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不可知论的名言
1、人的自我不仅仅包括物质性的身体,还包括某些非物质性的东西,这种观点是除了一些最极端的唯物主义者以外的所有人都认同的。那些最极端的唯物主义者(或称物质决定论者)会把所有的实体,甚至包括作为心灵的思想本身,化约为纯粹的物理过程。这些人会拒绝格斯特纳伦的名言:“什么是心灵?就是非物质。什么是物质?就是非心灵。”(康德不可知论的名言)。
2、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3、天地有自己的规矩,万物有自己的法则,懂得敬畏,是人生修行的根本。
4、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英)莎士比亚
5、成功的秘诀是走向目的的坚持。——狄斯雷利
6、 C.热带雨林是最容易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7、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尔斯泰
8、自我的本质仍然是心理学关注的话题,但这个本质却陷入了团团迷雾之中。笛卡尔通过严谨的怀疑过程,得出了“自我作为一个清晰明确的观念”的认识。他决定怀疑他所能够怀疑的一切。唯一无法怀疑的就是:“此时此刻,笛卡尔正在怀疑。”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当他开始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在怀疑”时,就一定证明了,他正在怀疑。因为怀疑是一个思考过程,而思考要求有一个思考者,因此笛卡尔得出了他的著名结论: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我们注意到,在这句话中,有一个“我”,一个自我,因此自我必然参与到这个怀疑的过程中。
9、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10、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11、在寂寞无聊中,一个人才能感到跟关于思想的人在一起生活的好处。
12、 A.露露网购了某高级面霜,使用后认为效果不理想,遂于收到货后7日内申请退货
13、 B.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法律中心主义”,强调法律在治理和管理国家中的作用
14、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15、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
16、在创造的图景中,人的身体是首先被造的,但没有灵魂的身体仍然是没有生命的。上帝将生气吹进人的身体后,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活人。在这段记述中,丝毫没有暗示说人的灵魂是永恒的,或是在身体存在以前就存在的。灵魂至多只是受造之物,在这点上和身体一样。灵魂在身体去世以后仍然存在并不意味着灵魂具有不灭性,或是本质上的永恒性。灵魂作为一个被造的实体是可以灭亡的。它能够在肉体死亡后仍然存在仅仅是因为上帝的大能在维持并保存它。得救之人的灵魂被保存来承受永远的幸福,灭亡之人的灵魂被保存来承受永远的刑罚。
17、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
18、在教育上,实践必先于理论,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先。
19、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武者小路实笃
20、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21、 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22、“世上有两件东西能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维基名言)
2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伏尔泰
24、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黑格尔
25、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26、笛卡尔命运多舛,他如何也没想到,直到400多年后,他的故事还会被中国营销界的人用来卖水。
27、那么,康德用的是二律背反来调和他的经验世界和先验世界的冲突。
28、休谟的不可知论和康德的不可之论都通过限制我们知识的范围,得出在我们知识范围之外的东西是不可知的结论。休谟和康德都认为知识不能够超出感觉经验,在感觉经验之外,不可能有任何确实的知识。在他们看来,在知觉或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因此从现象或者从我们的知觉过渡到存在于知觉之外的物,这就是超越,而这种超越对知识来说是不容许的。
29、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
30、所以,马丁路德对哲学神学的贡献,行为上的意义远大于理论上的。他是中世纪黑暗的天空划过的一道闪电,照出中世纪教会的腐朽和堕落。新教改革,从政治上开始了新兴贵族的崛起步伐,同时也在酝酿着在哲学层面开启人本主义和个人权利的理念。
31、Being也是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前提。证明的前提是abeingthanwhichNothinggreatercanbeconceived。这句话可被译为,不能设想的比之更完满的“所有者”,或者,可设想的无以复加的完满的“所有者”。这里的being不能译为“存在”,否则上帝的being就表示上帝已经存在,不需要进一步的证明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就毫无意义可言了。证明的结论是:我必须设想上帝存在(ImustconceivetheGodbeing)。这里的being必须译为存在,否则证明没有达到目的。Being在拉丁文中是同一个词:esse。但安瑟伦在前提和结论中赋予该词以不同的含义。他的论证是这样一个逻辑推理:上帝既然是不能设想比之更完满的所有者,它必然具有存在;否则他所具有的就不完满,就不能被设想为无以复加的完满的所有者。因此,我们必然设想上帝存在。
32、 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M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33、 简介:《纯粹理性批判》首先确定了人的认识的形式和范畴,然后论证这些先天的形式和范畴只适用于现象界,而不适用于超验的本体——自在之物。认为对自在之物的认识不是人有限的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的。所以得出结论,理论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应该让位给宗教信仰。该书是欧洲哲学史上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著作。
34、 C.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就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35、东方佛学,在康德的古典西方哲学里终于合流。
36、因为自己的幸福虽然是一个所有人(由于其本性的冲动)都具有的目的,但这个目的却永远不能被视为义务而不自相矛盾。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已经自动想要的东西,就不属于义务的概念;因为义务是强制具有一个不乐意采纳的目的。所以,说人有义务全力促成其自己的幸福,是自相矛盾的。
37、 B.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人价值的全部内容
38、但同时,康德又认为实践理性可以产生人自由决断的能力。所以,在康德的哲学世界里,自由意志是包括来自超验世界的先验自由和来自经验世界的后天的自由决断。这是康德的第三个二律背反命题。
39、在东方哲学里,唯识学在认识论上,跟康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