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案
1、你还能说出身边令你感动的劳动者吗?简述其中几个人物的事迹。(学生讨论回答)
2、人民处于苦难的时候,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引领着变革的浪潮,这也是中华民族另经磨难却始终未倒的源泉。
3、(2)“国家发展是大人的事,所有大人都应该努力工作。”
4、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
5、(释义):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6、爱国意味着你必须时时忍受着克服弱点的痛苦,把自己变成一个受人欢迎和令人尊敬的中国人。
7、面对鸦片奴化中国百姓、和大量白银的流失,林则徐站出来大呼: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
8、祖国是一棵常青树,我是树上的一片叶,树壮则叶茂。
9、八上1《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课件+教案+视频
10、我们熟知的诸葛亮,就是典型的例子。在穷时先独善其身,住在隆中韬光养晦。在他给儿子的《诫子书》里就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也就要通过来修养身心,培养品德,才能够明志、致远。此后,受三顾之邀出山辅佐刘备,为汉室重兴,天下平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第九)。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1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家国天下的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都有为国为民的强烈责任意识。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也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有着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13、人民处于苦难的时候,总有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引领着变革的浪潮,这也是中华民族另经磨难却始终未倒的源泉。
14、提示:图一—首次亮相的红“复兴,是中国最新一代的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从“洋基因”到“纯中国”,中国标准占84%;图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图四—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待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案)。
15、6班周圣哲:校运动会上我能破2个校纪录,都来自于坚持和努力。时光不负少年,坚持去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我的爱国音。
16、 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兽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17、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18、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它们只是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20、A.国家发展是国家领导人的事,与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
21、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22、提醒一下各位,历史上不乏那些借着“亡天下”之名,发动无辜民众,以图“保其国”的案例……
2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我国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所释,当时清军突破山海关进入中原大地。
24、 爱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吾辈有责。
25、明确历史的发展、国家的成就人民用劳动创造的,懂得劳动者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懂得发扬实干精神才能创造新的辉煌,明确青少年要担负起历史重任
26、活动二:劳动者的身影(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
27、过去,无数的革命先辈为了祖国的解放而浴血奋战,英勇献身,今天我们青年一代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一切。国家的未来属于青年,青年一代对国家的兴亡有特殊的责任。
2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想这句话可能有许多人误解了。
29、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30、 责,是与自己的本职、本分挂钩的。无论是责有攸归还是责无旁贷,都是说自己应尽的责任不应该推卸。当官避事平生耻,为官不仅要做事,还要敢于担责、勇于负责,避免敷衍塞责,做到履职尽责。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有权必有责。如果占着职位而不尽职做事,便是尸位素餐,就应该被追责问责了。对此《孟子》说:“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有官职的人,如若不能恪尽职守,就应该退位让贤;有进言职责的人,倘若不能提出有用的诤言,也该让开位子。
31、祖国是一片广袤地,我是地里的一棵苗,土厚则苗壮。
32、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33、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34、②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35、首先,“穷”与“达”的标准是什么?指的是金钱还是思想知识?
36、(1)要发扬实干精神。把中国梦变成现实,创造未来的美好生活,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37、其次,穷人就不能为社会做贡献吗?那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是相矛盾吗?
38、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39、活动尾声,负责人周世津总结到:“生逢其时,责任在肩。青年是面向未来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40、八上第二单元复习课件+单元测试题+知识清单
41、提示: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的贵州遵义老支书;谢海华、谢芳——30载濡沫相惜的“中国好人”;王珏(兰小草)——海岛医生匿名捐款15年;刘锐——守卫祖国海疆的轰6K“超大胆”机长;西藏玉麦人——半个多世纪坚守祖国雪域边陲;杨科璋——五楼坠落仍紧抱孩子的烈火英雄等等。
42、1班王筱涵:小学六年里,我在自律中越来越优秀,我希望成为祖国新时代的好少年,这就是我的爱国音。
43、 (3)“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提出维护社会道德,保天下人人有责。
44、八上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课件+教案+视频
45、那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如何去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呢?
46、活动伊始,负责人周世津向同学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并通过PPT与短视频向同学们讲解了“青春”与“责任”的关系。随后,负责人周世津组织同学们交流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47、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48、八上1《认识总体国安安全观》课件+教案+视频
49、 提示:我们应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中获得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直接经验的支持,理论不能失去实践基础,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前提。在初中阶段,应该以学习知识为主,夯实基础,为未来参与社会实践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5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单元开启后,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用行动践行了责任打卡,唱响了巴蜀娃的爱国音,涌现出了一个个责任小榜样。
5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人们熟知的名言,现在常有人把它说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词之改,看似无伤于原意,其实是丢掉了原话的根本精神。
52、已经到了近20世纪,虽然时代在变迁,也经历了几百年,可是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并没有消退,在面对国家危机。
53、“达则兼济天下”中的“达”,是什么意思?是发达成亿万富翁?当了大官?这都不是,否则,那不是限制接济别人吗?
54、本周是四单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总结课,旨在总结小单元主题活动期间做了什么,做得怎样,亮出不同年级的责任榜样,讲述榜样的责任故事,用榜样引领、带动更多学生践行爱国责任担当,升华爱国情感,树立报国志向。
55、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天下的兴亡是直接关于仁义道德的盛衰,如果仁义道德不能发扬光大,人们失去了修身的道德标准,国家之间就会陷入战乱,人民之间也会纷争不断,那么天下就将走向灭亡。
56、他发挥艺术特长,积极参加学校“心语合唱团”,并担任高声部声部长。他积极参与学校阅读节、运动会、艺术节、数科节、开学典礼等活动,并多次担任活动主持人;他还参与了2022年春重庆市开学第一课录制,传播科技强国知识;他不吝分享、积极宣讲红色故事,还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加烈士墓祭英烈的活动。他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少先队员当然要释放正能量!”
5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58、你真的能够在主流媒体灌输下,分清亡国跟亡天下么!
59、唇枪舌战:开展一个课堂小辩论活动,论题分别为:
60、宁允展和他的工作团队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6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我们的民族,对我们的国家永远有警示作用。
62、爱国是公民必须拥有的道德情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部分。爱国是各族人民重要的精神支柱。
63、匹夫对世界的兴衰负有责任,这不仅体现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个人责任精神,也体现了每一个中国后裔强烈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说是儒家入世积极精神的发展,即“达目的,则利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摘自屈原《长期利益掩盖下的眼泪和哀悼人民生活的艰辛》;去蔺相如“先是民族危机感,然后是个人仇恨”;致《有数千广厦,燕》“光是我家就足以被冻死”;对范仲淹来说“先忧后忧,后乐在其中”,“不要为事情高兴,不要为自己难过”。至此,中华民族的脊梁精神被学者们延伸到了每一个华夏子孙身上。
64、此句出自出自《孟子》中《尽心章句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65、祖国是一片蔚蓝天,我是天空里一只鸟,天高任鸟飞。
66、(3)“国家发展是每个人的事,中学生也有责任。”
67、(2)要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担负起历史重任。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68、出自: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原文:
69、而对于那些企业家,比如说马云、王健林等,他们对于社会有更多的社会责任,需要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作出种种的慈善行为。
70、课程即生活,课程即生态。基于儿童心智发展的心语巴蜀课程,本期开学典礼担当着心智德育课程第四单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开启任务,旨在回归学生真实的完整生活引导学生从历史传承和当下时局中解读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从而认识和理解不同时代下践行爱国责的不同表现,并把自己的未来和祖国的明天紧紧地联系到一起,立下自己的强国志。
71、在顾炎武提出的几百年间,梁启超将其归纳为成语:“国家兴亡,匹夫无罪”。犹记百年前,深陷苦难深渊的中华民族,残喘着寻找生的希望,面对列强的蚕食与瓜分,孙中山第一个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霎时间,弥漫在武汉三镇的烽火硝烟,让只敢跪着爬行无辜百姓看见了曙光,孙中山将自己个人理想融入革命洪流之中,在时代的使命中铸就了个人生命价值的永恒。
72、提示: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73、6班李星玥:我把坚持当作爱国,遇到困难时不放弃。
74、希望更多的人能支持我们古圣先贤的文化复兴。
75、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76、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77、顾炎武是清初杰出的思想家,他认为,其实每一个朝代都一样,如果像上一个朝代一样,灭亡之后只是换了一任皇帝,生活方式和统治思想方式不变,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灭亡。和汉族统治不一样的是,如今还需要考虑满人的生活方式、思想。
78、当民族遭受外族骚扰甚至侵略,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义不容辞,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职责。
79、 提示:都是劳动、是为国家做贡献;不同点:工种不同、学历不同、技术不同、贡献不同
80、这都是中华民族的古人一种爱国爱民族的传统精神。
81、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反映的是个人的一种精神。是创造美好社会价值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只能是提高自身的修养,提升自身的个人精神世界,让自己不因穷而贱,在有能力的时候不光能提升自己,推己及人,也帮助大家呢,共同提高,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处事之道。
82、“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83、顾炎武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提出了“保其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老百姓是可以不管保国的事的,说的再直白一点,那就是政权的更替那是当权者的事,跟小老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既得利益集团需要拿命去守护,因为一旦更替,他们除了利益,可能连命都不保,所以“殉国”只适用于食肉阶层,食草阶层既没有“殉国”的必要,更没有“谋之”的资格。
84、1班朱益民:我把诚信当作爱国,做诚实的巴蜀娃。
85、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86、 把国家的安定,政权的稳固,建立在进行教化,提高人们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是中华文化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大智慧和优秀传统。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又说足食、足兵、民信三项立国的要素,必不得已而要去其则去兵、去食,“民无信不立”。《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孟子见梁惠王说“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指出“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都是强调人们的道德自觉和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立国之基。顾炎武明确地区分保国和保天下,并说明二者的关系,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挥。
87、崇尚劳动,感受历史进步、国家发展第劳动者创造的,尊重劳动者;积极发扬实干精神,主动承担历史重任
8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89、译文:“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换个王帝,国号。而仁义道德得不到发扬光大,统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间也纷争不断,是天下将灭亡。保国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掌握权力的人去谋划。但是“天下”的兴亡,则是低微的百姓也有责任。
90、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91、这个被称为国士的老人虽然出身医学世家,却在毕业后下放农村锻炼、烧过锅炉,毕业十一年,都没有从事医疗工作。直到被父亲说:“三十五岁了,真可怕……”的时候,才开始发奋。出国留学时被导师轻视,他以精彩的演讲完美亮相;为了做研究,他从自己身上抽血检测、把自己当成小白鼠一样亲自吸入一氧化碳来实验。就是这样,在穷时独善其身的人,在两次疫情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92、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