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
1、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非常猛烈。
2、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安釐王只顾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抱薪救火的意思及故事2(注音)bàoxīnjiùhuǒ(抱薪救火)。
3、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厘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换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扑灭呢?柴草一天不烧完,火是一天不会熄灭的。"(抱薪救火)。
4、如果你喜欢《嘟嘟的睡前故事》就把这个故事转发到你的朋友圈,你的支持是大龙坚持的源动力。
5、公元前273年,秦国再一次攻打魏国,把魏、韩、赵三国联军打得大败,联军战死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6、这则成语是说,如果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会使灾祸扩大。
7、(成语举例)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抱薪救火成语故事7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8、(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9、像这样用黄金去喂饱那些贪婪的饿狼和毒蛇,无异于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0、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11、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想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12、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
13、(语法):连动式;含贬义,形容逃跑时狼狈相
14、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5、股市都已崩盘了,分析师还在劝投资人继续加码,岂不是在抱薪救火?
16、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劝魏王向秦王割地求和。
17、(近义词)釜底抽薪、拔本塞源拓展资料:例句:
18、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苏代为什么不同意把土地割让给秦国呢?
19、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0、胆怯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是使自己强大起来。
21、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君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君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22、望风而逃 落荒而逃 逃之夭夭 捧头鼠窜 狼狈而逃 溜之大吉
23、但是没有一个方式来过滤和分类这个信息,使用历史就像试图抱薪救火。
24、引足救经: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离目的越远。
25、当秦国又一次派兵攻打魏国的时候,魏国寡不敌众,于是便请了韩、赵两国援助自己,可是依然不是秦国的对手。
26、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27、↑↑同学们,点击上面“小扇形”可以收听精彩内容呦!
28、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
29、(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引足救经、适得其反
30、而这些流失的人才,帮助了其他的国家,使其它国家发展从而崛起。
31、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32、事与愿违 以火救火 弄巧成拙 雪上加霜 拔苗助长 背道而驰 急于求成 戴盆望天
33、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34、有一回,秦国又派兵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35、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6、(出 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7、(解释)薪:柴草。用柴草去灭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
38、近义词: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引足救经、适得其反、负薪救火
39、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况且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干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40、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抱薪救火成语故事5(注音)bàoxīnjiùhuǒ
41、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42、火上浇油 饮鸩止渴 引足救经 适得其反 南辕北辙 负薪救火 扬汤止沸 揠苗助长
43、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付出自己的所有,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44、也说火上加油。比喻使别人更加愤怒,使事态更加严重。
45、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救火还要抱着柴草呢?
46、魏王左右为难,可他还是决定为了避免战争,换来暂时的安宁,就把南阳割让给了秦国。
47、你这种抱薪救火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走向歪路。
48、(解释)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想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薪,柴草。
49、例句:在这件事上,我们想法~,恐怕无法合作。
50、释义: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51、那么不冲动、遇事先分析才是解决事情的第一步,才会让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52、遇到困难应冷静思考,用正确的方法解决,抱薪救火,只会适得其反。
53、释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