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
1、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萧伯纳)。
2、妙退英王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成名之后,门庭若市,使他苦于应付。一天,英王乔治六世前去访问这位文豪。寒暄之后,出于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的悬殊,两人很快就沉默无语了。萧伯纳看英王还没有离去的举动,便慢慢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然后一个劲地盯着表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辞。事后,有人问他喜不喜欢乔治六世,萧伯纳饶有风趣地微微一笑,答道:“当然,在他告辞的时候,确实使我高兴了一下。”
3、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更有意义。——萧伯纳
4、人生最大的感叹是:年轻的激情是从未实现;年老的追忆是从没发生。勇气是青年人漂亮的装饰。假若人生下来就是中年,然后再渐渐年轻起来,那样,他就会珍惜一切时光,决不会再无谓的事情上消耗自己。风华正茂夜晚给老年人带来平静,给青年人带来希望。——萧伯纳
5、萧伯纳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出的代表之是现代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批评家,是18世纪以来英国最重要的散文作家,现代最优秀的戏剧评论家,音乐评论家,政治、经济、社会学等方面的卓越的演说家和论文作家。
6、Theliarspunishmentisnotintheleastthatheisnotbelieved,butthathecannolongerbelieveanyone.
7、萧伯纳又是乐天派,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家园被毁,生灵涂炭的残酷战争,但他始终坚信人类精神向前发展的可能性,人类会变得更好,更有光明的前景,更有仁慈之心灵。这样的理念同样在多部作品中有所体现,《人与超人》中,萧伯纳借用代言人唐璜:“我告诉你,如果我能想出什么比我自己更好的东西,我在想方设法实现它、或者为它扫清道路之前,是不会轻松自在的。”
8、Self-controlisthestrongestinstinct.
9、理性的人让自己适应社会,非理性的人总是坚持让社会适应自己,所以所有的进步都得靠这些非理性的人。
10、由于萧伯纳闻名于世,因此人们常把他简称为Shaw,例如:
11、萧伯纳很喜欢自己驾驶汽车。一天,他一边开着汽车,一边和坐在旁边的司机谈起他新近构思的一个剧本来。突然,司机一句话也不说,就从兴致勃勃的萧伯纳手里夺过了方向盘。
12、说实话,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萧伯纳灯塔这个橙色款的,所以到底用哪个墨水我也是犹豫了半天,最后选择前一段时间刚刚试色评测的仲林的浮世绘钢笔彩墨,歌磨梅紫。 (萧伯纳)。
13、萧伯纳:一个社会的批判者,一个生命力的歌者
14、无论是后世清高读者对其“艺术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理念嗤之以鼻,还是喜读萧伯纳毒舌风格的读者,萧伯纳戏剧自有其独特光芒,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其巅峰作品《圣女贞德》是萧伯纳于1923年完成的历史剧,作家也是凭借这一剧作获得了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15、整个住宅就像一条即将触礁、沉没、破裂的船,失去了方向也没有什么依靠,象征着走向末路的英国与西方文明社会。
16、萧伯纳一生写过超过60部戏剧,擅长以黑色幽默的形式来揭露社会问题。1926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192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AlanLerner曾改编其喜剧作品《卖花女》成音乐剧《窈窕淑女》,该音乐剧又改编为好莱坞同名卖座电影而家喻户晓。
17、1920年此剧在中国上海演出,但由于社会、中国戏剧传统、改编的脚本、演员、看客、本钱家与剧院的性质等方面原因,首次开演票房支出昏暗,尔后的三次试演也不尽善尽美,但影响对后来中国戏剧产生了一定影响。
18、演出时长2小时30分钟(含20分钟中场休息)
19、富翁更加好奇了:“那么,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20、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
21、第三幕,4个月后李克奇斯突然来访.屈兰奇得知自己的收入同样来自萨托里阿斯,于是抛弃了原来的想法同白朗琪结了婚,而且还同他的岳父合伙做买卖,用牺牲公共利益的方法发财致富.作品剥掉了“上等人”体面的外衣,揭露了其残忍贪婪的本质。
22、在‘发生误会的局面’创造好了以后,你就把情节的“顶点’放在最后一幕和前一幕的结尾,这里就是剧本中发生误会的局面开始出现的地方。你在剧本中要通过仆人、律师、及其他低级身份的人物的对白,详尽阐明误会的局面将会怎样形成,又把剧中人物向观众作必要的介绍。这样剧本的第一幕就完成了。最后一幕当然必须把发生误会的局面彻底解决,而且在大体上尽力使观众满意地走出剧院。
23、他对“锡兰”人的评价直接反映在了剧作《触礁》(1933)中年长的僧伽罗绅士加弗纳·潘德拉纳什的一席话中,他在谴责了英国人是野蛮人以后,继续说道:“看看你们的脸,再看看锡兰的我的人民的脸,这是人类的发源地。你能看到出自上帝之手的人,他们的所有特征都留有这位伟大的原创者明确无误的印记。你能看到眼睛里反射出宇宙光辉的女人。”
24、由于它不同寻常的结构和标志着艺术技巧新方向的象征主义手法,《人与超人》已成为当代英美批评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25、《凯瑟琳女皇》的情节安排也出乎人们的预料。在俄国历史上与彼得大帝齐名的凯瑟琳拥有治理国家的非凡能力和强大的外交手腕。她自诩为“欧洲最开明的君主”,下令出版西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跟伏尔泰、狄德罗等人保持通信联系。她提倡文学艺术,还亲自编写过剧本。但萧伯纳说,他对女皇的“文治武功”毫无兴趣,也未读过她的作品,令人着迷的是她的复杂性格。“他在写俄罗斯伟大的凯瑟琳女皇时,侧重点并不在于这位德国公主如何嫁给未来的彼得三世,又如何在他死后成为女皇,以及她的种种功绩和所遭受的种种恶名等等。”[5](P.108)这部四场独幕剧围绕一个英俊魁伟的英国青年军官在俄国皇宫的遭遇展开戏剧冲突。因为凯瑟琳女皇希望了解美洲叛乱的情况,英国大使派曾在平叛军队服过役的轻骑兵上尉埃德斯特斯敦前来描述战事、听候调遣。已经订婚的埃德斯特斯敦惊恐于女皇对他的喜爱,想赶紧跟未婚妻一起离开俄国,但皇宫侍卫们把他捆绑起来带回去扔到了女皇脚下。女皇喝退了所有卫兵,用脚趾不断去戳埃德斯特斯敦的肋骨,使得怕痒的埃德斯特斯敦发出一阵阵歇斯底里的尖叫。埃德斯特斯敦的未婚妻冲开卫兵的拦阻闯进了密室,当她发现未婚夫经受的竟是这样的“严刑”时,“又是嫉妒又是厌恨”。[6](P.93)埃德斯特斯敦哀求凯瑟琳“可怜可怜我”,“放了我吧”。在埃德斯特斯敦走出视线之后,凯瑟琳“紧握双拳站起身来,闭着眼睛仰天高举双臂”。波将金扑倒在她的脚下:“我应该为您对他做些什么?活剥他的皮?割掉他的眼皮?……”凯瑟琳“睁开眼睛”:“什么也不要做。不过,啊,如果当初我能够让他做我的——我的——我的——”
26、萧伯纳不仅是20世纪交际时期有名的文学家,还是一名颇为幽默的生活学家,他生活中的很多故事,都是值得人们品味的经典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