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家的故事(文案精选77句)

短句网
评论 2024-05-19 08:19:22 浏览59

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家的故事

1、  高年级的作品严谨且富有逻辑,在设计手抄报的同时,孩子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宽。数学知识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同学们以画笔作针线,穿引勾连形成逻辑严密的知识架构,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也在锻炼知识提炼总结的能力。

2、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书中,有不少数学书。

3、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4、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家的故事)。

5、③数学家鲁道夫,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6、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7、给你一个平台,你尽管绽放光彩,此次“我讲数学家的故事”教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展示了学生的风采,通过活动孩子们认识了更多的数学家,感受到了数学家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也坚定了同学们努力学好数学的决心。

8、《海岛算经》一书中,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9、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王子”高斯)7岁那年,小高斯上小学了。教师名字叫布特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学家”。这位来自城市的青年教师,总认为乡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课上,布特纳对孩子们又发了一通脾气,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长长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

10、《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11、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12、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只念过初中。熊庆来惊奇不已,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数学家的名人故事篇2老数学家苏步青的养生经

13、哥德尔(KurtGodel,1906—1978年)的举止以“新颖”和“古怪”著称,爱因斯坦是他要好的朋友。一次,麦克阿瑟将军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在麦迪逊大街举行游行。第二天哥德尔吃饭时煞有介事地对爱因斯坦说,《纽约时报》封面上的人物不是麦克阿瑟,而是一个骗子。证据是什么呢?哥德尔拿出麦克阿瑟以前的一张照片,又拿了一把尺子。他比较了两张照片中鼻子长度在脸上所占的比例。结果的确不同:证毕。

14、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15、    三岁时,有一天,他趴在地板上。看着当水泥工头的父亲在算工人的薪水。父亲好不容易算出来后。高斯却说,父亲算错了。并告诉父亲正确答案。高斯爸爸怀疑地再算一次。结果真的是高斯说的答案。上学后,他更表现出优异的数学思考力。有一天,他的小学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算出。从一加二加三一直加到100的结果,老师心想,这可难为初学算数的学生了。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出来。并在老师的惊讶中解释如何解题,他发现1和100的和是101,2和99的和是101,3和98的和也是10这样每两个数结合都是10一共有50个10就是50老师对眼前这个小朋友竖起了大拇指。(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家的故事)。

16、  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挑战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营造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浓厚氛围。怡海三小在春光融融的三月里,以“数学+探究,智慧+快乐”为活动宗旨,展开“我手绘制我心”的数学主题兴趣活动,将数学知识以“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为形式展现在翩翩白纸上。

17、那些日子里,牛顿每天清早跟着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生意。可是这个好学的孩子并不喜欢经商,他就“偷懒”地把一切事情都交托给老仆人经办,而他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18、开普勒定律是一个伟大发现,因为它是对物理过程精确且简洁描述。像行星绕太阳的轨道这样,我们世界的事物遵循这各种各样的规律。20世纪的物理学家维格纳有一个优美的表述,“数学无理由的有效性”。开普勒定律就是这种无理由的有效性的早期例子。

19、    六年级的“数学思维挑战赛”。思维挑战赛的内容是反映数学文化知识的趣题或数学名题,都是有一定思维空间的数学题,是对数学教材的补充和拓展,也是数学文化的重新演绎。瞧,我们做的多认真!

20、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21、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

22、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23、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

24、《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扩展资料华罗庚为中国数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中国数学之神”,“人民数学家”。

25、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受“太阳系如何形成”,“地球何以会绕太阳运转”这些问题的困扰,就连著名科学家牛顿也难以回答,最后只好求助神学,把运动的最终原因归于“上帝的第一推动”。拉普拉斯对宇宙形成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写下了《宇宙体系论》和《天体力学》两书。他认为太阳系是从一团原始星云中形成的,原始星云由于运动和质点相互吸引而形成原始火球,原始火球进一步收缩,并且由于吸引和排斥的综合作用,逐渐分化形成太阳系各行星,最后构成了现在的太阳系。他对太阳系的特点进行推算,深刻地解释了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和轨道。他的学说逐渐为科学界所承认。

26、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27、苏老九十岁高龄时,还着书立说,带研究生、每天工作约十小时左右,精力何等充沛!那么,当有人问他健康长寿之道,他总笑呵呵地回答说:“我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只是平素生活有规律,并注意体育锻炼而已……”

28、回到家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他发觉这个孩子有着超人的禀赋,应该尽可能地为他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在舅舅的帮助下,不久,牛顿终于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29、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排版、配图等美术素养,一年级开展了制作“数学小报”实践活动。学生们选择了各种各样的手抄报内容,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名题、数学趣题、脑筋急转弯、数学日记等。

30、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

31、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

32、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这就是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的故事(为了中华民族的富强-------苏步青的故事)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33、他对数论、代数、统计、分析、微分几何、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力学、静电学、天文学、矩阵理论和光学皆有贡献。

34、华罗庚小时候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了一跳。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

35、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36、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37、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38、华罗庚小时候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了一跳。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39、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40、一天,老师教大家说:“圆周是直径的三倍。”祖冲之回到家中。越想越不对劲。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拿了一根绳子来到路边,这时,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立马跑上去,问:“老爷爷,请让我量一量你的车吧!”老人点点头同意了。祖冲之先用绳子量了一下车轮又将绳子折成三段,量车轮的直径,经过那么一量,他感到车轮的直径没有三分之一的圆周长。他又量了不同车子的车轮,得出的结果一模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多年的学习,他得知了另一位伟大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法,割圆法就是在圆内画出一个正六边形,他的边长等于半径,继续分成12边形,用勾股定理算出它的边长,再48……边形,一直分,所得多边形各边长之和是圆周长。

41、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42、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43、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44、    四年级的数学手抄小报。孩子们制作的数学小报的内容囊括了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名句、数学名题、数学趣题、脑筋急转弯、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对数学的历史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45、五岁的时候,祖冲之的父亲想教他念古文,可他的背诵效率不高,这令父亲十分生气,但父亲不知道的是,祖冲之对数学与天文感兴趣。

46、拿破仑是数学家?带着这样的疑惑,同学们通过夏羽辰同学绘声绘色的讲述找到了答案,原来小个子拿破仑是数学家,他的伟大不可磨灭,他热爱学习以及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精神感染着同学们。

47、苏老古稀之年以后,激烈运动是不做了,但上述的练功十八法,工作完毕后的漫步行走,九十五岁前依然坚持。每晚睡觉前半小时,或听听音乐、或读读唐诗、轻松之后,很快进入梦境。数学家的名人故事篇3贝叶斯提供了关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这个工具让我们对概率的研究能够进行更加艰巨的探索。

48、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题,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这位数学家的故事也成为追求真理的典范。数学家的名人故事篇10陈景润的故事

49、可是牛顿非常喜欢学校,也非常喜欢读书,但母亲始终不答应他的请求,坚决要他辍学。最后牛顿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

50、开普勒定律也为牛顿发现他的牛顿运动律提供了条件,尤其是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对天体力学的贡献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研究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的项目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开普勒任务。数学家的名人故事篇8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重新提出这个假设,并且从力学原理出发,用严密的数学推理证明了这个学说的科学性,进而带来了宇宙观的重大变革。

51、自阿基米德之后1900年,竟无一数学新秀登上历史舞台,阿基米德逝世后,数学界仿佛沉睡了1900年,文艺复兴期间,伽利略、笛卡尔的出现,重新点燃了数学界的火光,照亮了近代数学的前进道路。笛卡尔创建了代数几何学,创造性的引入了变数,数学终于迎来了它伟大的新篇章,这是多么神圣的时刻,多么令人兴奋的时刻,变数的引入标志着数学历史从此踏上新的征程,他注定被载入史册。

52、和高斯同处一个时代,可能是幸运,也可能是悲哀。也许,是上帝不满现状,决心助推人类科学事业,在同一个时代,同时降生了另一天才柯西。虽然柯西的功绩和影响力远不及上述几人,但他的的确确是结束了微积分200年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清晰的分析体系,他也是继欧拉之后第二高产数学家,他的业绩也注定永存。严格来说,高斯之后数学再无传奇,再无数学王子,20世纪的希尔伯特不算,庞加莱也不是,总之20世纪没有一个被公认,数学界缺少真正的领袖,但数学界却完成了高斯等人没完成也完不成的任务,20世纪数学界加强了国际交流,数学的中心移至德国。

53、哥德巴赫是一个德国数学家,生于1690年,从1725年起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结识了大数学家欧拉,两人书信交往达30多年。他有一个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欧拉的通信中提出来的。这成为数学史上一则脍炙人口的佳话。

54、人,总希望自己能健康长寿的。但是,如何才能达到此目的呢?苏老认为,除上述体育锻炼外,精神保健也是至关重要的。苏老性格开朗,说话幽默,不管是与人谈话还是作报告,常常可以听到他的笑声,他经常讲:“少积忧虑的人,才能健康长寿。”他还讲:为人在世,应该豁达大度,胸怀坦荡,凡事想得开,放得下。再者,人要多动,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要多找事情做。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或者一味贪图安逸、享受,对健康也绝无好处。一九八五年,苏步青退居二线,相对而言,时间比以前多了些。他马上觉察到,人闲着很容易懒散,精神空虚对身体健康不利,于是,便主动找事情做———连续办了三届中学教师(数学)培训班。

55、 五(6)班  叶宝乐  王禹潼  詹珊珊 《陈景润的故事》

56、勾股定理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的证明方法有四百多种,目前还找不到一个定理的证明方法之多能超过勾股定理!

57、为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提升思维深度,九年级数学组结合学习内容,以赛促学,举行了九年级数学学科解题能力竞赛。

58、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59、   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康托尔

60、华罗庚因病左腿残疾后,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61、陈景润不爱玩公园,不爱逛马路,就爱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

62、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

63、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64、波兰伟大的数学家伯格曼(StefanBergman,1898—1977年)总在考虑数学问题。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他的一个研究生正好要到那里旅行结婚,他们同乘一辆长途汽车。这位学生知道他的毛病,事先商量好,在车上不谈数学问题。伯格曼满口答应。伯格曼坐在最后一排,这对年轻夫妇恰巧坐在他前一排。10分钟过后,伯格曼脑子里突然有了灵感,不自觉地凑上前去,斜靠着学生的座位,开始讨论起数学。再过一会儿,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后排座位,伯格曼则紧挨着他的学生坐下来。一路上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数学。幸好,这对夫妇后来婚姻美满,有一个儿子,还成了著名数学家。

65、但更多时候,我们更关心把上述问题反过来的情况。我们不去计算基于知道发生机制的事件的概率,而是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想得到和了解不知道发生机制的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

66、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67、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68、刘徽: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故事:他用割圆术,从直径为2尺的圆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割圆,依次得正12边形、正24边形,割得越细,正多边形面积和圆面积之差越小,他计算了3072边形面积并验证了这个值。刘徽提出的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奠定了此后千余年来中国圆周率计算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69、过了好些时间,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把不懂的东西弄懂了,这才高高兴兴地往理发店走去。可是他路过外文阅览室,有各式各样的新书,可好看啦。又跑进去看起书来了,一直看到太阳下山了,他才想起理发的事儿来。他一摸口袋,那张三十八号的小牌子还好好地躺着哩。但是他来到理发店还有啥用呢,这个号码早已过时了。

70、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71、 在手抄报制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搜集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数学家故事和数学名人名句,经过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一份份内容丰富多彩、图案绘制精美、排版美观大方的特色作品得以呈现。

72、   我曾听到有人说我是数学的反对者,是数学的敌人,但没有人比我更尊重数学,因为它完成了我不曾得到其成就的业绩。 ――哥德

73、“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74、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

75、 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撬动课堂变革,为彩虹初中的发展赋能,我们一直在路上!

76、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原数学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