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谐音笑话(文案精选21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23 09:12:35 浏览59

汉字的谐音笑话

1、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机(鸡)而作”."(汉字的谐音笑话)。

2、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3、    观察闯关题,发现歇后语的某些秘密。

4、恰好有只狗在旁边,这个人就推说是狗放的屁。恰巧此时狗打一呵欠,这个人就对那个人说:你看,它还不肯认哩!

5、  (3)交流汇报生活中常见的谐音歇后语。

6、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7、有个人,不学无术,可总爱在孩子们面前逞能。一天,他儿子放学回来在家做语文作业,当写到“众寡悬殊”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去问爸爸。他爸爸一看,以教训的口吻训斥道:“怎么搞的,都上中学了,这个词还不懂?那是形容旧社会穷人苦,许多寡妇活不下去,只好悬梁自尽,这就叫‘众寡悬殊’,以后呀,学习要多动脑筋。”

8、一天,他跟几个大官儿聊天儿,写了个上联让他们来对:水底日为天上日;是说水里的太阳,不过是天上的太阳照出来的影儿。这几个大官听了,大眼儿瞪小眼儿,谁也对不上来。赶巧,杨大年这会儿进来,要跟寇宰相谈公事。寇准跟杨大年谈完了公事,就把刚才的上联跟他说了。杨大年盯着寇准的两眼,稍微一琢磨,马上对了一句:眼中人是面前人。寇准说的是日影,杨大年就对了个人影。我往你眼前一站,你眼珠里准能照出我的人影,这就叫“眼中人是面前人”。读者朋友要是不信,你就盯住别人的眼珠儿试试看!据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下,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9、上大学的时候去衡山玩,当时爬山爬了一半,累的正想歇会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个买纪念品的欧巴桑,上去开口就问:"老婆。"

10、那天我驾驶的公车到了车站,乘客鱼贯下车.快要关车门的那一刻,一位女士在车门外大叫;"我要死在你车上!'

11、  她一头雾水,委屈的说:“让我站着吃,我已经站起来了,还要站到哪儿去”

12、一个外国女孩嫁到中国来,在早饭时,对于不会吃油条的她被指点说:“你蘸着吃。”

13、视频中广告为腾讯自带广告,与清影小语无关。

14、  明朝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巴结奉承他,买了⼀筐上等的枇杷送去,并且先叫⼈把帖⼦呈上。帖⼦上写道:“敬奉琵琶⼀筐,望祈笑纳。”知县看了很是纳闷:为什么要送我⼀筐琵琶?琵琶⼜为什么要⽤筐装?当知县看到筐⾥装的东西时,才恍然⼤悟,原来是⼀筐新鲜的枇杷。知县提笔在那张写着“琵琶”的帖⼦上写了⾸诗:

15、「口」对「回」说:「亲爱的,都怀孕这麽久了,也不说一声!」           

16、从前有个做贼的人,常有钱买东西。一个傻子很羡慕他,有一次问他:你是怎么善于偷东西的?贼答道:我所以善偷,有个缘故:只要是去偷人家财物的时候,便拿一根乌鸦喜鹊做窠的树枝放在手中,这样别人就看不见我了。傻子见贼这么说,信以为真。

17、知府极其慌张地跑回府宅一看,原来是门框上的门匾(谐音“文凭”,即官府文件)倒下来,砸死一只猫(潮州人称猫为“猫弥”,谐音“你”)和一只鹅(谐音“我”),鹅被太太拿去杀血拔毛熬来吃了。知府闹了一场虚惊。

18、正如一些学者所指,谐音在汉语、汉文化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艺术。的确,众所周知,谐音不是汉语独有的现象,世界上大多数语言中都有这种表达,而唯有汉语将谐音发挥得淋漓尽致。

19、    还说说歇后语和错别字闹出的笑话吧。有趣的歇后语有:猪八戒拍照----自找难难堪(看)、梁山泊军师----无(吴)用、一二三五六----没事、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大家看这个错别字的笑话:送你一份有“屎”以来,“粪”量最重的礼物,你一定会大吃一“斤”,如觉“粪”量不够,还请自便,大家看这里的错别字是不是非常好笑呢?

20、  一个青年笑了:“贾主任,你读错了,那是《阿Q正传》。”“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