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诗词(文案精选24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11 09:24:24 浏览59

朱熹的诗词

1、(詹同)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杨基)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2、武夷山和朱熹,朱熹和武夷山,很难说清谁成就了谁,谁成全了谁。只能说,武夷山是幸运的,因为有朱熹;朱熹是幸运的,因为生活在武夷山。而最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去武夷山寻找朱熹的足迹!

3、(孙一元)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吴兆)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4、----------------------------------------------------------- 

5、要问,哪里的春色最美,我一定会说:诗词里。

6、——四川常道观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广州陶陶居茶楼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

7、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8、(张可久)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张可久)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9、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水调歌头》、《南乡子》、《忆秦娥》等。其中以《菩萨蛮》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10、在中国历史上,写春天的诗人实在太多太多,但要说让我们记忆最深刻的,一定离不开苏轼、白居易、杜牧、韩愈、杜甫、朱熹等几位诗人。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朱熹这首《春日》。这首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这真的是一首写景的诗歌吗?

11、(葛长庚)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12、《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渔父何劳笑独醒。

13、朱熹将“立志”作为读书学习的出发点与根本。“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16)“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寄言尘中客,莽苍谁能寻。”(17)“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18)

14、——宋、苏轼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宋、苏轼一勺励清心,酌水谁含出世想;半生盟素志,听泉我爱在山声。

15、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16、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

17、朱熹主张治学只有经过真积力久的穷理功夫,才能得到豁然贯通的愉悦,因而乐处只能在苦苦思索中求得。朱熹训“格”为“至”或“尽”,“格物”就是“穷至(尽)事物之理”,他说:“格物者,格,尽也,须是穷尽事物之理,若是穷得三两分,便未是格物。须是穷尽得到十分,方是格物。”(62)

18、——长沙白沙井白沙井中水,观音岩上茶。——白沙井茶楼云带钟声采茶去,月移塔影啜茗来。

19、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

20、——江苏镇江京江第一楼楼上一层,看塔院朝瞰,湖天夜色;客来两地,许武林山水,沪渎莺花。——浙江嘉兴品芳茶园天然图画,一曲阳春。

21、“无边光景一时新”既是对现实春光的描写:春天像个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同时也虚指“圣人之道”极其广博。“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22、《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

23、——宋、杜小山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宋、苏轼静院春风传浴鼓,画廊晚雨湿茶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