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及包含的物候知识
1、指导思路:1不能删除;2解释该词的意思;3解释该词放到语句当中的意思;4去掉后意思变成怎样;5所以不能删除,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严密性。
2、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3、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说明同学们都能积极思考,领悟能力很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归功于作者,是他将文章说明得有条有理。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三个角度自主选择其重点探究。
4、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接近”一词准确地说明其相似性。)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这四层意思,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由重到轻的逻辑顺序排列,说明了物候学在这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5、 ③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6、小结: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此外,前三者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这样使文章条理清晰。
7、(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8、生丁: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点明四季变化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是带有规律性的,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以生花妙笔设置悬念,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有力的铺垫。
9、分析课文内容,说说第一自然段的语言特点和它的表达效果。
10、 (物候知识 事理 逻辑 主要 次要 首先 第二个 第三个 此外)
11、(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
12、农历正月,我们南方处于冬末初春的时令。响雷一般出现在夏季大气对流旺盛的时候,或台风侵袭的时候,或在春季气旋活动频繁的时候。这个时候响雷主要是由于急行冷锋迅速南下,使原来占据在我们南方的`暖气团急剧抬升而产生的。
13、生:能。我们主要研究了第一段,觉得“苏醒”、“次第”、“翩然”、“簌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这些词语用得非常好。
14、师:很多同学举手表示完成了。那我们来谈一谈。好,你们组先说一说。
15、正式上课前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大家学习掌握的情况。
16、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17、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18、明确答案:不能删除,“许多”是很多的意思,是说明有很多农谚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但并不是全部。如果去掉,意思就变成所有的农谚都包含丰富的物候知识,不符合逻辑,不符合事实。
19、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东边日出西边雨,阵雨过后又天晴。南风头,北风尾。
20、师:从表达方式来说,是描写,但从说明方法这个角度来说,称作什么?
21、小结:正如作者所说:每一片叶落,每一朵花开,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来聆听大自然写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摇曳多姿的语言吧,读一读四季美景,听一听四季虫鸣,让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的第三个环节。
22、(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
23、②“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24、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25、根据以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快速再读课文,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本文的说明顺序。
26、生5:这两段文字好,好在对说明对象的烘托。它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以生花妙笔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从而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27、明确: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做了铺垫。
28、生:“选手”答题,“考官”批阅,汇报结果。
29、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不能调换位置?为什么?
30、明确: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1、在选段②结尾处作者讲了关于黑猪掉进壶口瀑布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2、再找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33、“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大寒宜冷不宜暖。大寒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有很多,谚语表明,大寒节气天气暖湿,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4、(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35、明确: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36、 说明事物不仅要准确、严密,还要生动、形象、遵循生动这一原则进行仿写。
37、生:我想补充一点,你还有一点紧张,脸有点红了。我最喜欢你文章中的一句话:“自信,是一种美德,它是事情能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38、结合段句,说说文章语音生动、准确的 特点
39、久晴鹊噪雨,久雨鹊噪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棉花云,雨快淋。
40、师:我们刚才进行的这项交流活动,使用的是语言,显而易见,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人类拥有语言,这一点毫无疑问,那么,大自然有没有语言呢?著名科学家,物候学家竺可桢,将提供给我们这一答案
41、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42、孕育yùn 载途zài 农谚yàn 竺可桢zhúzhēn 销声匿迹nì
43、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44、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开始影响我们东南沿海地区,次年三月份左右便逐渐退出本区。本地区二月中下旬开始气温逐渐上升,旬平均气温可达12℃以上,可谓大地回春了。
45、影响因素(高下)气温 物候 农事
46、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47、早春天气,鸭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48、针对目标1: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49、(2)“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每小题2分,共4分)
50、 大林寺桃花
51、师:非常正确,他们组从整体的角度得出逻辑顺序的结论。还有谁能从具体的角度来谈一谈。
5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3、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如“繁花次第开放”,“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融化萌发次第 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54、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
55、生:我认为,还是“大自然的语言”做题目的好,因为这样更生动,更形象。
56、明确: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作引用……
57、(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58、小结:文章首先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然后说明物候观测与农业的重要关系;
59、学生阅读有困难的大概是第(4)题。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首先是为了……“此外还有……”“对于……”“还可以……”“也可以……”“为了……”。这些标志性词语对信息的筛选、概括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