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的故事400字
1、“铛……”钟敲了七下。奶奶忙坐起来,穿上了衣服,像要出门的样子。我忙拦住她,问:“奶奶,这么冷的天,您上哪儿去呀?”奶奶认真地回答:“咦,你忘了,今天是教师节啊!”我一听,笑着说:“奶奶,您生病了,你也退休了!”“不,不,不!”奶奶瞪着大眼睛说:“你看,张阿姨有高血压,李老伯有心脏病,他们都出去庆祝自己的节日,我能不去么?今天我非去不可!”我知道奶奶要做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来。于是,便把奶奶裹得严严实实,陪着她一起出门。
2、从我记事以来,奶奶就得了糖尿病,每一次走路都是得用拐杖走路,每一次走路都得别人牵着。奶奶这一辈子没有享受到什么福,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不能给奶奶吃好的穿好的,等到现在家里有钱了,奶奶却永远的离我而去,再也没有回来过。
3、也许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不就是点粮食吗?”是的,虽然扔掉的粮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不爱惜粮食的人,也会不爱惜其他的一切,到头来只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人,最终会被社会抛弃,就像你把馒头扔进泔水桶一样
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地将过去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抛弃,而悬着了奢侈安逸的生活。人们似乎已忘了,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血汗、拼出来的。许多革命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毛爷爷所有衣服中竟没有一件不打补丁的;敬爱的周的睡衣穿了几十年,破了就补,补了又补,直到烂了,没法再补,就把整个背部换掉也不肯买件新的;无产阶级战士雷锋,脸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舍不得丢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便是为了替国家省下建设的资金!
5、每当烈日炎炎的夏天,大家都会躲在家里,舒适惬意地吹着空调,糟就糟在这!有人又要发问了,吹空调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就“糟”呢?一开空调,室外就会不停的“下雨”,如果能把它们收集起来不是挺好的吗?一天下来,“滴水成河”,足足可接三桶!家里拖地、擦洗的水全靠这承担了。一个月下来,在不经意间就节约数吨水了。
6、李密为居家辞官而呼出,“乌鸟私情,愿企终养。”还有杜甫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篇《兵车行》。(勤俭节约的故事400字)。
7、提起“节约用水”总会想起央视的一个公益广告。一句铭心的广告词:别让你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8、遗憾的是,并非每个王朝都能视“俭”为国宝。三国曹魏后期,奢纵之风弥漫朝堂。魏晋禅代,西晋建立的当月,即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就“厉以恭俭,敦以寡欲”,下诏“大弘俭约”,力图扭转奢靡风气。司马炎下令从皇宫中撤出“珠玉玩好之物”,却将之“颁赐王公以下”,间接诱导开启了王公大臣的奢欲,导致朝臣炫富之事层出不穷,弘扬节俭的政策竟然走向反面。
9、从此,我竟成了家了的小护卫,专门负责提醒家人。曾几回听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不禁感觉粮食多么珍贵啊!再说我们学校的饭堂,有些同学吃不完的饭菜随地乱扔,弄得整个饭堂都是剩菜剩饭,同学们,我们如果不吃或吃不完的饭,可以放在装剩饭的桶里啊!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铜色的脸膛儿,每一粒大米,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再说节约用水,同学们啊,当你作为旁人看见水龙头正“哗哗”地流淌着泪水,你有没有主动地去随手关掉它。
10、★2022《新时代好少年》观后感小学生作文400字十篇
11、我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对我们大家来说应该不会陌生吧。
12、我国有13亿多人口,每人每天节约1两米,一年就能节约几百亿斤大米;每人每天节约1公升水,中国一天就能节约130万吨水,一年能节约5亿吨水,相当于5个东湖的水量;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许多森林就可以不被砍伐。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
13、才有贞观之治,天下为家的盛世局面恰恰相反,商纣王,酿酒为池,悬肉为林。横征暴敛,大兴土木。
14、“这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盖茨最讨厌物不等值,对应花的钱,他从不小气,看看他这些年为慈善机构捐款的数字就知道了。(勤俭节约的故事400字)。
15、但比尔不在乎这些,很高兴地穿着这套衣服参加了这次会议。平日里,比尔会选择便裤、开领衫,以及他喜欢的运动鞋,但是这其中没有一件是名牌。
16、同学们把它们回收起来,卖掉当班委费呢!往日自来水,在水斗里哗哗唱着“凯歌”,现在它情绪低落,只能小心翼翼唱一会儿。“别忘关灯”、“请把水开小点”等类似这样的提醒语时时在同学们耳边回响。
17、那么,为什么要节俭呢?中国古代就有一句名言:养心莫善与寡欲。它告诉我们,只有过一种粗茶淡饭,勤俭节约的淡泊生活,才是养心娱乐、陶冶性情最好的方法。
18、 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的故事不胜枚举。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19、他终于酿成了这坛芳香甘冽的艺术之酒,最终也铸就这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当然,这成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曹雪芹以他那不屈的毅志,在举家食粥的逆境中坚持着心中不灭的梦想,不屈则是他为世人留下美的关键。
20、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21、我不知在今之社会,不屈与坚忍还有多少人拥有,可以肯定,少之又少,那不屈与坚忍已被物质的享受所磨灭,灯红酒绿所粉碎。我们是否应该呼唤不屈于坚忍,传递至高至勇的魄力。
22、 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吃完晚饭都出去玩了。等到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回来的时候,我猛然听见厨房里有水流的声音。我冲进厨房一看,天哪!我们走时水龙头没有关紧,现在还在滴水。我立刻关紧水龙头,生气地从厨房走出来,问:“是谁刚才最后一个用水?我们出去了那么长时间,水一直开着,都浪费了好多水了!不是说要勤俭节约么?”妈妈连忙说:“哦,是我刚才洗碗后太着急了,随手一关,没想到竟然没有关紧。”“好吧好吧,没关系了,不过你下次注意点就好了,千万不能再这样了。”我认真地对妈妈说。“知道了,”妈妈说,“你可真是一个节约的小老师啊!”
23、常言道:"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是奔向富裕生活的必经之路;勤俭节约也是体现个人素养的鉴金石。
24、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节约粮食应该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
25、1俭节约是中华族的一种美德。我的妈妈很节约,有一次我们一家去上街,到了街上我们去看鞋子。妈妈看见了一双好看又合脚的鞋子,一问太贵了250元。妈妈说:“我们去那家看一下。”在那一家妈妈有看见一双和刚才一样的鞋子200元,说了半天花了180元买下了那双鞋,妈妈又省下了70元能买好几天的菜了。还有妈妈洗过衣服和菜的水,都用来浇花、拖地,谁前要关灯。我懂都了不要乱花钱,要省吃俭用。今后我一定要做到省吃俭用,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2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有一颗勤俭节约的心,就等于拥有了大笔财富。”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人们喜欢在门前挂“勤俭”的字匾。有一年,有一个老人快要死了,他为了让他的儿子,记住勤俭节约的美德,于是把“勤俭”两字分开了。“勤”给了大儿子,“俭”给了二儿子。事后大儿子虽勤恳工作,但不知道节俭,二儿子只知道节俭,而不知道勤恳工作,最后,他们都过着贫苦的生活。于是两兄弟便决定把“勤俭”两字合在一起,从此他们既“勤”又“俭”,终于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是啊!“只有勤来没俭,好比有针没有线。”下面我就给大家念一首节约歌吧!“勤俭节约是美德,积攒零钱用处多。不花零钱好习惯,处处节约人称赞。”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来培育节约之花,让它开的更美丽,更灿烂,让它开满神州大地,让它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3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有一颗勤俭节约的心,就等于拥有了大笔财富。”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勤和俭》:从前有一个农民叫吴成,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着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分家时,将匾一据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日后大儿子虽勤恳工作,但不知道节俭,二儿子只知道节俭,而不知道勤恳工作。最后,他们都过着贫苦的生活。于是两兄弟便决定把“勤俭”两字合在一起,从此他们既“勤”又“俭”,终于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节俭真正落实到行动是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看看这3篇那个适合
26、虽然现在他的做法我们不可取,但是他的勤俭节约的美德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节俭意识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传统美德,应融入民族的血肉。
27、我又一次来到这栋有些年纪的房里上课。走上楼梯,那熟悉的掉了漆的墙面,又映入我的眼帘。那水泥地面依旧有些灰尘。突然,我想起以前在这里看到的一件事。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一次,我来得很早,选了一个正对着门的座位坐下。门是木制的,中间有块面积较大的玻璃。我坐在里面,可以清楚地看见外面发生的事。上课时,我走神了,听见一阵阵哭声。我朝门口一望,只见一个年纪约七岁的小男孩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哇哇大哭。他大概摔倒了,膝上有一块明显是刚刚擦破的痕迹。我出神地看着他。他大大的眼睛里涌出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滴往下落,他那柔嫩的脸颊上顿时变得湿漉漉的了。他抱着受伤的腿,难过地看着伤口。老师突然点到我,问了我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不过同桌小声告诉我答案,我坐了下来,继续看这个故事。小男孩依旧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只不过他身边又多了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大约八岁的样子,扎着两个俏皮的小麻花辫,一双眼睛里写满了对这个男孩的关爱同情与怜悯。她蹲在男孩身边,轻轻地对着男孩的伤口吹着气,一口接着一口。从男孩的表情看出,他好多了,只是脸上依旧有泪痕,整个人还在抽泣。那个小女孩的嘴在说些什么。她在安慰他!接着,小女孩把男孩扶了起来,男孩信任地靠着女孩,他们走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一个讲故事的甜美的声音传来。那女孩又在给男孩讲故事。我又惊讶又感动,原来人世间的感情是如此感人。一个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人,在他需要安慰、鼓励、帮助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安慰他,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纯洁的品质啊。在接受别人帮助时,又能十分信任别人,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信任啊。既然这两个几岁的孩子都可以拥有这些品质,那为什么大人却没能拥有这些品质呢?也许是他们有,而没能表现出来。在现在的社会中的我们,都缺少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是那么脆弱,那么经不起碰撞。这种信任什么时候才能像那个女孩扶起男孩时,男孩信任地靠在女孩身上那样坚不可摧,那么牢固呢?我的心中没有答案。看着走道,我仿佛又看见那两个小小的身影信任地靠在一起站起来。这种最美的风景什么时候才能随处可见呢?
28、这首诗是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的。当时在他每天巡视学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来,装到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这学校教学的几年里,差不多没用过一枝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就写诗来教育学生。
29、在志愿服务中,他加入了白河学校志愿者团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喜迎冬奥,一起向未来”主题志愿活动,寸草心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奉献青春力量,争做爱卫志愿者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时长达7小时。
30、10月31日是世界节俭日。所以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31、吴明华的领导阮德俊说:“老吴十分注重节约,时刻怀着主人翁的心态,爱惜支队、大队财产,大到电子警察设备,小到护栏上的一颗螺丝钉,‘只要能修的,决不能去换新的’,这是他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32、家风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们家,家风是艰苦朴素。艰苦朴素,指吃苦耐劳、勤俭朴实,从来不铺张浪费。爸爸说:“浪费是最不应该做的事。”只要我买了一些可以不买的东西,他就会严厉地批评我。一次,正好过圣诞节。我嚷嚷着要奶奶买礼物,奶奶答应了。到了文具店,看着琳琅满目的货架,我恨不得把它们全买回去。东瞧瞧,西望望,我的目光落在了一只蓝笔身上,正当准备结账时,我突然发现货架顶端有一只很漂亮的自动铅笔,我心想:现在用的这支笔正好太旧了,今天正好换只新的吧。但扫过条形码后,屏幕显示为70元,“呀,这么贵!”我的心里无比纠结:到底买还是不买呢?最终,我把这只笔买了下来。回到家,这件事被爸爸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笔能用就行了,为什么还要买更好的笔和别人攀比呢?下次一定要改正这种习惯。”爸爸说的话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良好的家风让我养成了许多好习惯,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家风陪我成长!
33、“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朗朗的读书声透着活力,希望我们可以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34、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每一张纸的小事做起,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
35、当我们都洗完手准备离开的时候,好朋友关了水龙头也没关系。他也看到水龙头还在滴水,但他回头不想回头关掉水龙头。他挽着我的胳膊,正要出门。
36、后来他女儿出嫁,人们以为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的这一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原来是吴隐之让一个仆人一大早到集市上把一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置办一点东西,这一条狗能卖多少钱啊!就连仆人也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
37、吃完饭后,他还题了一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38、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水资源短缺也是人们面对的一个窘迫问题。
39、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40、有一件事我记忆犹心。那是去年春节期间的一天,爸爸要在家里请客人,中午的时候,家里来了许多客人,这下该我们忙活的时候到了。
41、这时,老师走过来,说:“你是不是把今天的饭菜都倒了?”我一听老师都知道了,只好对农民伯伯道歉字。我说:“农民伯伯,对不起,我不该不节约粮食,更不该撒谎。以后,我一定不会再浪费粮食了。”农民伯伯听了我说的话,笑眯眯的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老师走过来,把我拉出衣柜,说:“你以后一定记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也笑着点点头,看样子已原谅了我。我高兴得说:农民伯伯,谢谢您能原谅我。”说完,我们都高兴地笑了。笑着笑着,我的梦醒了。
42、10月3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勤俭日,但这种无关休息和吃喝的“舶来”节日似乎难像传统节日一样引发共鸣。我国人均GDP在去年达到3266美元,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我国奢侈品消费也在今年超越美国,坐上世界第二把交椅。这顶“桂冠”不算很意外,一些地方挥霍浪费确实很惊人。有的行政机构人均办公面积上百平米,公款吃喝唯恐不丰盛;有的城市建筑热衷标新立异,人为加大施工难度,增加建设造价;一些地方囤地不建,造成土地闲置和社会资本的浪费。种种“未富先奢”的迹象,与我国人均收入排名尚在世界100位之后、还有一大部分人没有富起来的状况比较,显得很不协调。
43、我们勤俭的同时也在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
44、司马光从这些史实中得出结论:讲奢侈者,“居官必贿,居乡必盗”,必然落得个“败家丧身”的下场。
45、还有,在英国的一些学校新发的课本只准用铅笔写名字,在书上也不能写其他的东西,还要保存完好,如过违反任意一条,都要处罚并买一本新的给学校,这种做发是为了让下一界学生接着用,做到尽量少浪费纸资源。节约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司空见惯。
46、一张白纸常常才演算了两三道题,订正了五六个单词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你们知道我们使用的纸是怎么来的吗?现在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光我们国家一年用于造纸的木材就有1000万立方米。
47、在现场教学之外,唐太宗还注意加强书面教育。他亲自撰写《帝范》十二篇,其中《诫盈第七》诫勉太子,“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唐太宗清醒地认识到,在古代生产力、尤其是粮食产量大体恒定的情况下,奢侈浪费必然会过度使用民力,导致百姓铤而走险;只有勤俭治国才能确保百姓生产生活正常有序,实现长治久安。故在《崇俭第八》中,太宗直接明确地告诉李治,“圣世之君,存乎节俭”。
48、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