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为什么能无罪
1、由于多次公然反对、违抗希特勒的命令,古德里安一直都没有被晋升为元帅。1945年3月,他还被希特勒免职,没有参加最后的苏德决战。
2、古德里安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对未来战争创造性的想象力,对重重阻挠的顽强坚持,对战争思想的自我实现,他既是仰望星空的思想家,又是脚踏实地实践者,闪击战就像一道强烈的闪电,照亮了被雾霭掩盖的战争空间,他告诉人们,原来战争是可以这样打的。闪击战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二十世纪战争形态和战争思维,美军催生出空地一体联合作战,苏军成熟了大纵深战役理论。在这些光芒的背后,是默默无闻的古德里安一级上将。他的光辉战绩,他的伟大贡献,他的指挥艺术和人品官德,绝对不在同时期26名德国元帅任何一人之下。
3、11月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西伯利亚寒风,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使莫斯科的气温骤降至零下40度,天佑苏联!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之际,古德里安被美军俘虏。可是,美军没有将这位纳粹德国的高级将领送到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而是将他无罪释放。(古德里安为什么能无罪)。
5、就这样,曼施坦因一直活到了86岁,于1973年逝世。
6、古德里安在战争中夺走了上百万人的生命,有无数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7、虽然他没有成为“元帅”,但是却无法否定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古德里安为什么能无罪)。
8、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日子,也是著名的“闪电战”第一次运用在战场的日子。
9、至此,古德里安所首创的“闪电战”战法基本成型。这种战法集中运用装甲部队辅以步兵和地空火力,以突袭的方式快速击垮敌军的士气,并最终将敌军分割剿灭。而我们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这一战法被德军应用于欧洲各战线,并给欧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10、促进装甲兵不断发展,并使其成为战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兵种。
11、1941年夏季,一路高奏凯歌的德国又向东发动了对苏的战争。这次,德军故技重施,在苏德边境不宣而战,对苏联发动了突然的袭击,而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巴巴罗萨行动”。
12、古德里安下课离开战场时的职务大约等同于集团军司令,这仅仅是一支战役级的部队规模。他的长处是装甲兵突击,大纵深突破与合围,这都停留在战役和战术层面,他永远迈不进战略家的行列。1943年起复后,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兵总监期间还算有所作为,出任“代理总参谋长”时毫无建树,实在是小胡子无人可用罢了。
13、1938年,在成为机动部队总监之后,古德里安在德国侵略奥地利的战争中一马当先,他亲自率领两个装甲师为德军打了头阵。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的战役,更是成为了古德里安的代表之作。在之后德国的侵略战争中,古德里安率领的部队更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
14、古德里安是陆军战术"闪击战"的创始人(闪电战原型是施里芬提出的),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与曼施坦因、隆美尔被后人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15、今天,任何一个军事爱好者都可以眉飞色舞的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
16、(古德里安和妻子玛格丽特,摄于战后)离职与投降:(古德里安所获的全部勋章,最高为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第二排第一枚 )
17、1945年5月10日,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随后被关押了三年,1948年6月17日 在审判过程当中没有被指出任何战争罪行的指控,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因心脏病去世。
18、古德里安的贡献不仅在于理论的创立,更主要的在于将理论付诸实践。他主持改进和试制新型坦克,如虎式重型坦克和豹式坦克。古德里安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曾遭到一些高级将领的激烈反对。但希特勒却大力支持古德里安的战略战术观点。
19、之后的台风作战也确实如此:中央集团军群尽管一度兵临莫斯科城下,但已没有足够的力量击败莫斯科守军和更多来自远东地区的苏军。而随着中央集团军群的攻势在莫斯科城下被粉碎,古德里安因此被撤职转入预备役,直到1943年。
20、之所以有曼施坦因能力高于朱可夫的结论,是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曼不群调任顿河集团军群开始,就与朱可夫成为了主要对手。这个时间点是1942年11月21日,然后一直到1944年3月30日被解职,曼施坦因在兵力完全劣势的情况下,给朱可夫造成很多次和很大的麻烦,至少将德军崩溃的时间拖延了两年,如果不是小胡子的瞎干预和德国战争潜力的不足,天知道苏军几时能反攻到柏林。
21、被解职的曼施坦因的养老生活生活也算是比较安定平和了,平时没事儿写写回忆录,给政府当当顾问啥的。
22、隆不在是个很悲剧的汉子,不过他和上面两位也的确有差距,宠妻狂魔、北非杠精、情商极低。非洲那边被盟军赶出去之后回到欧洲负责大西洋壁垒,结果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去给老婆过生日...(隆不在的由来之一)
23、德国希特勒是一位疯狂且残忍的二战法西斯,他当时对待犹太人只有屠杀,仅仅是因为犹太人过于聪明,二战期间希特勒大规模屠杀战俘,是个不择不扣的魔鬼。不过当时虽然德国是被法西斯控制,不过德国不是所有的将领都是杀人的恶魔,古德里安便是其中一个。当时虽然古德里安参与了二战时期德国对外的战争,但是在国内,他是非常同情犹太人的,他也是积极反对希特勒杀害犹太人的,他是一位有着军事天赋的将领,如果不是因为在那个时期成为德国法西斯的将领,那么他一定是一位可以名留青史的世界名将。
2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古德里安是提倡用坦克与机械化装备部队,并用于现代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理论引导下,德国于1935年建立起3个装甲师,每个装甲师中有一个装甲旅,坦克不少于561辆,古德里安任第二装甲师师长。
25、弗里茨?绍克尔(1894年10月27日-1946年10月16日),纳粹德国领导人。曾先后担任图林根地区长官、全德意志劳动力调配全权总代表。他是纽伦堡审判中12名被判处死刑的战犯之1946年10月16日被绞死。
26、组织和训练方面拥有向空军和党卫队的装甲兵下达指令的权利。
27、这就是第二次,最具说服力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从1943年2月2日—3月3日,朱可夫以最高副统帅的身份指挥四个方面军超过50万大军,攻击曼施坦因残缺的南方集团军群20多万人马,在至少2比1的优势兵力和战场局面下,被德军打得大败。德军以有限兵力转入反攻后,大约粉碎了苏军52个师,俘虏75000余人,并重新占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这恐怕是朱可夫军事生涯中不忍回顾的战役。
28、就战略战役级指挥而言,无论是隆美尔,还是古德里安,都称不上是统帅级人物,在德军将帅排行榜中连前10名都挤不进去,他们只是优秀的战术家,而称不上战略家。
29、而朱可夫被称为二战苏军“名将中的名将”,不能小瞧他的指挥能力和军事综合素质,网文中对于朱可夫只会以多胜少的宣传是种误解,那是因为苏军的单兵素质和单位战斗力在1944年之前仍不及德军,质量的劣势只能用数量来弥补。但这不代表朱可夫的能力不够,他能够像“救火队员”一样被先后派往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显然是斯大林对其指挥能力的认可。
30、1943年,在经历了斯大林格勒的挫败后,德军已然元气大伤。此时,希特勒才再度启用古德里安,让他任职德国装甲兵总监,以负责装甲部队的组建和发展。在这一任期内,德军装甲部队情况一度有所起色,著名的虎式和豹式也相继投产。然而,不甘于失败的希特勒不顾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等人的异议,固执地发动库尔斯克行动。最终,德军正如意料的一样在库尔斯克凸角遭遇惨败,而古德里安与希特勒的矛盾也由此越闹越大,两人从此渐行渐远。
31、就古德里安的情况来说,首先,他是一名国防军将领,并不是纳粹党员。在希特勒疯狂实施犹太种族灭绝计划的时候,他曾站出来公开反对。尽管最终反对无效,但古德里安却会严格要求士兵,不准参与到屠杀行动之中。
32、以下几个战例就足以说明问题:第一次是救援保卢斯集团军的“冬季风暴”行动,曼施坦因居然指挥10几个师的德军,向朱可夫的83个师旅级作战单位发起反突击,一度接近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仅有48公里的地方,尽管功败垂成,也把苏军从上到下弄得非常紧张。然后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获胜后,朱可夫挥军追杀,试图一战摧毁德军南部防线。
33、1923年,一战中的骑兵小军官,德国陆军参谋部的古德里安上尉萌发了一个小小的梦想,他希望将来有一天,机械化部队能由勤务兵种变为战斗兵种。这在因循守旧的德国,无疑是一场军事革命。
34、历史研究者认为,正是古德里安的闪电战、坦克战等军事理论和实践,为纳粹德国称霸欧洲战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二战中,古德里安作为坦克专家,将现代陆上作战重武器坦克,充分运用到战场上,其意义一直影响到今天。
35、夫妻两人拥抱在一起,古德里安心里如释重负。
36、“闪电战”的创始人就是纳粹德国名将古德里安。鉴于古德里安对“闪电战”的贡献,人们又称他为“闪电战”之父。
37、对装甲兵的作战经验、武器装备、训练和组织进行分析评估(这点很重要,他有权视察和参观国防军和党卫队的所有装甲部队)。
38、那么,既然古德里安罪孽如此深重,那他为什么还会被无罪释放呢?
39、如果你把小胡子麾下诸将统统定义为战犯。不好意思,好名声的不止一个隆帅,曼斯泰因,古德里安的名声也不错,甚至被推许为“伟大军事家”。怎么能说隆帅“独善其身”?
40、这其实和个性有关系,技术军人出身的古大将身上有典型的工程师性格,更确切的说是底层技术工人性格。为人方正、对业务执着,且在业务范围内无比清高,不容质疑。业务范围外相对随和,却给自己划了不可逾越的底线。所谓底线是对自己有道德要求,不盲从,不捧臭脚,也不落井下石。用现代鸡汤文来说是个智商高,情商低的人。这样的人走哪都不受待见,却因为他是技术大拿而离不开他。我要反鸡汤文的就是偏偏这样的人会得一个善终,走捷径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赫尔曼·戈林。
41、然而作为与古德里安、隆美尔齐名的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一的曼斯坦因却没有成为战犯。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了原因其实很简单——与希特勒战略上的分歧。
42、古德里安是二战中德国名气最大的几位将军之一。德国陆军之所以能在二战前期驰骋欧洲战场,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古德里安提出的“闪电战”理论。他也是德军现代化装甲机动作战的奠基者,有人称他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43、发起战争的德国高官多达12人被处以绞刑,同时又有很多官员免于审判。德军的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就是其中之在他人蹲监狱受审判的时候,他却被宣布无罪释放。
44、1941年夏天,当年的古德里安少校带领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给伏罗希洛夫、布琼尼,铁木辛哥这些狂热的骑兵爱好者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历史用上百万苏联红军的鲜血证明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正确,而这代价似乎太过高昂。
45、古德里安在战争中夺走了上百万人的生命,有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46、古德里安作为一名高级军官,他一方面爱兵如子,常常轻松活泼地与士兵交谈;一方面,他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惜与上级对抗。事实上,他曾经多次与希特勒发生激烈的顶撞,导致希特勒愤怒地将他免去职务。
47、在1936至1937年,他写了一本名叫《注意——装甲兵》的书,书中阐明了他以后在战争中运用的坦克战术。在他任职期间,德国著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
48、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才华过于出众,也是古德里安没有被判刑的一个原因。众所周知,坦克在一战中才刚刚出场,在二战中立即就成为了战场的主宰。这也使得各个国家开始逐渐认识到坦克的重要性。
49、而在二战德军三大名将中,真正在战争爆发前后担任过高级参谋军官的,只有曼施坦因,他在担任集团军群参谋长之前,曾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军需长(副总参谋长),经过普鲁士传统的参谋业务培训,其战略战役策划能力毫无疑问是出类拔萃的。我们听说过进攻西欧的《曼施坦因计划》,可有听过什么古德里安计划和隆美尔计划?至于古德里安1944年的代总参谋长,简直就是小胡子的传令兵,他根本不能胜任。
50、外面传来汽车引擎的声响,玛格丽特赶忙去迎接。她惊喜的看到古德里安站在走道里,头发一根没少,只是一脸倦容。
51、对隶属于特殊司令部快速部队的后备部队和训练部队,以及野战陆军和后备军快速部队的院校及教导队拥有直接指挥权。
52、显然这种人,希特勒是不太喜欢的。最终曼施坦因被解职!
53、在二战战犯的审判标准里,是否参与了纳粹种族灭绝的计划,是否在战争中大量破坏了生活生产设施,以及是否虐待、屠戮战俘,都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54、尽管在莫斯科战役失败之后,古德里安曾被撤职,过了一年多的闲散生活。但在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后,古德里安又重新踏上了苏德战场。
55、阿尔弗雷德?约德尔(1890年5月10日-1946年10月16日)是一位纳粹德国的军事指挥官,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德意志国防军最高统帅部(OberkommandoderWehrmacht,简称“OKW”)作战部长,成为威廉?凯特尔的副手。在纽伦堡审判中他被判为战犯,处以绞刑而死;却在行刑六年后,被撤销了于纽伦堡被指控的主要罪行,宣判无罪。
56、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德国陆军大将,军事家、理论家、战术家,闪电战的创始人。二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适用于现代化战争的推动者,在古德里安的努力之下,德军建立了当时最优秀的装甲部队,几乎战无不胜。他的战术理论,极大推动了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战术理论。古德里安与隆美尔、曼施坦因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
57、第三次的库尔斯克战役,严阵以待的朱可夫还是在南线被德军实现了突破,霍特的装甲集团军已经取得良好战果,那正是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方向,所以也正是曼施坦因强烈反对中止战役,因为他的进展最为良好。第四次的“切尔卡瑟包围圈战役”中,朱可夫判断被合围的胡贝第4装甲集团军一定向南方撤退,而曼施坦因却巧妙地命令胡贝从西南方向逃出生天,高下立判呐。
58、在二战后期,曼施坦因逐渐被希特勒所疏远,由于希特勒这个人对战争有着极为强烈的掌控欲望,对战争总是有着自己的想法这就不免与曼施坦因在战略上出现分歧。
59、好吧,其实我看的是港译和台译版,在内容上删减的少了一些,但其实这本回忆录从原文出版就是被删过的,因为里面宣扬了纳粹思想。不管给删成什么德行吧,总之古大将并没有鄙视希特勒,即使他写书的时候元首已经挂了有几年了,相对于“甩锅王”曼斯坦因,他对希特勒的评价可以认为公正。
60、战后,除了“战争狂人“希特勒自杀,纳粹的那些得力干将,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其中被判处绞刑的就有十二个人:
61、我们仅就以他们共同担任过集团军司令一职来简单的对比下,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初期叫装甲集群)在苏德战争初期一系列的合围战中表现突出,完全体现了闪电战的精髓。他的装甲师马不停蹄,完成了数个大规模的包围圈,大量的整建制苏军遭到歼灭,尤以基辅合围战最为著名,此战古德里安的集团军便是作为钳形攻势中的其中一个铁钳顺利的夹住了苏军主力。对于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则不得不提堪称经典战例的克里木战役,这里既有传统的阵地战,还有攻城战、登陆战、反登陆战,而且战场相对封闭独立,完全由曼施坦因一人来指挥,而不受其他的干扰,最终他以劣势的兵力围歼了优势的苏军,一个步兵集团军在一个战役中歼灭30多万苏军的情况在整个东线战场也是极为罕见的。
62、在他看来,苏联地域庞大,摧毁掉的资源,很快会获得补充。而德国国土狭小,生活、工业设施一旦摧毁将会很难恢复。这样的举措不仅,阻止不了苏联,一旦遭到苏联的报复,将会伤害到德国的根本,这是绝对不能碰的事。
63、李德哈特著书一生从未提兵战阵,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死于大清洗,罪名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他以压缩骑兵开支、减少骑兵数量为代价建立装甲兵团。
64、1922年,古德里安被国防部调往运输兵总监部任职,并派往慕尼黑第七摩托化运输营实习。在这一岗位上,古德里安接触学习了大量有关于摩托化的知识、并萌生了以摩托化装备将步兵部队“装甲化”的想法。之后,古德里安在各类军事著作及一战各场坦克战等战例中汲取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装甲作战理论。
65、任何一个军事爱好者,都会迅速做出上述回答。
66、事实上,早在波兰战役时,古德里安就体现出了对希特勒的不满;在德军重返莱茵兰地区后,古德里安就开始反对希特勒的扩张,认为希特勒应该学会“持盈保泰、适可而止”;而在对苏战争中,古德里安更是强烈反对希特勒对待俘虏的政策;当希特勒干涉中央集团军群的军事行动、固执地发动库尔斯克战役等事件过后,其刚愎自用更加使得这位老派德国军人深感不悦,两人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也一再加深。
67、在之后的西线战场,德军以同样的闪电战战术击溃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将英国军队赶回了本土。
68、汉斯?佛兰克(1900年5月23日--1946年10月16日)德国驻波兰占领区总督,纳粹首要战犯。1923年加入纳粹党。1939年被任命为德国驻波兰辖区最高行政长官,在任期间,参与大肆屠杀和残酷奴役波兰人,并积极推行灭绝犹太人的计划。纽伦堡审判中,弗兰克以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被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6日处刑。
69、什么是“闪电战”?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闪电一般的速度突然打击敌人。敌人遭到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往往丧失士气,很快就陷于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