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自传
1、● 请您于参与拍卖活动当日24小时前完成账户注册并交纳保证金。
2、1983年撒切尔夫人取得144选票中的大多数投票而获得续任,就任期间并没有发生太多革命性事件。除了控制通货膨胀和下调赤字,并没有关于她的新任大臣奈杰尔.劳森即将策划的大规模税务改革以及即将对工会进行冲击的暗示。撒切尔夫人对内重拾社会主义,对外对抗共产主义形式的社会主义,她将其视为自己的使命。但她也不想太过强势,得不偿失。
3、撒切尔夫人本名是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她的丈夫叫丹尼斯·撒切尔,西方女性嫁人后姓氏要改成丈夫的姓氏,所以她的名字变为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4、以撒切尔夫人经历为蓝本的传记电影《铁娘子》这样描述:
5、科学很枯燥吗?不,它远比我们想象的有趣。《科学外史》系科学史学者江晓原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之中文版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涵盖天文地理、宇宙太空、科技科幻诸多领域,谈及司南传说、星占学家、“超级民科”、影响因子等科坛趣事。作者从历史上种种趣事入手,揭示科学之前世今生,将科学从人们盲目迷信和崇拜的神坛上请下来,还其应有面目。
6、撒切尔由于其一惯的铁腕手段,对于其他事件的处理方式也颇有争议,比如对待爱尔兰共和军的态度就令很多人不满,甚至有人认为她的相关政策分裂了英国。
7、早在1975年,撒切尔对于对工d就有过一句评价:“他们有一个社会主义常见病——花光别人的钱。”
8、晚年仅几次的媒体报道只聚焦在她每况愈下的健康状态。
9、新华社战地记者亲历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新中国反抗霸权、铸造和平的战争风云,道出了和平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的主题。
10、相较于对母亲的冷淡,卡罗尔与父亲(丹尼斯·撒切尔爵士)的感情浓厚,还曾为他写过传记。
11、言归正传,她为英国在当时还被称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议会上努力争取到不错的成绩,贡献巨大。尽管这让英国付出了与欧洲其他领导人交恶的代价,她纯粹的个人意志又一次比繁复的外交政策取得了更大的成果。但问题不仅仅是威胁欧洲“伙伴”,比如法国的佛朗索瓦.密特朗和德国的赫尔穆特.科尔,直到两者之后都无法容忍她。她同时也是细节大师且能够自圆其说。据估计英国因此节省了780亿欧元,引用一名外交部官员的话来说,“这是英国取得的最为有价值的经济合约谈判”。
12、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最具美国本土特色的作家”。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13、在笺证中,除把《睡虎地秦墓竹简》文字放在目前可见的十一种秦简中进行宏观考察外,还结合传世文献、其它出土实物或年代接近的汉简来确定字句的含义。使考释结论不仅能够在典籍上找到依据,更能在同时代的出土文献上得到补充和验证。
14、在1990年的选举失利后,撒切尔被迫下台。不过虽然她下了台,由于其在苏联问题上的一定权威性,所以经常被西方请去作为会议演讲的嘉宾,讨论冷战问题。1991年11月撒切尔应邀访问美国,在当月的18日,她以受邀嘉宾的身份在休斯顿美国石油学会会议上作主题演讲,便有了争论数十年的“西方如何瓦解苏联”演讲,内容要点如下。
15、尽管跟里根的关系很融洽,但也并非一直都如此。两人关系最低谷时期是1983年里根没有通知她美国准备入侵格林纳达的加勒比岛,该岛是英联邦的成员国。他恐怕她会威胁他停止入侵,但他错了。摩尔总结道,他感觉到她的勃然大怒。三年后,1986年10月,他再一次通过表面上同意戈尔巴乔夫在雷克雅未克峰会上废除所有弹道核导弹的提议吓到了她。撒切尔夫人冲到华盛顿指责他这一愚蠢的行为,她认为废除所有核导弹将大大影响欧洲的安全。摩尔认为她会因为里根的胡作非为而气愤。每次国际会议之后她常常会对秘书,罗宾.巴特勒说,“罗宾,他对这件事一窍不通!”
16、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1910年4月21日卒于康涅狄格州。
17、她在政坛叱咤风云11年,行事强悍,政绩卓著,被誉为“铁娘子”,受千千万万国民的敬仰,晚年却过得“一败涂地”。
18、1825 查尔斯·韦勃出版了马克·吐温的第一本书《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随笔》。
19、“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到访伦敦时、她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拜之情,吸收他们的思想,然后将这些思想熟练地转变为自己的实用哲学。”多数领导人很容易被凯恩斯主义所吸引,而撒切尔夫人对哈耶克的学说真心认同和实践。她信奉自由市场和“最小政府哲学”,很多时候获得了成功,但也并不全然如此。市场能更好地解决大部分问题,但不能解决一切。而且不顺应选民意愿的政策也难以成功。
20、1983年保守d的胜利通常被断言为马岛战争的胜利,其实不然。当时的民意调查甚至是经济都在阿根廷发起攻击前就发生变化了。由于社会民主d的出现以及工d自杀性的左倾,撒切尔夫人无论如何都会赢得选举。马岛战争的主要政治影响是,它大大增加了撒切尔夫人的自信,无论是她作为绝对权威处理内阁事务,还是她确信在其领导下,英国能够重新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个人自由以及国际次序的维护者。她早先时候的谨慎被经济激进主义和高举旗帜的爱国情怀的混合情感所取代;充满感情的“誓为祖国”是她最爱的圣歌。这种态度成为了众所周知的撒切尔主义。摩尔将其形容为国家复兴而非教条主义。他写到,“这种精神比革命更加复辟,尽管有时需要用到革命的方法”。
21、181 《康涅狄克焦最近的狂欢节上的罪行纪实》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
22、1811 《赤道游记》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23、1811 《傻瓜威尔逊》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
24、这本书全面区分事实与虚构,无限接近真实存在过的维京时代。实力解读历史文献、考古成果及文学文本,生动全面地描绘维京人的生活,及其与欧洲各地碰撞、交流、融合的壮阔历史。
25、12月16日会见戈尔巴乔夫之后,她于次日飞往北京签署香港事宜,22日又经檀香山飞往华盛顿在戴维营将其想法知会了里根,整个24小时的航程她一直没合眼,研究反弹道导弹条约对里根的“星球战争”项目的危险。她于23日返回伦敦。这一举动充分证明她作为国家元首的领导力以及她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
26、1818 纽约的《星期六邮报》发表了马克·吐温的《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各处纷纷转载,马克·吐温开始在国内取得名声。
27、她虽然为自己的高道德水准感到自豪,但却以公开的d派偏见奖赏其支持者,给他们授爵授勋,形成庞大的关系网。她的儿子马克从她与其他国家达成的交易合同中发了大财,也是她被指责的一个问题。这位“失业的工作狂”退休后还到处活跃发言,对她自己选定的继任者梅杰政府提出各种批评,实在是让人替继任者都头疼。
28、 《TheRiseandFalloftheThirdReich:
29、周末把孩子甩给老人带,自己逛街、聚会、打麻将;忙于工作,想要极力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却从未关注他们情感上的渴望;孩子犯错了就又打又骂,却对原因不闻不问;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将怒火撒在孩子身上……
30、这个说法不仅可证明是错的,它也忽视了关键的一点:撒切尔主义不仅在于提高生产率或创造就业。同样重要的还有战胜通胀,恢复中产阶级的繁荣的目标。它无疑是实现了的。≥▽≤
31、她的女儿卡罗尔·撒切尔坦露:“母亲不应该期待我们经常去看望她,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谁都有过,我们年幼时上的是寄宿学校,也经常见不到母亲。”
32、玛格丽特.撒切尔自传的第二卷涵盖了1982年马岛战争结束后以及1987年撒切尔夫人第三次成功就任(最后任期)时期,也就是她的巅峰期。这本气势恢宏的自传共有三卷,由查尔斯.摩尔授权著作。本卷展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即个人优势与长期的政治不安及另人钦佩的道德勇气相结合常常能与对同事的糟糕行为形成对比。作者摩尔18年前开始了这本伟大的著作,他是一名出色的保守d记者,富有同情心且观察敏锐。尽管他在书中充分肯定了撒切尔夫人的伟大,但他并不推崇。贯穿全书的政治判断准确尖锐且不偏不倚。
33、梵高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只有你知道了他的经历,才能读懂他的画。这个不善言辞的人,把他全部的生命,都一笔笔绘在画板上。“痛苦便是人生”是他的临终遗言,也是他那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
34、玛格丽特·撒切尔的首相生涯最大的成就不在经济方面,而在军事方面。对抗阿根廷的福克兰战争牢牢树立起她在公众眼中的新不列颠尼亚形象,一位战绩赫赫的武士女王。当然,它也确保了1983年大选保守d的胜利。
35、撒切尔中产阶级的童年生活没有预示出她的未来。这名刻苦的学生进入了牛津大学的化学专业。毕业后她在一间小型塑胶制品公司工作,但申请英国化工巨头帝国化学工业(ICI)的职位被拒绝了,因为人事报告说:“这名女性生性固执、倔强,极其刚愎自用。”
36、击垮苏联的手段是拖垮经济和制造分裂“主要的手段是将其拖进军备竞赛......苏联军备预算占到了15%,而我们是5%左右,这自然就造成了苏联要紧缩在生产居民大众消费品上的投入,我们希望借此引发苏联居民大规模的不满,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泄露”拥有武器的数量,有意夸大,以诱使苏联加大军备投入。”
37、派遣英国皇家海军特遣队到南大西洋无疑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不少d内人士敦促通过协商解决。但这位女士不会妥协——不是因为她怀念昔日帝国,而是因为在她看来这次入侵从道义上、法律上都是错的。^0^
38、在撒切尔热情洋溢的讲话结束后满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不过会议组织者没有告诉撒切尔的是,在这个会议上,也有50名横跨大西洋前来参加学术讨论的苏联石油界人士,尽管这个会议是内部的,几乎没有影音资料。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快被这些苏方人员返回酒店后回忆记录下来,并传至俄罗斯。
39、1878年春—1879年夏 全家往欧洲旅行,特别是游了德国。为《国外旅游记》收集了材料。
40、181 《拓殖者大吃一惊的花花公子》发表于波士顿的幽默周刊《手提包》上。这是赛缪尔·克莱门斯的处女作。(自学的马克·吐温在印刷所当学徒、排字时,即开始练笔,发表这个处女作时年17岁。)
41、当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的时候,他或许还不知道自己会改变世界。乔布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企业家,他有着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犀利激越的性格,充满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他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6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他的个性经常让周围的人愤怒和绝望,但其所创造出的产品也与这种个性息息相关。
42、女儿卡罗尔称其为”糟糕的母亲“,撒切尔夫人身患重疾之时她在外旅游。对此卡罗尔的理由是:“母亲不应过于期待成年子女不时回家看望她,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谁都经历过,我们年幼时也总见不到母亲。”撒切尔晚年的凄凉有部分原因与她无法兼顾家庭与事业有关。政治强人将太多时间贡献给了工作,在孩子最需要贴身陪伴与亲自教育的童年阶段是缺位的,在子女最需要正确引导的成长阶段却又是过于溺爱与纵容的。
43、相信读完这本书,孩子也会迫不及待想要发现自己热爱的东西并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它。
44、本书力求讲好中国共产d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d人的故事,用d的历史故事讲述d的道理,用共产d人的故事讲述d的精神。每个故事仅有千八百字,但真实准确,感人至深。
45、关键词:通俗科学史 科普故事 科技反思录江晓原
46、1812 《王子与贫儿》出版。出版者为波士顿的詹姆斯·勒·奥斯谷特。
47、让那些反对她的人承认仍然是极其困难的,但玛格丽特·撒切尔多数时候是对的。
48、80年代马克•吐温筹办出版公司并投资新式排字机的试制工程。这两项工作均告失败,致使马克•吐温破产。1891年,他迁家欧洲,自己作环球巡回演讲以偿还债务。1900年回国。这个时期,他发表的长篇作品有《赤道环游记》。
49、1975年英国的通胀率是27%,火车经常晚点,付费电话亭总是坏的。什么都是坏的。
50、失去了世上最理解她的爱人、最坚实的精神依靠之后,无情的岁月之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老了她的面容与身体。
51、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关系。国家领导人间的友谊,不仅建立在国家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归根结底还是观念是否彼此认同,此外个性、个人魅力也会有影响。比如撒切尔夫人当选保守d领袖不久,时任加州州长的里根来伦敦访问,他们第一次会见,原计划会见时间为45分钟,但最后延长了一倍。里根说:“我们发现彼此在有关政府、经济、政府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以及所有其他问题上的观点真的非常接近。”所以惺惺相惜。撒切尔夫人和法国总统德斯坦关系不好,和继任的密特朗关系极好。“撒切尔夫人与密特朗之间一直存在一种强烈的互相尊敬,这种尊敬超越了他们之间的政治分歧。”撒切尔夫人在二战结束40年后,依然怀有“对德国的恐惧以及对德国人的怀疑”。她和德国领导人关系都不好,她高兴地看到西德总理施密特离开,但也不喜欢继任的科尔。“她认为科尔单调乏味、笨拙土气,一直就没有高估过他。”但乔治·布什认定科尔是欧洲领袖,应该与他建立特殊的关系。而密特朗也把维持法德轴民放在撒切尔夫人提议的英法轴心之前。撒切尔夫人感觉受到了孤立和冷落。
52、184 马克·吐温重访密西西比河上,以便为其《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下半部收集材料。他遍访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五月底。
53、女士们、先生们,今晚,我身着红色雪纺绸晚装、略施粉黛、秀发轻卷,站在你们面前……西方世界的铁娘子。是我吗?冷战斗士?好吧,是我,如果他们想这样解读我对生活最根本的自由价值的捍卫。
54、种种事件,让昔日享受万人瞩目的撒切尔夫人伤心落寞。
55、撒切尔夫人晚年身患重病,床前摆满了子女儿孙的照片,弥留之际却没有一个亲人陪伴身边。
56、还有她管理风格上的严重缺陷,“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好队员,更不是一名好队长,因为她从来不信任自己的团队。”“她把让大臣们难堪当成自己的事业。”“她不能充分使用别人的才能。随着她变得越来越强势,同事及官员们越来越不愿报告她所不愿听到的东西。”“没有新的战役可打,首相的战斗品质便成了缺陷,她的坚决成为固执,专心致志成了缺乏灵活,坚强的意志则成了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到了她的第三任期时,“政府目标的核心存在根本的矛盾。越来越不理智的首相与她亲密同事之间严重缺乏信任与和谐,大量的精力受到误导,最终众叛亲离。”“如果首相必须是个好的屠夫,那么撒切尔夫人完全胜任。除了因意识形态原因被解职的人外,好几位她认为没能实现目标的大臣也遭到了解职。大臣更替的频率高得离谱。在1979年到1990年的11年里,至少有36名大臣离职。”“她没有能力领导好一个团队,这就是她最终下台的原因。”
57、摩尔尽其所能通过许多方面描述了撒切尔夫人在同其他男性同事共事时所保持的统治性地位。她常常觉得(通常不太公平)他们缺乏她所有的对于奋斗的渴求,或者他们不具备完成她所布置任务的基本能力,她也恐怕(这到算公平)他们谋划着要跟她对着干。一位聪明而体面的绅士豪伊勋爵——他现在也是如此——曾经因为他的外貌和举止使她恼怒而被她无端的欺凌和羞辱。
58、2005年12月7日,撒切尔夫人因感到晕眩而被送到伦敦的切尔西及西敏医院(Chelsea and Westminster Hospital),一晚后出院。但不久之后,她在一所理发店内再次感到晕眩而被保镖送到医院。
59、近年来,各类媒体对良渚古城和良渚文化的介绍宣传甚多。这些介绍多集中于考古发现的过程、呈现的迹象及其性质判读,即“果”的介绍;而本书主要旨趣在于“因”的解析:试图厘清良渚文化出现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对良渚基层聚落、中等聚落和良渚古城的形态、结构及其背后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意识形态中以玉器为载体反映的信仰和权力机制进行分析,尝试去掉枝蔓,沿最清晰的逻辑主干叙述良渚社会的面貌和结构框架。
60、1902 《致坐在黑暗中的人》在《北美评论》上发表。(这是马克·吐温反对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实行侵略的名篇——译者)
61、作者约翰·坎贝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传记作者,还写过劳合·乔治、爱德华·希思等政治家的传记。他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撒切尔夫人,对她的优点、缺点、不足、政策的得失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分析透彻。他肯定撒切尔夫人“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远大志向,只因为她是女性,人们才没把她的雄心当回事”,她有“非凡的专注和过人的耐力”,“对工作痴迷般的奉献精神”,她能抓住机遇成为保守d领袖是因为“她没有因胆怯而回避”。有时也直接揭穿她的政治手腕。“1987年她对莫斯科进行的胜利访问。这是一次赤裸裸的选前表演,目的是在国内电视上树立良好形象,把首相塑造成一位受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同样欢迎的世界领导人。”
62、读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孩子能在字里行间感受一位科技天才背后迥乎常人的个性与颠覆性思维。
63、阿加西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也是网球场上最有天分的运动员之一——但是从小时候起,他就讨厌网球。还在摇篮他就被骗着拿起了球拍;小学时就被迫每天挥拍数百次。即使他勤学苦练成为了网坛一代天才,心中仍对那源源不断的压力充满了怨愤。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
64、19世纪60~70年代,马克•吐温发表幽默短篇共70篇,其中多数为小品类。它们的主要特色是极度夸张、幽默、滑稽。主人公往往天真老实,思想单纯,有一套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处处碰壁。他的成名作《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和名篇《竞选州长》、《神秘的访问》都是这样写的。在一部分作品里,幽默含有讽刺,如《竞选州长》、《坏孩子的故事》 、《好孩子的故事》等 。作者解释说“ 幽默只是花絮”,“为幽默而幽默是不能经久的”,他的幽默滑稽出自严肃的创作目的。这期间他讽喻的社会现象有: 种族歧视、新闻界的乌烟瘴气、投机心理以及社会道德的错位与虚伪。
65、读完这部书,相信居里夫人对困苦和灾难的忍耐和工作精神都会催我们奋发,她的处事态度更可以荡涤我们的心灵。这位杰出的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爱因斯坦说她是“惟一未受盛名腐化的人”。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位本世纪最负盛名的女子不致腐化?读完此书,孩子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66、对苏联的致命一击应该从内部瓦解“我们决定“推出”叶利钦。叶利钦费了很大的力气,勉强当选俄罗斯的负责人。随即便通过了俄罗斯主权独立宣言。有人发问,俄罗斯独立于谁?整个苏联当时不都是围绕俄罗斯为中心构成的吗?苏联的解体真正开始了。”
67、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撒切尔是一个惹是生非的浪荡子;女儿卡罗尔对她冷酷无情,让人心寒。
68、她最为成功的战役可以说是对抗旷工工会的领导,其中最为叛逆的是亚瑟斯.卡吉尔,她后来形容此人为“敌人中的敌人”。1974年的一场旷工罢工推翻了她的前任,保守d领导爱德华.希思。1981年,撒切尔夫人摆平了一场类似的旷工冲突,但这只是战术性的撤退。摩尔认为撒切尔夫人不想和斯卡吉尔起冲突,但她认为对方寻思着要和她干一架,因此政府需要谨慎起见对此做好准备。1984年煤炭股走高,警局已经做好准备组织预防所谓飞行纠察队的恐吓。
69、幼时家境贫困,12岁时因父亲去世辍学,开始到印刷所当学徒,稍大一点便外出找活干。21岁时,对轮船上的领港员生活发生极大兴趣,决定拜师学艺。密西西比河上 4 年领港生活使他熟悉各式各样的人。这一段经历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 。 他的笔名马克 • 吐温就取自船工生活:mark 是“测标”,twain为“两英寻(合12英尺)”,“测标两英寻”说明仍是安全水位。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他随哥哥去内华达;先卷入找矿热潮,后去报馆工作,从此开始创作生涯。
70、虽然西方始终否认对这篇演讲的真实性,但是并未拿出影音资料作为回击证据,也并未提供稿件证明自身观点,所以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71、1812 《镀金时代》出版。发行者为美国出版公司的勃里斯。(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起一个幽默而讽刺的名字,并为世人所认同,尚乏先例)
72、她去世时,儿女不愿意立刻赶回国处理丧事,此后却为争夺遗产反目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