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诗句开头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3、我们刚才说到了唐玄宗端午节会“赐宴”,获得赏赐的大臣们当然也免不了会纷纷献诗,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忠臣与感激啦。
4、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
5、这个问题有个矛盾点:六言和五字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所以下面列举两首有关端午节的五言古诗:
6、该作品写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上阕开头写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描绘了一幅世人忙于庆祝节日、热闹繁忙的景象;“空惆怅”一句感慨世人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下阕首句道出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也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无人解”一句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的情怀。
7、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唐 · 李白《詶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8、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9、明代汤显祖: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准备过端午。心中质疑,屈原不是沉溺在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10、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11、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2、清代纳兰性德:坐着画船看水中端午景色,作赋投江以凭吊屈原。一片伤心,沉默不语。饮酒至半酣,迎风而行。
13、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阴深处的水洲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14、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15、夏至说可以在刘德谦的《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找到答案。其理由有三个:一是在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中,并没有提到五月初五要吃粽子的风俗,而是把吃粽子写在了“夏至”节。二是端午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风俗习惯与屈原无关。三是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中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中夏即是端午,故端午节又称“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应是夏至。
16、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描写端午节的诗句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出于:贝琼《已酉端午》
17、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18、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19、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20、农历五月初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21、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22、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23、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24、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5、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6、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27、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2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