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名言及赏析
1、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2、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3、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5、赏析:“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房屋西北角恰好和“床头”相对,对举成文,符合古诗文的词句格局。同时,用屋子里的两个不同的位置,泛指整个屋子,说明屋子全都湿了——无干处,从而与“茅屋为秋风所破”呼应。两句诗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
6、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7、 至纯:18265913832 木易:13310143419(庄子的名言及赏析)。
8、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0、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11、译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2、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13、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14、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15、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16、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7、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18、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9、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2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21、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22、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2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24、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无后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庄子》
25、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26、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27、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2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29、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3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1、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32、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1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33、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34、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3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36、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37、治学、精进的奥秘就在于此。佛教十大名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38、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齐物论》
39、国家强大与否,是由全民的思想素质所决定的。
40、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41、解释:正确的话,能不听从吗?必须认真改正错误,才算可贵。恭顺的话,能不使人高兴吗?
4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43、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4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45、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46、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47、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48、肩吾就不相信了,跑去问老师连叔。连叔看了肩吾一眼,一声长叹,然后语重心长地说:
49、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50、赏析:这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比较好。
51、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5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53、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5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55、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
56、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5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58、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5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60、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61、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清澈(纯洁)不含杂质,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之交虽然平淡,但心地亲近,小人之交虽然过于亲密、甜蜜,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
62、译文: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63、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64、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65、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66、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67、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68、译文: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6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70、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71、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