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诚实守信的成语
1、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2、 丹心耿耿:耿耿:诚信的样子。形容真心实意,非常忠诚。
3、资治通鉴: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来。
4、1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5、(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6、千金一诺(解释): 诺:许诺,一个诺言价值千金。指守信用,不轻易许诺。(形容诚实守信的成语)。
7、(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8、诚信是古人崇敬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实无欺,诚信是一种人的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只有内心诚实,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
9、诚信是金,品质纯正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珍藏在心灵的最高处;诚信是镜,照出灵魂的善恶美丑,值得我们精心擦拭保养,在污泥浊流前自警自励,不为所诱,守护灵魂,让她始终明亮光洁;诚信是树,需要施肥、剪枝、浇水、培土,直至长成正直挺拔枝繁叶茂的参天乔木,撑开如盖的大伞,给更多的人以阴凉;诚信是泉,澄澈透明,涓涓不息,荡涤污秽,滋益心田;诚信是火种,需要我们悉心守护,不但把它散播开来,成就燎原之势,而且把它薪火相传,让每一代人都能感受到她的光明和温暖。
10、2见微知著: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形容诚实守信的成语)。
11、童叟无欺:拼音是tóngsǒuwúqī,意思是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意场合。
12、 诚信,是一朵花,是一朵开在我们心间、一朵易枯萎的花。我们需要用心血去浇灌它,用心去呵护它,它才会永远地盛开在我们的心灵。下面是描写诚信的优美段落。欢迎阅读。
13、1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4、看夜宴了吗?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句。
15、(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16、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17、闲邪存诚(解释):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18、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市列传》
19、诚信的云翳被抛弃,再也映不出夕阳西下彩霞的绚烂。我向往真诚,渴望信任,希望旷野望天时,天蓝草碧,云白风清。
20、(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21、 诚信需要经得起诱惑,无论是多大的利益,只要是违背诚信的都不要去做,如果做了,会对自己将来有着很大的影响。和无诚信比起来,诚信要好得许多,既然诚信好,我们为什么又要去选择无诚信呢?
22、诚实守信,是我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
23、淑质贞亮——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24、 故事讲述的是秦朝有个叫季布的人,非常注重诚信,他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后人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幼儿认真聆听故事,懂得了诚信的含义。
25、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苏)高尔基
26、诚心诚意:拼音是chéngxīnchéngyì,形容十分真挚诚恳。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十分真挚,诚恳。
27、(出自):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28、海枯石烂、忠信乐易、曾子杀猪、讲信修睦、竭诚相待、开诚相见
29、诚信,如同一轮明月,曾普照大地,以它的清辉驱尽人间的阴影,她散发出了光辉,可是,她并没有失去什么,仍然那么皎洁明丽。
30、信用难得易失。费10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日)池田大作
31、关于诚信的成语有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诚至金开、一言为定、抱诚守真、修辞立诚、金口玉言、闲邪存诚、驷马难追、言信行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2、1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33、2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压迫穷人。
3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35、 诚信不仅是说,也要行动,学会诚信还要学会谨慎,不能对他人坦白对自己对他人不好的事,一颗诚实的心还需要谨慎,谨慎他人,当别人信任自己时,也要小心。诚信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提高,有一个成语叫做日行一善,我们也要做到日行一诚,只有坚持才能保持自己不变的品德,在诚实中可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磨练自己的耐力,这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吗?
36、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马雅可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