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珍惜时间的谚语
1、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
2、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战国楚·屈原
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古代谚语
4、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5、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表示珍惜时间的谚语)。
7、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8、时间是一条金河,莫让它轻轻地在你的指尖溜过(拉丁美洲)
9、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10、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11、关于秋天的词语:金秋时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橙黄桔绿、稻谷飘香、丹枫迎秋、秋风萧瑟
12、婉约派词人代表: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
13、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15、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16、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17、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8、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徐特立
19、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20、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人在青春,花在盛夏。
21、利用寸阴是任何种类的战斗中博得胜利的秘诀。——美国
22、我不能再去拿未来跟时间去赌,是时候与时间为敌了。
23、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24、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有一回,他为了创作一部新作品,便紧张地投入了工作中。可是,外面不断有人来邀他去赴宴,出于礼节,他不得不去,为此浪费了好多时间。最后,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又把胡子剪掉,再把剪子扔到窗外。这样,他就不好出去会客,不得不留在家里。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埋头创作,把又一部巨著奉献给人们。他把这种办法称之为“合理的方式”。
25、除了有争分夺秒的惜时之心,季羡林还有巧用时间的妙法。季羡林在几十年间养成了一段时间内从事几种研究的习惯,不喜欢单一做事。这种歇活不歇人的办法,季羡林屡试不爽,《罗摩衍那》就是他用这种翻来覆去磨过的刀子翻译完毕的。
26、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三峡天下雄,剑门天下险。
27、许广平在回忆鲁迅时说:他常常一点一滴地积累时间学习,成天东家玩玩,西家坐坐,说长道短,是他所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时候来谈天了,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说:“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28、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29、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云流水。
30、◆ 2021年,若你在教师岗位上继续奋斗,请记住这4点忠告!
31、丢掉黄金能够找,失去光阴无处寻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32、谁吝啬时间,时间对谁就慷慨。——俄罗斯谚语
33、有一次,几个物理学家想让爱因斯坦休息一会儿,约他去看戏。爱因斯坦头也没抬,冷冷地说:“我没有功夫去看戏。”朋友们苦苦相劝,爱因斯坦语重心长地说:“等你们活到60岁的时候,就会珍惜由你们支配的每一个钟头。
34、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35、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冬去春来,天回地转,稍不留意,岁月就会从你身边悄悄溜走。它不会给延误时间的人以任何宽恕,也不因任何人的苦苦哀求而偶一回顾。它能使红花萎谢、绿叶凋零;会让红颜变成白发,让童稚变为老朽。
36、————《乐府诗集》 谁吝啬时间,时间就对谁感慨。
37、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秒钟虽然不长,却构成永恒长河中的伟大时代。——弗莱彻
38、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白头吟》
39、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40、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41、带反义词的成语:远近闻名、轻重倒置、左右为难、黑白分明、舍近求远、因小失大、头重脚轻、积少成多、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大同小异、小题大做、大呼小叫、左膀右臂、前因后果、前仰后合、大惊小怪、南辕北辙
42、想要有空余时间,就不要浪费时间。——富兰克林
4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