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名言有哪些(文案精选41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09 09:22:42 浏览59

诸葛亮的名言有哪些

1、周瑜是被自己气死的,诸葛亮根本没气他----马云

2、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诸葛亮的名言有哪些)。

5、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

6、4)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诸葛亮(诸葛亮的名言有哪些)。

7、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8、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三国·诸葛亮

9、观日月之行,不足以为明;闻雷霆之声,不足以为听。故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

10、  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11、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12、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13、不恃强,不怙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惧,见利不贪,见美不淫。

14、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三国·诸葛亮《答法正书》。

15、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

16、13)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18、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19、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20、诫外生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忽田仲)〔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於美趣,何患於不济。(不)〔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窜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九。

21、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译文)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22、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23、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

24、审天地之道,察众人之心。——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25、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26、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27、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

2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9、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30、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不能皆坚固也,处之而已也(诸葛亮《兵法》)。

31、1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2、  迫而容之,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卑而骄之,亲而离之,强而弱之。

33、怒不可以复悦,喜不可以复怒,故以文为先,以武为后。先胜则必后负,先怒则必后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3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35、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3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7、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与司马懿对於渭南,并约吴国共同发兵。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

38、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摘自《便宜十六策·察疑》

39、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40、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合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诸葛亮《又诫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