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科的名人名言(文案精选33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31 09:19:30 浏览59

关于文科的名人名言

1、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2、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3、匹兹堡大学U.S.Newa世界排名在TOP40左右,但学校的哲学系是世界前列,并且在哲学领域拥有独立的学派,含金量很高;

4、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5、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7、2021年上海新建47所学校!有在你家附近的吗?

8、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9、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作为全英排名第7位的考古系,最终也没有逃脱关停的命运。

12、知道事物就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狄德罗

13、教育的最大骗局,叫“孩子,你只要快乐就好”

14、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揠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关于文科的名人名言)。

15、   给自己制订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科学安排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最大程度提高效率。为了找到适合自己个人的作息制度,苏文浚在高高三期间,把所有作息习惯都试过了一遍。无论是夜里挑灯苦读,还是闻鸡起舞、天还未亮开始背书,都试过。每种作息方式尝试一个月,将月考成绩作为判断作息制度合理与否的标准,多次尝试后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的作息时间。晚上十一点准时上床睡觉,睡不着时把最近几天的时事政治在头脑里温习一遍,及时关注时政大事是文科生必备的习惯,政治科考题包含着大量当前时政消息。早晨六点起床,不必太早,太早起床导致睡眠不足,上课犯困,记忆力下降,学习效果适得其反。利用起床后的这段时间听一套英语听力,中午一定要睡午觉。苏文浚每天中午要睡满一个小时,有一段时间,他中午不睡觉,去阅览室做作业,结果成绩不升反降。

16、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神童诗劝学》

17、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

18、我们的高中时光是在醴陵一中这块风水宝地度过的,青云山上,绿树成荫,茂盛的参天古木遮天蔽日。校园里,老祖宗留下的古迹随处可见,瑞绿池、梯云阁、青云亭、朱熹像,还有洋专家留下的美式红楼,让我们从小浸染着厚重而儒雅的文化底蕴,是我们人生对爱与美的启蒙。

19、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

2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2、在美国,文科曾被誉为“贵族学科”。有美国网友统计了1913年以后任命总统的人的专业,发现超过半数的都是历史、政治专业的;近几年的美国总统和国务卿,文科专业也占了大半:

23、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如: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24、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前后相继、古往今来:事物在时间上的纵向联系。

25、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26、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27、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28、不论什么科目,书写一定要工整,如果书写糊涂,机械改卷识别不了,会扣很多分。

29、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30、他的老师邵齐焘看到他日渐消瘦,劳疾附身,经常会劝慰他,开导他,也让他多多保重身体,可事实上,尽管黄景仁诗中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他仍旧拖着病体,坚持不放弃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对诗文的追求。

31、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读书,就越是深刻的感到不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马克思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