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雨的诗句及赏析
1、解释: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2、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3、(注释)(1)短篷:有篷小舟。(2)仗:拄着。藜:指拐杖。(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4、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夜雨》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有关雨的诗句及赏析)。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7、赏析: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8、赏析:“唐唐”是广大、浩荡的意思。上天吹起了解冻的春风,春雨就像是云彩融化,在空中流下,又像是神仙喝醉了酒,把仙酒洒了下来,带着香气流入花下的土壤中。在浩荡的春雨中,湿润的烟尘轻轻舞动。没有神女经过的痕迹,苔藓却焕然一新。老农夫悄悄告诉小牧童,这纷纷春雨就是粮食满仓满箱的保障。这首诗以神奇的想像力写出了迷离堂皇的春雨景象,颇有神话色彩。
9、(邵注)草堂水亭之槛,言凭槛眺望以遣心也。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①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②。 (此章咏雨后晚景,情在景中。(,)中皆水槛前所眺望者。未联,遥应郭村,以见郊居之清旷。八句排对,各含遣心。)。 ①梁简文帝诗:“细雨阶前入。”②黄希曰:成都户十六万九百此云“城中十万户”,虽未必及其数,亦夸其盛耳。叶石林曰: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惟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 其二 蜀天常夜雨①,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②,衣干枕席清③。不堪祇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④,深凭送此生⑤。 (次章,说初晴晓景,下四言情。叶润承雨,衣干顶晴。老病忘名,酒送余生,此对景而遣怀也。)。 ①蜀中雅州,常多阴雨,号曰漏天。②王勃诗:“林塘花月下,别是一番春。”③陶潜诗:“夜中枕席冷。”④《杜臆》曰:浅把,见无奢愿也。⑤(远注)公诗喜用送字,如送老、送此生之类,然亦有本。谢脁诗“远近送春日”,沈约诗“送日隐高阁”,亦曾用之矣。-----------仇兆鳌《杜诗详注》-----------
10、赏析: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当时明月犹在,而今已非故人。我在这,你在哪?还好吗?
11、一个“替”字,赋予了风雨浓浓的情感。眼前仿佛出现了疾风骤雨走过的花苑,被“休”的鲜花残红满园。寥寥数字绘出雨后花园的另一番景致。
12、————(王维:《山中》)冷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远瞧近却无。
13、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14、一场春风过后,又是一场春雨,花朵开了之后又凋谢。我们分隔江北江南,任凭那潮涨潮落。
15、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16、清明节时,下着纷纷细雨,路上匆忙行走的路人,像丢失了魂魄一样。
17、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18、 韦应物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的枯荷听雨声”
19、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随风去与郎同。——晁采《雨中忆夫》。
20、——王维《山居秋暝》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1、(注释): 谭用之很有才气,抱负不凡。然而,仕途的困踬,使他常有怀才不遇之叹。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湘上阴云锁梦魂”,起笔即交代了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寥寥数字,勾勒出壮阔的画面,烘染出沉重的气氛。“锁梦魂”,巧点一个“宿”字,也透露出诗人因行游受阻而不无怅然之感。但心郁闷而志不颓,面对滔滔湘水,更加壮怀激烈,所以第二句即抒写其雄心壮志。作者选用刘琨舞剑的典故入诗,表现了他干时济世的远大抱负。就文势看,这一句格调高昂,一扫首句所含之怅惘情绪,犹如在舒缓低沉的旋律中,突然奏出了高亢激越的音符,令人感奋。 二联两句正面写湘江秋雨,缴足题面。芙蓉,这里指木芙蓉。木芙蓉高者可达数丈,花繁盛,有白、黄、淡红数色。颇为淡雅素美。薜荔,是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多生田野间。湘江沿岸,到处生长着木芙蓉,铺天盖地,高大挺拔,那丛丛簇簇的繁花,在秋雨迷蒙中经秋风吹拂,犹如五彩云霞在飘舞;辽阔的原野上,到处丛生着薜荔,那碧绿的枝藤,经秋雨一洗,越发苍翠可爱,摇曳多姿。诗人为这美景所陶醉,喜悦、赞赏之情油然而生。“芙蓉国”、“薜荔村”,以极言芙蓉之盛,薜荔之多,又兼以“万里”、“千家”极度夸张之词加以渲染,更烘托出气象的高远,境界的壮阔。于尺幅之中写尽千里之景,为湖南的壮丽山河,绘出了雄奇壮美的图画。后人称湖南为芙蓉国,其源盖出于此。 诗的第三联着重于抒情。“悲橘柚”,是说橘柚引起了诗人的悲叹。为什么呢?原来橘柚是南方特产,其味甘美,相传“逾淮北而为枳”,枳则味酸。同是橘柚,由于生长之地不同而命运迥异,故《淮南子》说“橘柚有乡”。湘江一带,正是橘柚之乡。诗人看见那累累硕果,不禁触景生情,羡慕其适得其所,而悲叹自己远离家乡、生不逢时,深感自己的境遇竟和那远离江南生长在淮北的枳相象,所以说:“乡思不堪悲橘柚”。王孙,本指隐者,汉淮南小山作《楚辞·招隐士》,希望潜居山中的贤士归来,有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后也借指游子。这里是诗人以王孙自比。诗人游宦他乡,羁旅湘江,虽抱济世之志,终感报国无门,就和那被遗弃的山野之人一样,无人看重,所以说,“旅游谁肯重王孙”。这两句从乡思难遣说到仕途不遇,一从橘柚见意,一能巧用典故,一为直书,一为反诘,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在壮烈情怀中寄寓着愤慨与忧伤。联系上联来看,写景抒情虽各有侧重,但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是相互融浃的。上联写万里江天,极其阔大,这里写孤舟漂泊,又见出诗人处境的狭窄。一阔一狭,互为映衬。境界的阔大壮美,既激发起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自然地触动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故国之思,情和景就是这样有机地联系、交融起来了。 末联以景结情,意在言外。湘江沿岸,正是屈原足迹所到之处。《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身处逆境,尚有一渔父与之对话;而现在诗人所遇到的情况却是“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渔人看见他竟不与言语,自管吹着长笛回岛去了。全诗到此戛然而止,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都一一包含其中。以此终篇,激愤不已。笛声,风雨声,哗哗的江水声,诗人的叹息声……组成一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徐定祥)
2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23、这看似“热闹”的环境,实际上更反衬出它的“静”,体现了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静之美。
24、赏析: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25、这样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
26、——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7、珠箔:珠帘。这里比喻春雨细密。隔着蒙蒙细雨望着那座红楼我倍感凄冷,雨丝似珠帘一般在灯烛光中飘忽闪烁我独自归返。诗句借细密飘洒的春雨抒发迷茫凄冷的心情。
28、川从陕路往,河绕华阴流。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29、“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30、社雨:社日下的雨,社日是古时农人祭祀土地神的节日。那么多雕饰着图画的屋梁上只剩空空的燕巢,春雨连绵不断使得燕子也不能归巢。
3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32、宋·王安石: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
33、以韦应物《滁州西涧》为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4、 赏析:“秦塞”指秦代所建的要塞。“帝城”指京都,皇城。“宸”本指北极星,后引申为帝王的代称。弯弯曲曲的渭水萦抱着秦塞,河边的黄山盘绕旧日的汉宫。天子的车驾行走在半空中,远远高出宫门的柳丛。从阁道上回身望去,御苑里繁花姹紫嫣红。云雾弥漫,一切都显得缥缈,独有帝城有一双凤阙高耸突兀。春雨绵绵,树色葱茏,掩映着千家万户。天子出行并不是为了赏玩景物,乘着阳气要把农事的政令传布。这首诗写唐玄宗阁道出游,以“望”字着笔,从广阔的空间展现长安宫阙的形胜之要,再写唐玄宗出游盛况:车驾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进入专用复道,车中观赏宫苑中的百花,皇城的巍峨壮丽,长安城的绿树浓阴、细细春雨。全诗寥寥数语,尽显唐朝的盛大气象,笔势雄浑,色彩明丽,结构圆熟,被后人奉为应制诗的楷模。
35、“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36、解释: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37、赏析:“如膏”形容春天雨水可以像脂膏一样滋养农作物,后来又转化成了“春雨贵如油”的谚语。“霢霂”指小雨。“冥濛”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春雨洒落前,先是春雷震震,龙在云彩之中飞舞,春风之中,雷电隐隐。丝雨湿润田野,杨柳亭台在雨雾之中模糊。谁在等待天气晴暖,庭院里牡丹盛开。全诗写春雷隐隐,春雨弥漫,雨雾之中一切景物变得模糊,表现出特有的一种美感。
3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9、表达的情感: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40、赏析:此句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41、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2、杨万里。桧径晓步)雨停了之后,树林里自然的产生凉气;风吹过来了小路,清晨的空气更显得清新。古代诗词有关雨的诗句有哪些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孟浩然《春晓》
43、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44、虽然我仍然是独守灯前,不曾一睹你的芳颜,也不曾嗅到你的馥郁,然而,我却听得到你诗人般的潜吟默咏。用拟声词来描摹你的声音是远不够的,那样将抹杀你的美丽。
45、 赏析:“暗暗”是稠密的样子。“早晚”指早晨和晚上。“早晚来自楚王宫”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与楚王梦中相会的典故,出自宋玉《高唐赋》。“点注”指点染注色。“谷口子真”指“谷口(地点)郑子真(一个隐士”。首联由潇潇春雨联想到巫山神女与楚王相会;颔联写春水拍岸,春风逐云;颈联以“多碧”对“小红”,体现杜诗生动活泼的一面;末联以隐士来比好友,体现怀念与赞许之意。
46、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热被笼。
47、解释: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48、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49、 夏日炎炎,小鸟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
50、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51、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52、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只恁孤眠却。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珠珍博。
5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54、丝丝入扣的音符是如此紧凑相连,又是那么飘洒恣意,有如作曲家灵感火花的稍纵即逝,好似辽远的古战场上传来的隐隐鼓鸣。你的歌声袅袅传遍世间,拨响闻者的心弦,激荡出奔放抑或平和的共鸣,一起缓缓生入九重云霄,然后弥漫在这氤氲的夜气里,划破时空界限,将人们的心灵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