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的作品思想者
1、加莱的义民(The Burghers of Calais)
2、由此可见,罗丹的创作态度是何等的严肃。罗丹本人对自己的这件作品也十分满意:“我的巴尔扎克像是一座石殿,这是真正的纪念碑……这是我一生的总结和巨大发现”。
3、家的罗丹浪漫气质的一面,也说明他思想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感情的无比丰富广阔。(罗丹的作品思想者)。
4、李松山出生于1941年的长春,由于对木雕的热爱,带着妻子韩蓉深居非洲几十年,他们以青春为代价,相互帮扶,用了一生的精力和财力收集了千余件非洲木雕艺术精品。很多木雕艺术品都是绝无仅有的,因为很多木雕用的木材都已经绝迹了。
5、《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沉浸在极度痛苦中的姿态。他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着拳头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而只有裸体的《思想者》,才能充分展示他的痛苦与愤怒,他的肌肉与力量,他改变世界的决心。
6、《思想者》静坐着,但他的神情和姿势却给人不稳定的动感,似乎即将行动。因此,不能把《思想者》理解为消极的、低沉的形象。
7、故居工作室的窗外正对着罗丹的墓地,1917年罗丹和夫人罗丝被合葬在这座《思想者》雕塑的下面。在这段珍贵的历史影像中,可以看到当年的葬礼非常隆重。《思想者》身后,是故居的陈列馆,摆放的大都是罗丹作品的石膏原作。在这里可以看到罗丹那些著名作品的不同版本,因为罗丹在创作的不同时期,从小稿到正稿都有着不同的变化。行走其间,好像行走在罗丹雕塑的树林中,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一种亲近。
8、 已成为焦土的地球上,光秃秃的,一无所有。一女孩坐在木墩上沉思,一只手托着头,另一只捏着象征生机与希望的嫩芽,孤独冷漠、怪异游离的眼神撇向一边,对欣赏她的观众几乎白眼相对。与之相伴的,是一本翻开后倒扣过来的旧书。
9、本周的创作课堂中,李教授指导小朋友们制作一件小手工作品。罗丹建构并整合人类艺术思想,被作为一种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雕塑给予我们勇气与力量,也希望小朋友们能带着这份力量,继续征服世界的旅程。
10、罗丹最富盛名的《地狱之门》(TheGateofHell)矗立在艺术馆外面的罗丹雕塑花园,认真的观摩和了解之后,方才懂得这是罗丹一生最具非凡地位的作品,因为他后来的众多作品都是来自于《地狱之门》中塑造的180位人物,包括著名的《思想者》。《地狱之门》取材于但丁的长诗《神曲》,但丁在诗中描绘了他自己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旅行,而罗丹却对充斥着受苦受难生灵的地狱充满兴趣,因此便有了后来长达37年的《地狱之门》的创作,而门楣装饰着的《思想者》人像的原型便是来自于但丁。
11、在国际雕塑界,凡是在原作基础上,在法国权威专家的监督下,在罗丹后人的允许下,其翻制的作品的艺术价值等同于原作。而在这样严苛的审核下,罗丹的《思想者》一共复制了20尊,分布于美国、日本、德国等九个国家,而长春国际雕塑园中的这尊《思想者》是长春经过和法国方面三年的沟通,最终以一百多万的价格购买的,是中国唯一的一尊《思想者》。
12、博物馆里的展厅,展示了中国著名美术大师的作品,堪称中国雕塑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13、雕塑一般是静止的,在吸收巴洛克艺术动态激昂启示下,在青铜时代为代表的几件作品中他运用了从脚到头部形成一定叙事动作的变化,脚步无力逐渐舒展开来,整体看动态不太统一但是很协调,要是视线游移从下至上你能感觉到一个连贯的动作在发生。是一个雕塑打破静态的成功的探索。
14、罗丹认为,艺术中的丑既是指外无表、内无真,一切欺骗就是丑的。在罗丹的一些作品中,他不刻意追求感官享受,认为残缺也是一种美。因此,他创作了很多“丑”的作品,如《老娼妓》《塌鼻男人》等。
15、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16、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
17、奥古斯特·罗丹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法国雕塑艺术家。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樑,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划时代的人物。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18、因为正在火爆的中国电影《流浪星球》,昨天我发了一首曲子,一张图片,正文却仅仅就是一句话……“谁?流浪了谁?”
19、卡特琳·舍维约:确实中国正在经历着非常大的变化,我们能够很明显感觉到,中国和西方都在渴望着文化的交流,特别是在西方,我们一直对中国充满着好奇、幻想,特别是法国人。罗丹很适合中国人重新发现自己的文化,因为罗丹这个艺术家会不断使用很有流动感、不断变化的艺术表达形式,这是罗丹审美观的一个特征。所以我认为这是为什么罗丹的艺术呼应了当代中国文化状态的原因。
20、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
21、思想者的光辉永远照耀着人性,正如理想永远照耀着孩子,新华书店将与您一起探索思想,拥抱爱意~~
22、认识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1840-1917),其实只是因为那尊会永远萦绕脑海的青铜像《思想者》(TheThinker),并记住了罗丹的那句名言“世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他便并无更多的认知,此次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邂逅罗丹,与外面喧嚣的高科技氛围倒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3、1889年,这尊以《思想者—诗人》为名的石膏像,
24、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
25、松山韩蓉非洲艺术博物馆,集中展出了李松山、韩蓉夫妇捐赠的珍贵的非洲马孔德木雕千余件,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展厅。
26、1902年,《思想者》被放大成纪念像的尺寸。
27、“Heaulmiere”又名“丑之美”,是罗丹又一代表作。取材于诗人维庸的《美丽的老宫女》BellHeaulmiere一诗“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能算是美的。”罗丹用雕刀体现了他的主张。这位形象丑陋、干瘪如柴的老宫女是一件恒世的佳美之作。
28、王鲁湘:我们很多中国人甚至认为很可能罗丹这件作品,他的这样一种简约的,甚至是有点这个抽象的这种创作手法,是不是和我们中国水墨大写意中间有一种联系,那么罗丹有没有受过东方艺术,特别是像中国艺术的影响?
29、,罗丹又把它制成一件单独的雕塑,并且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罗丹用这一形象来象征伟大诗人
30、同时,《思想者》也在美国费城博物馆区的雕塑花园中进行展览。
31、《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馆而做的大门。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原来被一些浅浮雕围绕着,这些浮雕是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倍。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1888年,《思想者》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展出,尺寸同《地狱之门》的相当(0.72m),名字叫做《诗人》。1889年,这尊以《思想者--诗人》为名的石膏像,在莫奈--罗丹巴黎连展中展出。从此以后,《思想者》成为唯一的名字,在世界各地无数的展览中出现。《思想者》在1904年沙龙上展出,但这个巨大的雕像使罗丹在晚年又一次受到了猛烈的攻击。美术学院、法兰西学院的支持者们称它为“妖怪”、“猿人”。罗丹的朋友们筹集了15万法郎买下了这座塑像作为对反对派的答复。他们把塑像赠给巴黎市,准备立在先贤祠前。正式完工的《思想者》的铜像安放在先贤祠的前面。《思想者》是罗丹晚年最伟大的杰作,在以后的社会进程中一直发生着强大的作用。尤其在20世纪初,它被视为改造世界力量的象征。列宁就曾对两名赴伦敦参加俄国社会民主d代会而要路经法国的青年代表说你们一定要去看看罗丹的《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