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文案精选2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25 09:04:05 浏览59

舆论学

1、引证: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

2、董盟君女士从供给侧改革入手探讨如何改善舆论生态。董盟君女士指出,在移动端成为发酵舆论的背景下,新闻宣传需要一场供给侧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将宣传资源从纸媒、广电等传统媒体拓展到互联网新媒体。董盟君女士结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实际工作指出,基于互联网平台内容的供给侧改革,要特别重视互联网大数据的开发应用。2016年初,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已经与新浪微博、今日头条、天涯社区、百度、腾讯网、滴滴打车等签订了互联网合作协议,通过对各个层面、领域的数据挖掘来体现各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消费能力,而这些群体合起来就是中国社会的全息地图。

3、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传播学、传播心理学等几个博士专业。

4、公论 (gōnglùn)公正或公众的评论。

5、有多少人“拟态环境”的名词解释是在郭庆光、段鹏、刘海龙老师的教材里扒拉下来的?你有真的看懂“拟态环境”了吗?如果你这个名词已经很熟悉了,那么我们不妨回到它的出处,来看看它的“亲爹”,沃尔特·李普曼是怎么解释的。

6、因此,社会舆论复杂多样,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7、卢因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后来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的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并且,他还提出了群体动力论、场论等。

8、部分媒体、舆论领袖缺乏对信息的有效把关,公众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 

9、《新闻理论十讲》是陈力丹老师上课的录音与PPT集合成的,文字通俗易懂,是一本同学们读起来不会太费力,但是又能对新闻理论有一个整体把握的理论类教材。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听书共读的很大原因。希望同学们好好吸收书本里面的知识。

10、本书面向高年级本科生以上的传播学、舆论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相关师生与研究人员,可以作为计算传播、舆论学方面的课程教材和研究参考;也可为计算机、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管理科学等对计算社会科学感兴趣的研究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和业界人士提供重要参考。

11、以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著称的社会学家。在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中,拉扎斯菲尔德是对后来的传播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位。他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者。

12、组团经验贴:三本一战跨考深大,学硕初试第2名

13、21天聆听两本专业书籍《新闻理论十讲》&《社交媒体批判导言》,这次不要再错过啦,报名戳

14、华东师大第2名:他说“相信我哟”,我信了。

15、浙大第二名:我用的是最笨的方法,也是最聪明的方法

16、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17、为了避免在定义上争论不休,学者开始转向舆论应该包含的若干要素:其中“议题”、“公众”和“共同意见”是学者们提出的众多要素的交集。

18、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他最早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或要素,即5W,这个过程模式虽然带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他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19、时间:2021年3月11日(星期四)晚7:00-9:00

20、 “舆论研究领军人物奖”的评选对象是高校、社科院、媒体、企业的舆情研究机构的领军人物,可由本人提出申请,或舆情研究机构推荐,也可由舆论学会常务理事提名产生候选人,由评审委员会和专家组讨论确定。

21、社交媒体在当今信息生态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干预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递和意见形成。社交机器人对舆论的影响作用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本章试图厘清社交机器人研究的关键概念、前沿进展和相关技术实现。

22、?老师,我们这儿正好有员工写了一篇报道,写完了以后,大家讨论,觉得:第一个是题目不够吸引人,第二个里面的内容好像也不够凝练和突出。所以,针对这样一篇文章,您有什么样的一个建议呢,能不能给我指导一下呢。

23、因此,d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作为d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坚持d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24、大部分辟谣的致命弱点就是“仅仅可以反驳”。

25、董天策把研究的视角放在了网络群体行为和网络集体行动,通过对近些年网上群体行为事件的量化分析为舆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董天策教授通过几十篇论文的关健词以及词频以及论文的标题做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分析,并把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范式归成了四大类型:第一个是危机管理的研究范式,第二是公共领域的研究范式,第三是科学认识的研究范式,第四是学术反思研究范式这四种。在这四种当中,对社会危机进行危机管理占据了支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