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1、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2、(解读)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仰:仰头。怍(zuò):惭愧。
3、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4、(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6、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中国古代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7、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中国古代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8、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清)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0、路不走不到,事不为不成,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11、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12、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苏)
15、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萧伯纳(英)
16、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17、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刘伯承
18、伟大不只在事业上惊天动地,他时常不声不响地深思熟虑。——克雷洛夫
19、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
20、 (解读)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论语》中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之道的文字很多,这一条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21、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22、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王廷相(明)
2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24、凡在理论上必须争论的一切,那就干脆用现实生活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
25、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费希特
26、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27、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
28、(解读) 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士季便说:“~,~,~。”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29、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30、(解读) 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31、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32、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3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4、仅仅一个理论上的证明,也比五十件事实更能打动我。--狄德罗
35、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体现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36、 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37、有的人不犯错误,那是因为他从来不去做任何值得做的事。——歌德实践出真知的经典谚语路一步步走,事一件件做。
38、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晋·傅玄《傅子·口铭》
39、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40、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