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及赏析启示
1、明确:第一个“这样”指代“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第二个和第三个“这样”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2、明确:缩写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压缩字数、篇幅,把一篇长文章变成短文章。
3、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这一问题。或以睿智雄辩来论述人生的理想和担当;或以奇特的想象寄寓不凡的要求,让愚公移山的精神成为永久的传奇;或以生动事迹勾勒“真将军”的形象;或以诗意的语言书写人生感悟和思考。每一篇作品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学习本单元,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个人的精神品格。
4、⑤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或大众性,使论证有力。(孟子名言及赏析启示)。
5、(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6、(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5期,有删改)
7、(1)白露为霜 (2)人不知而不愠(3)弓如霹雳弦惊 (4)伤心秦汉经行处(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8、有一场战争使我们刻骨铭心,一场有关民族精神的大讨论在激烈地展开,中国人是失掉自信力还是没有失掉自信力,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板书课题),来感受一下在民族危急存亡之时的民族精神。(孟子名言及赏析启示)。
9、存在的不足: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的多,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的少,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0、A.①④ B.②⑥
11、朗读课文,找出第4段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12、0030河南范县分院 负责人:牛茂伟 田玉达
13、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14、说一说:留痕批注,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或片段?
15、(赏析)孟子的这句话是其民本主义的集中体现。民众是天下国家的根本,民众决定国家的安危之乱,天子、国君和大夫要按照民众的意愿本事。这句话承认了人民大众在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16、
17、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18、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0、教师小结:本文的结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21、 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我们读小说,实际上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 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其实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尝试来获得,让我们都来试一试!
22、明确:杨志押运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
23、这样的气势,不仅仅因为文辞酣畅、音律优美,更是因为孟子对于儒家的坚定信仰,以及“舍我者其谁”的天下担当。
2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25、④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上升
26、课文中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27、“雪容融”,是以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28、《雁门太守行》的中心主题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9、根据材料内容,请对如何阅读历史书籍提出三条建议。
30、各小组推举一位评委,邀请语文老师或班主任担任评委,组成评审委员会。
31、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
3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33、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
34、以下三篇文章,胡记霞均已做微调,若与原作者本意不符,望谅解。
35、第四部分(第9段):提出判别标准:“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号召广大中国人民要明是非,识大义。
36、A.④③②⑤① B.⑤③④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