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文案精选44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31 09:17:00 浏览59

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

1、6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

2、(技法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5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修辞手法的句子赏析)。

4、  ⒒引用(直接引用):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5、“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莫怀戚散步好句赏析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6、(鉴赏要点)应该点明被作者夸张的事物本来的面目与修辞后的状态的差别。可用“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的鉴赏句式。

7、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8、(技法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明喻指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如:“露似珍珠月似弓”;暗喻指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暗喻不用喻词。如:“乌云四合,层峦叠嶂”;借喻指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9、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现了牡丹卓越的风姿.

10、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11、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作江河,语言精致优美,富有感染力,言语间充满了对桐花的喜爱,让读者也仿佛一起看到了这漫山遍野的桐花开放的胜景.

12、(注)①这首诗作于唐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②三城戍:当时因受吐蕃侵扰,曾在松、维、堡三城设戍。

13、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4、(技法概念)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在古诗中,对偶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尤其是律诗,按照格律的规定,律诗的颔联与颈联必须是对仗的句子。

15、  ⒑反问: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16、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17、(技法概念)互文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用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8、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19、反复: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20、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21、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22、(问)“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3、(答)①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修辞手法。②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③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

24、夸张: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语言生动性。

25、  ⒊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26、       ②、显得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并具有很强的气势;(效果)

27、排比: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28、     详解: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29、(答)①借代。②以“风尘”代战争,由于战乱四起,风尘弥漫,故以局部代整体。③表现战乱中对亲人的忧思。

30、天阴沉沉的,整个世界好像都被一块巨大的灰色棉被所笼罩,一阵阵寒冷的风摇动着白杨树上几片枯黄的树叶。忽然,有一种像蚕吃桑叶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地上便开始有一颗颗小冰粒跳动。

31、10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32、  (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3、(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4、  (工具代本体):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3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36、10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37、在古诗词中,较常见的艺术手法主要为表达方式中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及一些表现手法。这篇文章为大家整理了诗歌表达方式中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并且每种方法都结合了具体的诗歌进行实例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38、(答)①互文。②“青苔”与“红树”共同在月夜雨中飘摇。③用简约的文字渲染出独居的惆怅。

39、7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

40、门外西边的林梢,挂着的上弦月现已变成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一条弯弯的眉毛。

41、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42、从修辞方法上去赏析(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

43、在这烟波浩渺的大海之中,屹立着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很像笔架,所以叫它“笔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