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课文原文
1、作者举了三个事例。一是:他抓住了一只飞蛾,可是,飞蛾还努力的挣扎,作者被感动了。二是:墙缝中的香瓜子竟然冒出一株小瓜苗,香瓜子里一定有一股多么强大的力量呀!三是:作者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了作者极大的震撼。从这三个事例里作者感到生命的顽强。最后,作者说:“珍爱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2、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了倔强的生命。
5、读了:“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这一句话,我感受到那种生命力,种子不怕困难,用自己的嫩牙冲破坚硬无比的外壳,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它知道自己生长在一个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但它并不难过,而是勇敢的面对,虽然只活了几天,但让我很佩服,它那种不屈的精神。(生命生命课文原文)。
6、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可以进行尝试了。答案应该很丰富。比如:
7、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8、虽然生命短暂,但我们可以在这短暂的生命里做出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多一份快乐、多一份美好。(生命生命课文原文)。
9、 了解生命的特点,理清本文行文思路,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10、“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引用维未斯的话来阐释智性的重要:“真正的智慧在于具有健全的判断,在于这样去得到真理。这样,我们就不会追随没有价值的事物,好像具有价值一样,也不会拒绝有价值的事物,好像没有价值一样;我们就不会责备值得称赞的事,也不会称赞该受责备的事了。这是人心发生一切错误的根源,人生最不幸的事情无过于缺乏判断,以致对事实作出错误的评价,估计错了。”(《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5页)有了健全的判断力,才可以谈得上知识的获得、理解和应用。
12、《生命,生命》是现代作家杏林子的散文,选自《杏林子作品精选》。作者呼唤的“生命,生命”,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愿每个人珍视生命,不虚度光阴。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生命生命课文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13、播放汶川地震图片:你从哪个镜头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
14、我学习了《生命,生命》这一课,我学会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15、本教案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按新课程标准设计的,注重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语文素养的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设计了科学的教学流程,呈三大板块: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由与作者经历极其相似的张海迪的事迹导入,能毫不费力地设置一种情景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6、读到这里,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奋斗,是贡献!
17、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人为本。教育是人为的,更应是为人的。叶圣陶早在1922年就明确指出:“第一须认定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第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国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卷,11-13页)最好的教育要能将知识内化为情感、智慧和观念。
18、②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19、这些死去的人,本来可以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他们却不好好珍惜生命,现在一切都晚了。
20、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生命是可贵的,生命是顽强的,生命是有无限价值的,让我们好好地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吧。
21、第这节课不仅关注了言语内容,更关注了言语形式。新课标颁布以来,语言学用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但是,怎样在课堂上得到体现,还是困扰老师们的一个问题。这节课在这一点上做出了可贵的探索。第三个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为迁移运用做好了准备。
22、引读品味句子: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齐读第二段并尝试背诵。
23、无名的野草,因为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只能长出“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然而,“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已生长出根须”,去寻找那更细微的石缝。
24、总评:综观本节课的几个活动设计,颇为惊喜。
25、课程资源包括语文课堂内外所使用的一切素材和媒介,包括阅读、写作、语文活动和探究学习等等。同一课程资源也可能同时提供二维甚至三维的价值目标,三者之间并非相互割裂的,它们彼此的交融与转换是随着主体的生活进程和认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丰富的感性经验和精准的理性认知最终都有可能转化为美好的知性素养,而美好的知性素养也会带出更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更为精准的理性认知。而且,在显性价值目标的背后,往往也会潜藏着隐性价值目标。
26、作者杏林子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她身残志坚,是一个坚强的“植物人”,说她是植物人,因为她99%的关节坏死,只有手指能动;说她坚强是因为,她忍着巨大的疼痛坚持写作,写了二十多本励志书,成了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激励着无数人好好地活着,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7、读了这段让我想起作者——————杏林子。她2岁时患了可怕的类风湿关节炎,使她全身百分之九十不能动,在轮椅上一直保持一种姿势整整50年,直到她60岁时生命结束。她这种顽强的精神多么像那截小小的香瓜苗啊,就算全身上上下下不能动,也不屈服。
28、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的心里就像一只小兔子一样蹦蹦直跳。这些同学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在走廊上飞奔的同学一旦相撞,往往鼻青脸肿。头破血流;栏杆上的同学一旦掉了下来,后果是可悲的;从扶手上往下滑,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跌下来,导致骨折,脑震荡……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会留下永远的伤痕;健全的身体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换回。
29、第这节课没有采用“一问一答”“碎问碎答”等常见教学方式,而是围绕三个主要活动展开教学。这三个活动的安排,不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获得全新的体验,锻炼各项语文能力,掌握有用的语文知识。
30、教法:采用整体感知、研讨交流、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与感染。
31、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好好享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32、这篇课文讲诉了作者从飞蛾的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自己的心跳,这几件事令作者明白了生命是宝贵了。让我想起了雷锋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33、明确:作者从野草、蒲公英、松柏的生命历程中,发掘出生物学、哲学、美学三个层次上的意义:
34、生命语文的课堂,着意引领学生领悟和发现课本上没有明确“给出”的智慧,在师生共同生活中修养智性,磨砺思想的光芒。
35、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