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名言子若不如我(文案精选71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17 10:33:24 浏览59

曾国藩家训名言子若不如我

1、有个词叫“恃才傲物”,一旦沾上“傲”字,不仅难以成事,人也会多了傲气,变得浮躁轻率,难堪重任;不能令人信服,失却人心。

2、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曾国藩家训名言子若不如我)。

3、  曾国藩一生好学,同时也总结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学习方法,对后人具有很大的启发价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青年毛泽东的书信中看出来。   

4、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5、有些富贵子弟,不营一业,而锦衣玉食,这必然是不能长久的。为什么有“少年富贵大不幸”的说法,因为不与努力匹配的所得,必将成为他日倾覆的引子。

6、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的往事再多,到今天为止就全部无关了。以后的事情,不管发生什么,从今天开始就当重头来过。

7、听一听《慈经》,可以消除内心暴戾之气,增长慈悲,令心调柔!

8、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9、  第一部分:养心修身课程——十二条课程终日惕厉(1)

10、读书留痕。一是读书不二。二是读不懂不往下读。三是每读一次书须做读书笔记。四是每月至少读两本书,每日至少读10页,每读完一本书须写读后感。

11、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12、10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1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增广贤文》

14、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曾纪泽极力抗议法政府的无端挑衅。主张“坚持不让”,“一战不胜,则谋再战;再战不胜,则谋屡战”。他与法人争辩,始终不屈不挠,并疏筹“备御六策”。   

15、  凡是读书有难懂的地方,不要希望一下子就把它弄懂;有一个字记不下来,也不要苦苦强求地把它记下来。只要从容从事,今天看几篇,明天看几篇,时间一久,自然就有好处。但对于已经看过的地方,要作上记录,略批几个字,否则时间一久就会忘了自己已经看过。   

16、2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17、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8、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19、我们不一定要在青史上留下印记,至少能不愧这一生。

20、  一天,父亲忽然把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扔进深山。元觉跪着请求,父亲不理,推车进山。他将老人扔在地上,转身要走,元觉却拾起筐说:“我要带回家,到你老了,也要用它送你到这里。”   

21、是一种理事处世态度,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意思是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种地一样,不能什么都没做呢,就想着收获多少,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收获”之前的“耕耘”工作,有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皇天从不负勤勉人。同时,“耕耘”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经验的积累,不管收获多少、有没有收获都不重要,“耕耘”过程也是一笔精神财富。这就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丢掉功利之心,就会享受到人生追求的乐趣。

22、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23、谨言。一是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及时汇报沟通。二是背后莫论人非。三是不当众批评人。

24、  这对夫妇的生活很拮据。为了得到文物书籍,他们常常把钱花光了,就典当自己的衣服,务必把所发现的书籍、文物买回家中。他们废寝忘食,相对而坐,把买来的东西反复欣赏、琢磨。后来,赵明诚当了知府,家境稍稍好转起来,但收购文物是耗资无边的,因而他们的生活依然贫困、清苦。有一天,夫妇俩在街上遇到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出售,卖主要价20万。他们历来对徐熙的作品爱不释手,便将画取到家中,再筹措现款。但是,他们绞尽脑汁,也没法凑到20万钱。那幅《牡丹图》在家里放了两天,只好怅然归还了卖主。他们对于文物古籍,对于文化事业爱得那么深,兴趣和爱好以及观点多么一致呀!   

25、2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26、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他在与诸弟书中讲明自己的观点,“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勤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受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可见曾国希望通过选择“孝友之家”的儿媳妇承传曾氏家风,使曾家能够长期兴旺发达。

27、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28、  从事学业,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习惯,这个习惯,不仅存在于士大夫之家、耕读之家,即使贵为天子,也无法不去遵行。刘邦在临终前谕告太子的文书中,表达了他对太子学识浅薄极为不安,告诫太子要立志治学,处理朝政要自己亲自动手,不要使人代劳,要尊敬老一辈开国元勋:   

29、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30、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读书历来极为重视,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离不开读书,不读书的人就是愚笨、贱鄙的。   

31、虽然将近花甲之年娶了一门小妾,但绝对不是为了满足男人本能的情欲,而是为了帮助缓解皮肤病的痛苦。特别需要指出的有两点:其曾国藩死后,要求与夫人欧阳氏合葬,这或许是爱情最好的说明,夫妻之情,莫过于此。其曾国藩也给夫人写“情书”,但内容根本没有谈情说爱,好像根本没有夫人存在似的,其实这是“大爱无言”,无于声处胜有声。

32、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日日用得着的,不过一二句,所谓守约也。

33、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34、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3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吃惊的成绩来。”在笔者看来,写作是文字工作者的本分,所用的技巧就像古代剑客的剑术,如果平时不练习,正式上场时就会束手无策,在决斗中败下在对手剑下。以前老人们跟我们讲过一句话:不怕无能,就怕无恒。在中国文化里,还有很多这样的文化认知,比如“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等等,强调的都是恒心。文字工作者最需要狠心,因为所从事的就是一场持久战,考验的就是恒心。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写、写、写,练、练、练,有任务时要写,没有任务创造任务也要写,哪怕像曾国藩一样,坚持每天日记也好,如能写理论文章,就再好不过了。

36、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37、只有自己才能感化别人,只有自己才能感化别人。

38、  自吾识字,百历及兹,二十有八载,则无一知。曩者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之不常,是为物迁。尔之再食,曾未闻惑愆。黍黍之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39、1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0、  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春,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曾纪泽扶灵回籍安葬于善化(今长沙)平塘。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冬,他离开长沙复入京。翌年被袭封一等毅勇侯爵。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六月,奉旨赏戴花翎,派充英国、法国钦差大臣。赴任前,西太后召见他于养心殿东间。西太后说:“办洋务甚不容易,闻福建又有焚教堂房屋之案,将来必又淘气。”曾纪泽答:“办洋务难处,在外国人不讲理,中国人不明事势。中国臣民常恨洋人,不消说了,但须徐图自强,乃能为济,断非毁一教堂、杀一洋人,便称报仇雪耻。”西太后说:“这些人明白这道理的少。你替国家办这点事,将来这些人必有骂你的时候,你都要任劳任怨。”曾纪泽说:“臣从前读到‘事君能致其县’一语,以为人臣忠则尽命。观近来时势,见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竟须拼得将声名看得不要紧,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即如前天津一案,臣的父亲先臣曾国藩,在保定动身,正是卧病之时,即写了遗嘱吩咐家里人,安排将性命不要了。及至到了天津,又见事务重大,非一所能了事,于是委曲求全,以保和局。其时京城士大夫骂者颇多,臣父亲引咎自责。寄朋友的信常写‘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八个字,正是拼却声名以顾大局。其实当时事势,舍臣父之所为,更无办法。”西太后问:“你现在在总理衙门居住?”曾纪泽答:“总理衙门事务势不能不秘密,臣等从前未敢与闻。现因奉旨出使,须将英国、法国前后案件查考一番。其全案虽在郭嵩焘处,然臣在路上必有外国人交接应酬,若言谈之际全然不知原委,未免不便。”西太后满意地说:“你办事倒很细心。”   

41、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离“勤”好像越来越远了。喜欢睡懒觉、运动越来越少、没看过的书越来越多。身体日益臃肿而脑袋空空,每天忙忙碌碌,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却发现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很空虚。扪心自问,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学习了、多长时候没有运动了,又有多少次在“回头觉”中虚度光阴而不思进取呢?

42、主敬,不是不闻不思不见的兀然端坐,反而是一种淡然,因为时时有敬意,反而无事能安然,有事能应变;反观放纵的人,才会状况百出,手忙脚乱。所以曾国藩说,聪明睿智,皆由“敬”出。

4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44、2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45、收下小礼,那是不拂人面子。拒绝大礼,既是坚守原则,又是仗义轻财。曾国藩说得好:“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他轻财,所以留住了人才。这样的领导谁不愿意跟随,谁又不放心呢?

46、我想有时候我也会犯这种错误,在嘲笑别人的时候自己得不到好处,别人也得不到帮助。于人于己都是没有用的,只有谦虚谨慎,才能步步为营通向自己的理想。我非常喜欢让我受益非浅的这本书,希望你也会喜欢。《曾国藩家训》读后感篇8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聊天,说起我的一个同学家,住的是高档小区好几百平方米的豪宅,她家的客厅都比我们整个家大好多,装修的富丽堂皇,真豪华,好羡慕。还有我的好朋友新搬了家,住的是三层楼带院子的排屋,希望啥时我也能住到她们这样的房子里。

47、人与人充满感情,何况兄弟乎?有曾国藩这样的大哥,兄弟之间即使有误会,也能在短时间内通过适当的方式化解,并且随着化解使兄弟情感不断加深。

48、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49、立志是人生的成功之本。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王阳明说:“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50、  天地定位后,万物化育。鼎足而配,称为天地人三才,并最终诞生了你的生命。你内心不端庄,残生害性。哪个人可以对他傲慢?哪件事可以随意放松处置?处事放松的人会一事无成,对人傲慢的人别人也会对你傲慢,他人即使不加拒绝,也会助长你的骄气。人们最终会看不起你,这就是昭昭天罚。   

51、  濡耳染目,靡丽纷华,慎勿忘先父俭以养廉之训;   

52、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53、1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54、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诸将击败残元势力,俘献宋元以来的传国玉玺,举朝庆贺。马皇后却说:“元有是而不能守,意者帝王自有宝欤。”元璋会心地说:“朕知后谓得贤为宝耳。”马后拜谢道:“诚如陛下言,妾与陛下起贫贱,至今日。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愿得贤人共理天下。”   

55、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56、但是,曾国藩在遭受屈辱挫折时,从不对人言及自己心中的苦痛。为什么?不诉苦,这是一种不示人以弱、不求人怜恤的强者风格,是一种化悲痛为力量、跌倒了再爬起来接着干的倔强性格。“打脱牙”,就是失败了;“和血吞”则是不在人前示弱,将仇恨埋在心里,下次再来较量,这是男子汉所为。这种性格,我很佩服,也尽力做到。

57、  晚清还是一个信仰崩溃、道德失范的时代,在极其复杂的人生环境中,曾国藩持一定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   

58、曾国藩的家训名言,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本家训不是一本普通的家训,而是一本博览全世界的家训,他教会了怎么做人,怎么治家等。这是一本集思想和智慧的家训,它将是我以后人生当中前进的动力,有志者事必成,只要用心尝试,即便失败,也不后悔!《曾国藩家训》读后感篇4《曾国藩家训》是我最近读过的收获最大的一本书!之前也看过一些写曾国藩的文章,但是对这位大家的了解都只是些皮毛。郦波老师幽默风趣的评说,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认识了曾国藩这位大家最真实的一面,他是如何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甚至愚笨的人,不断自省,不断修身养性,而成为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家!很多人很推崇曾国藩,包括像毛泽东和蒋介石这样的对手,都不约而同地敬佩着一个共同的偶像,这说明曾国藩除了功业上的成就以及文章、思想之外,他有很多过人之处,那种具有普适价值的智慧与思想尤其值得学习,下面略做总结:第一部分修身、养性,这就是自立、自达;第二部分识人、用人,这就是立人、达人。

59、  曾国藩是位官僚,所处的却是吏治败坏并极端腐朽的从政环境。他一无家学、二无根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磨砺,历尽宦海风波,获得彻底的成功。虽诟病不绝,却荣宠不衰,虽备受诋毁,然善始善终。其行其言,于无意间构造出一部炉火纯青的官场绝学,把中国人为官从政的智慧与谋略阐释得淋漓尽致。   

60、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61、  第三部分:居家之道和——和气蒸蒸而家必兴(1)

62、曾国藩总结出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要读经典;一书不尽,不读新书;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63、大参到任,必受知也。惟勤学奉公,勿忧前路。——范仲淹《与诸子及弟侄》

64、  但是,有了在道德修养上努力的方向和行动,并不意味着曾国藩立刻就成了圣人,恰恰相反,我们从当时曾国藩的一些家书中可以发现,曾国藩也曾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也会为自己升官发财而沾沾自喜。   

65、德国诗人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笔者看来,反思是一个人对自己过去的复盘,是对人生的“审计”,它能让一个人的“智慧账本”更符合规律性,展现出该有的存在状态。文字工作者要学习曾国藩总结反思的习惯,笔者在以前的稿子里曾建议大家多看“花脸稿”,从这个意义上讲,也算是对写作的总结反思。所以,稿子写完之后,你最好回过头来看看“过程稿”,尤其是修改过的地方最值得看,你会从中悟出为什么会这样改?前后差别在哪里?另外,笔者还建议有条件的同志不妨找受众聊聊,听听受众怎么说,因为这样可以获得及时反馈,有了反馈,就倒逼反思,进而实现提升。

66、在俭朴上,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按理来说,曾国藩作为清朝大臣,位居高官,财富应该是十分优渥,可曾国藩却是“穷的叮当响”。

67、公文写作是注定是一种“想大事”、“谋公事”的行政活动,干好这项工作天生就需要从大处着眼,只有格局足够大了,才能在分析问题时站得高、看得远、顾得全、想得深、跟得上,做到心居高位讲政治,胸怀宽广顾大局,与时俱进立潮头。作为文字工作者,若想练就“大手笔”,写出“大稿子”,就得学习曾国藩“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培养大历史眼光、长周期思维,既能提出技术性的解决方案,还能在大的时空格局下思考谋划,这样才能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发挥“以文辅政”的作用。要想撑大思考的格局,首先要善于学习,拓宽知识面,打开视野。其次要解放自己的思维,转换看待问题的角度。

68、1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69、  共同的爱好使李清照夫妇生活和谐,充满高尚的情趣。李清照博闻强记,能够面对千万卷图书,回答出某人某事在某书、某卷甚至某页上。赵明诚常常故意考他,以茶为赌,谁胜谁先喝一杯茶,丈夫总是输给她。正因为对事业的倾心热爱和夫妇之间的密切合作,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这样,精心收藏、考证,日积月累,夫妇拥有大批金石珍品和几万卷图书。到北宋灭亡的时候,已有书15车,藏书占了十几个房间。

70、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