德朗的研究报告,也宣布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命名为“镓”,并且在报告中提供了镓的多种实验数据。

73、相对于其他金属元素,镓被发现的时间较晚,这可能与其是分散元素,无单独成矿有关。镓在地壳中的含量大约为18ppm,丰度与铅和钴相近。虽然单从数值上看并不是很低,但镓的开采却远比铅和钴困难。镓在矿石中的含量通常不超过0.1%,常与铝、锌、锗的矿物共生,所以镓一般是从这些金属矿石冶炼中的副产物中获取的。

74、王青,郭应寿:清华大学《费曼物理学II》和《电动力学》混合式线上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