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热血誓词16字押韵
1、 这首如果能把扶贫工作和共产党的初心两者结合得更巧妙一些就更好了,这个作者的意图是想通过扶贫工作来歌颂党,这个角度是可以的,但是你没有完全表达出来,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个意思。
2、 一百年前的这个春天,是煤油灯暗炊烟连连,经济亦停滞不前。
3、 仔细阅读诗前小序,思考一下它从哪三方面交代了"得诗三首"的背景?
4、(赏析) 1942年1月,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2岁。这首诗,是戴望舒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古人作绝句,常说:“口占一绝。”可见,戴望舒是把这首诗当作绝句来写的。
5、☞初中语文阅读训练500篇汇总(20220125整理)
6、同学们,努力吧!用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去追求百分之百的成功;同学们,坚持吧!世界从来都会给坚持不懈的人让路!
7、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8、 日薄西山,看书的时间过的总是很快,我依依不舍的与我的“伙伴”告别,悄悄记住页数,关上书,放回属于他的位置。我唤着我的朋友,一同回家。
9、读完《艾青诗选》,我真正认识到了一个“用生命为祖国颂唱”的艾青,“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艾青,最重要的是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的写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现在生活的思考。
10、你要的永恒,那一抹红,就在寨和村的一草一木间
11、 阿婆总是拿着一个小小的背椅坐在自家的门口
12、答案: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第二节的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全诗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13、岁月更迭,青年在时光变迁中老去,但青春的集结号经久不息,嘹亮而清澈。
14、岁月浩荡,风起青萍,百年日月,换了人间。吾辈青年当以天下为己任,将救国复兴之梦扛至肩头,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以小我筑大我。
15、艾青诗歌的艺术特性还有一个要素就是“忧郁”,我们叫它“艾青式的忧郁”。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使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作为一个始终为民族摆脱种种枷锁而写作的歌者,艾青的“忧郁”情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客观现实、主观心情和象征手法。
16、 照例学习。学习之余,我们还小玩了一回诗词大会。大家颇有惺惺相惜之感,一场飞花令可谓棋逢对手,玩得酣畅淋漓。要算印象最深的,当属那“诗词大会”。班上各小组之间,齐心协力,过五关斩六将,来到最后一关飞花令。主持人一说出关键字“山”,我们组就接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二组紧接“山,快马加鞭未下鞍”,众人当即想起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便纷纷接下去。
17、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18、就在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地下,遇难同胞的遗骸仍在,这是一场人类浩劫,铁一样的证据,南京大屠杀期间,以拉贝为首的外籍人士对南京市民伸出援手,他们尽自己全力庇护所能庇护的南京人,在那场浩劫中,最能彰显人性之光。
19、4《雨巷》融合了戴望舒前期诗学的主要特点,其中不包括( )。D
20、要想成为强乾,决不能绕过挡道的荆棘也不能回避风雨的冲刷。
21、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
22、若问百年后春色何如?小径未改,新颜已焕,你我伫立于此。春日引着学子的思绪,怀古思今,期许来日——你我,成了那墨上波澜,为后人所忆。
23、一百年后的这个春天,沐浴在阳光之中,温暖与光阴一下子扑面而来,我不禁想:我自是年少,为祖国的“春天”,韶华倾覆!
24、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25、(注:摆龙门阵是巴渝地区方言,指休闲聊天)
26、 现场人声鼎沸,大家穿着清一色的蓝黑营员服,正襟危坐。随着少先队队歌的响起,老师引领营员举着国旗、营旗、班旗、队旗依次出列,围着草堂走了一圈站到队伍的前方。大家行注目礼、共唱国歌。在老师们慷慨激昂的发言激励下,全场气氛进入高潮,同学们的热情比头顶的烈日更盛。
27、“羡子少年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毛泽东“学不成名誓不还”的书生意气成就一代领袖;周恩来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豪情造就了万众爱戴的总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凝聚起了民族魂……你们是埋头苦干的人,是为民请命的人,是舍身求法的人……是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