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歌(文案精选13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6-01 09:10:29 浏览59

农谚歌

1、  如今,部分谚语依然在坊间流传,岁月如歌,客家谚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客家人的成长,成为客家人的“精神花园”。客家农谚是农民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在指导农事活动上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客家农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2、立罢秋万事休,什么庄稼都不能种的,但是葱蒜绿豆还行。如果在立秋前20天左右,有在苗床育苗的秧苗还会有收成。“六月秋,老秧丢,七月秋,老秧收”。立秋之后不能种什么很多,但能种的我感觉除了菜蔬没有别的可种的了,就等着收获后种小麦了。

3、  正月松,二月杉,三月种竹尾艳艳(客家语音,指摇摆)。

4、还有一种节气七言诗,把农历和公历巧妙融为一体,且听: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5、  农历正月雷鸣不已,预示着天气严寒,以致秧苗冻死,须播谷种多次。

6、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高。

7、  处暑在阳历八月中旬,犁田耙田的农事一定要在此节气做完。此农谚在于提醒农民晚造插秧要抓紧在处暑结束,不要耽误农时。

8、“二十四节气”发端于黄河流域的秦、晋、豫,这里四季分明,其农谚民谣多有北方的地域语言特色,如“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老幼皆会背诵的二十四季歌。

9、口诀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0、  “二十四节气”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劳动人民总结出了便于记住的农谚民谣。如“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一年四季每个节气的开始;再如,“二分二至”“三暑二寒”“二露一霜”“二雨二雪”以及“惊、清、满、芒”,它包含了人们对四季变化以及转换规律的科学总结。在阴晴雨雪的天气变化中,人们还总结出“下了初一雨,半月没好天”“秋分种平川,白露种高山”等,这些都是祖先观天阅地后留给人类的一份宝贵遗产。

11、二十四节气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它通过农谚民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节气的依赖与寄托。

12、春谚说: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