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出真知的名言或诗句
1、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2、出处清·孙枝蔚《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释义是不遭遇阴雨,怎能知道明月的美好呢!
3、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寒假预习)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知识点汇总!(关于实践出真知的名言或诗句)。
5、适用主题:关于形容一个人的坚持与初心,对人民公仆的敬意,于平凡中坚守责任,讨论家风或敬业等作文主题。比如2017年全国卷《我看高考》,2012年北京卷《火车巡逻员的故事》。示例:一思尚存,此志不懈。无论是“二十载铸就大国重器”的南仁东老先生,还是不停践行警察誓言直至殉职倒下的朱国茂警官,都在告诫着你我,在这灯红酒绿与声色犬马的浮躁时代,总有人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最初的真诚与感动。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动是通往知识的惟一的路。
7、有一天,丰先生忽然灵感来了,研墨挥毫画就了一幅题为《卖羊》的漫画:一个农人牵着两只湖羊,到羊肉馆来卖给老板。画好后,丰先生觉得很满意,就带上漫画来到羊肉馆,想让老板和顾客们也欣赏一番。谁知道,一位农民顾客看了却连连摇头发笑。丰先生觉得纳闷儿,就上前虚心地请教他因何而摇头发笑。那农民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先生听了,回过头来又仔细看看自己的画,觉得想不通:两条绳子牵两只羊,哪里多了绳子?这时,那个农民站起来认真地告诉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 此时,丰先生才恍然大悟。
8、如果你不带偏见地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思考一下这些准则的一般性质,你就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所有的准则事实上都是实践上的。——布拉德利
9、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中)
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1、没有实际的理论是空虚的,同时没有理论的实际是盲目的。——徐特立
12、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关于实践出真知的名言或诗句)。
13、——王夫之(清)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德)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
14、选自唐聂夷中《行路难》:莫言行路难,夷狄如中国。谓言骨肉亲,中门如异域。出处全在人,路亦无通塞。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
15、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林希元(明)
16、九层之台,起于磊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7、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中)
18、——毛泽东谦逊和服从使他们更适于受教导;所以事先尽可以不必过于注意自信的养成。最该花时间,下功夫和努力的,是使。
19、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亚里士多德
20、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21、第二:前半句当名言用,用于1目的上纯粹为了利益,2行动上急功近利;3出于对功利的考虑放弃正确的选择。三者出现一者都可以使用,请注意,这三者其实是不一样哒。
2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况(战国)
23、(译注)两句诗琢磨三年才得到,自己吟诵时不禁双泪流下。二句:指《送无可上人》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诗。贾岛重视炼字,以苦吟著称。
24、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为对马谡的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却街亭,从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5、——居里夫人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于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培根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
27、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28、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
29、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意)
30、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绝不要再谈论一个好人应该是怎样的一种人了,就去做这样的一个人吧!——安顿尼诺坚硬优质的钢条,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瑰丽美观的贝壳是经过水冲日曝而得的。
3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32、一个人的经验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岁月的磨炼能够使它成熟。——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