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文案精选41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2-13 10:13:41 浏览59

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

1、真题中有不少对这部分内容的考察。当然在回答其他知识点的时候也可以将北大的改革作为例子呈现。

2、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

3、(5)美感教育:美育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的教育学观点)。

4、蔡元培出身翰林,二十五岁便中进士,于传统科举路上平步青云。然而,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的四年,他潜心读书,接触西学,开始同情维新,并萌生革命思想。他在寓所曾自书一联:“都无作官意,惟有读书声”。以科举入仕,却不泥古,相反,极力提倡新学,不以个人得失为量度,此等胸襟非常人所能及。

5、教育要平衡发展人的个性和权限,政d则不然,他要造成一种特殊的群性,为本d服务,抹杀受教育者的个性。蔡元培主张教育界独立编撰教科书,实现学术和内容独立。

6、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后,率先在国内大学设立了各科研究所。北大先后成立文科、理科、法科和地质学研究所。蔡元培还十分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

7、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辛亥革命前他通过兴办教育进行反清革命活动。民国成立之初,他以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身份,坚决清除教育中的封建专制主义因素,苦心规划民国教育的未来,1917年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从自由、民主的原则出发,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8、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举国皆兵之制;另一方面,也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需,体育是实施其他四育的基础。

9、蔡元培在莱比锡大学所受到的教育, 对其美育思想影响深远。

10、教师群体的学术水平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机构的重要保证。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认为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管他的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都应加以聘任。

11、在蔡元培的教育经历中,任过唐绍仪内阁的教育部长,任过北洋政府的北大校长,他任北大校长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这句话至今给人警醒,令人振聋发聩。

12、所谓实利主义教育,即是“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13、评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专硕论述题,20分)

14、③教育对象:开创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例;

15、(1)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学校和社会教育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

16、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即是“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既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如历史、地理、算学、化学、手工、博物等;也应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使其能发挥提高国民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17、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他认为,两类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亲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他把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

18、1919年5月9日,救出被捕学生后,蔡元培当即离京,留下汉代《风俗通》“杀君马者道旁儿”等,让世人猜谜去。此后,学生抗议、教育总长同情、总统挽留,蔡元培则称病故乡,一直到9月20日方才回校复职。此次四个半月的出走,多方博弈,牵涉面甚广,最具代表性,也最有策略意义。

19、④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旁听生制度、平民学校、夜校等,利于提升我国大学的开放性和平民化程度。

20、谈论蔡元培的成功,其实,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便是时代的需求。蔡元培长校北大的十年,恰好是清廷已被推翻,民国根基尚未稳固,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军阀混战,教育经费无着,令大学校长极为头痛。但事情也有另一面,那便是处此新旧转化之际,没有不可逾越的边界,也没有不可挑战的权威,乃“尝试”各种新制度的最佳时刻(参见陈平原《“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蔡元培与老北大》)。

21、五育是指: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是蔡元培一九一二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

22、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提出大学区与大学院的改革思想。

23、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即是他的美育思想。他认为美育是养成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因素,因为美育可以使受教育者通过美的感染与熏陶,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他认为美育可以给人们提供高尚的娱乐活动,从而达到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改善、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在当时日益混乱的社会环境中,及时提出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疑很有现实意义。

24、蔡元培的辞职,不全然是针对政府,也有关涉学校内部治理的。1922年学生因不愿交讲义费而聚众抗议,历来温文儒雅的蔡校长,居然在红楼门口挥舞拳头,怒目大声说“我跟你们决斗”,并随后带领全校重要教职员集体辞职。在同年10月25日北大全体师生会议上,蔡元培解释他这次为何要“小题大做”:“二千几百人中,偶然有几个神经异常的人,不算奇怪,但是最少数人有这种异常的计画,为什么竟有一部分的人肯盲从?为什么其他大多数的人都像隔岸观火?事前既不加纠正,临时又毫无制裁;数千人的社会,其中分子,彼此不相关切如此;将来土崩瓦解的状况,可以预推了。”这里的假设是大学生“知识比常人高,应该有自制的力量”,能独立判断,不受外界蛊惑(参见《蔡元培全集》第四卷第272-275页)。斥责“几个神经异常的人”,表面上是抱怨大学生缺乏自制力,其实是希望借此整顿“五四”后变得松垮的校园秩序。

25、▲1920年3月14日,蔡元培(左二)与胡适、李大钊、蒋梦麟在北京西山卧佛寺。

26、起底假字画江湖:李可染赝品竟拍出5000万

27、但阅读这段话,最好与我对蔡元培的一再表彰相对照,方不致出现大的误差。蒋梦麟并不具备蔡先生那样的崇高威望,也没有“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无论他如何努力,都只能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管理者,而不可能像蔡先生那样成为现代中国“大学精神”的象征。这就说到了带自嘲性质的蔡元培是北大的“功臣”、而自己只能是北大的“功狗”的论述(参见蒋梦麟《忆孟真》,1950年12月30日《中央日报》,后收入传记文学出版1967年版《新潮》)。既然那么能干,为何世人普遍认定,兢兢业业的蒋梦麟,其历史地位不及蔡元培?关键是对大学精神的理解、阐扬与坚守。蔡先生所提倡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乃大政方针,影响极为深远。至于蒋梦麟,办事能力极强,人格操守也没有问题,不愧是教育名家。但若站得更高点,则会发现他太守规矩,缺乏那种开天辟地的气魄——当然,也没有那种机遇。(参见陈平原《作为大学校长的蒋梦麟》,《书城》2015年第7期)

28、二十年前,在《“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蔡元培与老北大》中,我写下这么一段话:“百年中国,有独立的大学理念,而且能够真正付诸实施的,不敢说仅此一家,但蔡元培无疑是最出色的。这是因为,有其位者不一定有其识,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位;有其位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时——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才可能有蔡元培出长北大时之挥洒自如。”

29、蔡元培认为,传统文理分科的做法,不适应近代科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文科里面包含着理科,理科里面包含着文科,不能截然分开。蔡元培采取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就是清除人为的科际障碍,废科设系。

30、蔡元培从绍兴山阴县走出来,举进士、做翰林,清政府的懦弱与腐败,让他无意再吊在清朝这棵即将枯死的树下,他辞官不干,自己办教育,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组织爱国学社,开办女学,希望教育兴国。但他办的爱国学社,引起清政府注定,受到监视。

31、独创思想,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旨在培养人们既能立足于现象世界,又能超脱现象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

32、 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

33、(3)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能自由编辑、出版、选用教科书。

34、 他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之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等。

35、(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36、《大学令》规定,目的为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

37、(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在教师聘任上,罗致各类学术人才。

38、对于蔡校长的不断辞职,同属新文化人,北大教授胡适与陈独秀的态度有很大差异。1923年1月21日,胡适在《努力周报》第38期上发表《蔡元培以辞职为抗议》,称此举“确然可以促进全国国民的反省,确然可以电化我们久已麻木不仁的感觉力”。三天后,也就是1月24日,陈独秀在《向导》第17期上发表《评蔡校长宣言》,对其辞职表示不以为然,理由是:“打倒恶浊政治,必须彻头彻尾采用积极苦战恶斗方法,断然不可取消极的高尚洁己态度。”2月4日的《努力周报》第40期上,胡适刊发《蔡元培是消极吗》,针对陈独秀的批评,为蔡先生的以辞职为抗议辩护。胡、陈的分歧,在于辞职这种抗议手段的有效性,而不在蔡元培的动机。世人即便不认同蔡先生的政治立场,也很少像林纾那样,认为其不断辞职是为了加官晋爵。

39、1922年10月19日,北大少数学生反对征收讲义费,肆意喧闹,蔡元培愤而辞职,总务长蒋梦麟、庶务部主任沈士远、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以及众多教授也发表启事:“随同蔡校长辞职,即日离校。”学生们没想到蔡校长如此强硬,惊骇之余,赶紧认错。10月24日,蔡发致北大辞职教职员信,要求恢复原状。

40、(3)教育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担任,不因政局的变动而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