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虚无主义名言
1、比如基督教就是这样的。尼采对基督教的攻击不遗余力,但我们不可误会,以为基督教在尼采那儿一无是处。事实上,尼采曾不止一次地称赞原始基督教是伟大的虚无主义运动。尼采攻击的主要是基督教在后来的发展,按照他的说法,即后来者对基督教的篡改和曲解。比如,耶稣的信仰是关于天国的福音,这一信仰内在的含义是什么?从何而来?按照尼采的解释,“上帝之国……不是一种在某一天突然降临的东西……而是‘个人观念的转变’,是一种随时都会来临而在任何时候都不存在的东西……”“《圣经》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象征主义者……他只看见、只承认内心的事实,而将其余的事物(即一切自然、历史与政治事件)视作寓言的符号与场所,视作非现实的和‘不真实的世界’……”,因为“耶稣单刀直入人的内心状态,开拓人类心中的‘天国’”,也就是说,这一信仰本身是一个隐喻、一个谜。它只是由于耶稣觉悟到宇宙的真理后形成的观念,但这一观念须通过象征的手段才能间接传达出来,但后来者却把作为象征的材料当做历史事实,虚无主义因而产生。
2、据说,在同一天,这个疯子还跑到各个教堂里,在里面唱他的Requiemaeternamdeo[安魂弥撒曲]。而当有人问他缘由时,他总是回答说:“假如这些教堂不是上帝的陵墓和墓碑,那么,它们究竟还是什么玩意?”
3、从此以后,尼采像“到处流浪的逃难者”奔波于巴塞尔、德国,以及意大利、瑞土的许多地方。每到一处,总是住在便宜寒酸的旅馆,然后以令人应接不暇的速度抛出一部又一部作品。但是,它们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反响。尼采感到非常失望,寂寞越来越难以忍受:“我在和迄今为止所有被人们所崇拜和所热爱的东西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这场战斗中,我自己也明显地变了,变成了一座地狱,变成了某种被掩盖的东西。人们如果专门出去寻找它,也是再也找不到了。”“我认为自己是最后一位哲学家,因为我是最后一个人。没有人和我说话,只能自言自语。我的声音如同一位将要死去的人的呻吟重新又传到了我的耳边。”当《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没有引起任何反响时,尼采写道:“吼出这样一阵来自灵魂最深处的呼喊之后,仍然没有任何回音,真是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经历。这场经历使我失去了和所有活着的人的联系。”尽管如此,他知道他必须走自己的路。同时他也很清醒:“我总是徘徊在深渊的边缘。”
4、尼采精心地把他的虚无主义推入这个死胡同。可以说,他是极其快乐地冲入里面的。他承认的目的就是要让他那个时代的人处于一种无法坚持的局面。他惟一的希望似乎是要达到矛盾的极致。人若不想在窒息他的死结中丧生,则必须一刀把死结砍断,创造他自己的价值。上帝的死亡并未了结什么,惟有在准备好复活的条件下才能被人感受到。尼采说:“若在上帝身上找不到伟大之处,那么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找到。必须否定这种伟大,否则便创造它。”否定伟大,是他周围的世界的任务,他看到这个世界在向自杀奔跑。创造伟大是一项非凡的任务,他愿意为之而献身。他完全晓得,惟有在极端的孤独中方有可能创造,而人在精神极端困苦中必须同意这样做,否则只有死亡。惟有这时他才会下定决心付出这种艰苦卓绝的努力。尼采于是向他大喊,大地是他惟一的真理,人必须忠于大地,必须在大地上生活并获得拯救。他同时又教导人说,生活在没有法则的大地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生活恰恰以法则为前提。若没有法则,如何自由地生活?应该回答这个谜语,否则会死亡。
5、 第呼唤虚无主义是为新价值让路。尼采并不止步于虚无主义,他用虚无主义击破价值谎言只是为新价值的创造扫清道路。尼采反复申明,未来的哲学需要新价值。“我身为一位哲学家,必须抓起一把槌子,把新的价值敲进世界之中。”
6、人们认为女人深刻——为什么?因为人们从未彻底研究过女人。(17)女人还从来未曾浅显过。
7、你今天是一个孤独的怪人,你离群索居,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个民族!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它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的中国共产d的领导。
9、我的兄弟,请告诉我,如果整个人类还缺少一个目标的话,这个目标难道不是人类本身吗?
10、加缪为这种荒谬感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即西西弗神话,讲述西西弗被罚将一块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西西弗将巨石推到山顶,巨石又会滚落到山脚,于是西西弗又要再把巨石推到山顶,周而复始,永远做着一种重复而没有意义的事情。
11、And those who were seen dancing were thought to be insane by those who could not hear the music.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12、说起尼采,可谓是大名鼎鼎,他是德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等,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3、他不是怀疑,而是完全否定,摧毁向他掩盖虚无主义的一切,摧毁掩盖上帝死亡的偶像。“为了建立一个新圣殿,必须摧垮一个圣殿,这就是法则。”他认为,欲成为善与恶的创造者的人,首先应该是个破坏者,应该砸烂价值。“这样一来,至恶成为至善的一部分,但至善是创造者。”他以自己的方式写出了他的时代的《方法论》,没有他如此赞美的法国十七世纪的那种挥洒自如与准确性,但思路极其清晰,这是二十世纪的特点,他说这是一个天才的世纪。我们现在来研究这种反抗的方法。
14、应该重新创造的,首先是道德,因为旧的道德已经被揭露被毁灭。哲学家必须将“新的价值标准刻在新的目标之上”,为此则必然要“对所有的价值观念进行重新评判”。达到这个目的,不能依赖对某个超越了现实的外在存在的信仰,而必然纯粹地依赖人。“富有创造力的、具有顽强意志的、发展着的自我”成了“衡量所有事物的标尺和准绳”。生活的价值是这个新的世界秩序中最基本的价值。“在生活面临最陌生、最严峻的难题时肯定生活,不惜牺牲生活的最高形式而保持对生活的意志。为自己的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感到高兴,永远地为生活的发展感到快乐——这种快乐也包括了那种毁灭一切的快乐。”
15、《花之一》蒋梁,120×100cm,布面油画,2016
16、尼采“杀死上帝”是有原因的。他当时所处的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德国。那时大家所信仰的是基督教。而基督教却宣扬磨灭和压抑个人的欲望,约束个人的自由,要求人们将全部精力、时间都花在侍奉上帝上面来。
17、尼采被人们认为是“疯子”,这是因为他的这些哲学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第三帝国利用,成为法西斯主义的外衣。因此,尼采的哲学也被许多学者视为“战争哲学”,尼采也就成了“战争鼓动者”。
18、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i4y1y77n/?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614ee7d4070c22741fea5a7e7d200b65
19、在《悲剧的诞生》中的情况必定是一个例外,这样的例外或许还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因为前者展示了一种符合传统的统一性,并展开了一个主题;而后者通过在每个部分提出由查拉图斯特拉发表的说教性言辞获得了某种确定的外在结构。尽管如此,这两本书都没有一种井然有序的发展,没有论证或陈述的方向。人们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阅读这两本书。
20、尼釆否定了世界虚幻的实在性,和真理虚伪的客观性,推翻了终极价值的存在,他推翻和打倒了上帝,他认为真理是意志为了某种目的而被制造出来的。
21、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22、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23、And those who were seen dancing were thought to be insane by those who could not hear the music.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24、《作为哲学家的尼采》,(美)阿瑟·丹托著,郝苑译,启真馆丨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25、超人不是指生物上的进化,而是超越了过往价值的人,克服以往价值的人。
26、怎么?你们一方面选择了美德和宽宏大量,一方面又用忌妒的眼光盯着无忧无虑之人的利益?——但具有美德的人会放弃“利益”……(这是写在一个反闪米特人房门上的话)
27、一个人很快就会对作为作家的尼采感到厌倦,正如人们或许会对由诸多钻石构成的景象感到厌倦一样,因为这些钻石最终会让彼此的光芒黯淡。在没有结构来维持与引导读者的思维时,读者一旦开始阅读,他们必然很快就会放下这些书,读者会对这些书产生如此的经验:它们或者是诸多彼此无关的孤立阐述,或者是模糊不清的光亮与噪音。
28、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29、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为永恒!
30、Faith: not wanting to know what the truth is. 信仰就是不想知道真相是什么。
31、尼釆在论述上是把“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放在一起研究的,在他看来,虚无主义不仅是具有消极的,否定含义,更是有积极的肯定力量,就是说,他认为虚无主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消极虚无主义,另一种是积极虚无主义。
32、尼采的文集似乎是正规哲学史上古怪而又不协调的一页,是插入这门学科的标准历史之中的一个不合理的推论(nonsequitur),而这大抵是因为将其归于其他历史时更不显眼。即便在哲学史中,它也是有待绕开的障碍,而不是从泰勒斯到当下的大量思想或叙事舞台的组成部分。尼采似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fautedemieux)才归属于哲学。然而,尼采自己却觉得,他已经完全与正规的哲学断绝了关系;假使尼采的确几乎不适合这门被他如此频繁抨击的学科,那么,尼采就会说,这对哲学这门学科而言就更为不妙了。如果此处存在一种反讽,这种反讽就是,尼采自己正是其期望摧毁的哲学史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组成部分。
33、上帝和教会圣职的权威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良知的权威,突兀而起的是理性的权威。反抗这种权威而兴起的是社会的本能。向着超感性领域的遁世为历史的进步所取代。一种永恒幸福的彼岸目标转变为多数人的尘世幸福。对宗教文化的维护被那种对于文化的创造或对于文明的扩张的热情所代替。创造在以前是《圣经》的上帝的事情,而现在则成了人类行为的特性。人类行为的创造最终转变为交易。
34、人们若不首先把尼采看做济世救人者而不仅是预言家,从他的著作中便不会有任何收获,除了看到他竭尽全力憎恨卑劣的残酷行为之外。他的思想有种暂时的有条理的战略性质,这是无可怀疑的。虚无主义在他那里第一次变成自觉的。外科大夫与预言家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他们的所思所为均着眼于将来。
35、当然,我们并不能从“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创造了一个体系”这一事实,推断认为尼采以无意识的方式创造了一个体系,就像我们有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某些问题,这个体系深植于作家的潜意识之中,隐藏于这个创造性心智的隐秘幽深之处,直到最后才揭示自身。相反,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求助于两个确切的事实来解释这些成就。
36、(26)第40节参看科利版第12卷,10[145];第13卷,11[1]。——编注
37、尼采的确如他自己所承认的那样,是虚无主义最为敏锐的良心。他使反抗思想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就是让它从否定理想跳跃到理想的世俗化。既然人的拯救不能由上帝实现,那么便应该在大地上完成。既然世界没有方向,人从接受这一见解的时刻起,即应当为世界定个方向,它会导致高级的人类社会。尼采要为人类的未来指出方向。“管理地球的任务落在我们身上。”还有:“为统治地球而斗争的时刻已经临近,而这场斗争要以哲学的名义进行。”他就这样宣布了二十世纪的到来。他之所以这样宣布,是因为他已得到虚无主义内在逻辑的启示,晓得其结果之一就是帝国,他并且为这个帝国的实现做了准备。
38、He who has a strong enough why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39、只要我们仅仅把“上帝死了”这句话把捉为无信仰之公式,那么,我们就是在神学—教义辩护上来看待这句话了,并且放弃了尼采所关心的问题,也即放弃了对那种和超感性世界的真理及其与人之本质的关系一道出现的问题的沉思。
40、我有我的黑暗时期,谁不是呢?但是他们不拥有我。它们不是我的病,而是源于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