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文案精选94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07 09:08:37 浏览59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

1、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解读)

2、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3、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4、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5、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6、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

7、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0、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11、2三家者以《雍》彻撤。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1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5、(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6、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17、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9、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0、试译:鲁定公问:“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孔子说:“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21、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22、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

23、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24、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5、孔子关于利、命、仁的其他论述及其思想的现实意义

26、字词解释: 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27、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28、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措诸直,则民不服。”

29、试译:孔子说:“射礼的要旨不在于中靶,动用劳役也要各尽所能,这是古代的规矩。”

30、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1、“克己复礼”中的“克己”并不是克制、约束的意思。“克”的意思在此为能、能够的意思。孔子教学生因材施教,颜渊是孔子学生里面最没有欲望的。(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对于一个最没有欲望的学生你跟他说你要克制欲望这不是搞错了吗?如果前面“克己”讲成克制自己的欲望,后面“由己”讲成要由自己来做。这不是矛盾吗?难道是将一个自己分两半,一个是不好的自己要克制,一个是好的自己要由己?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孔子非常认真看待颜渊请教是仁这件事,而孔子的回答也一定是孔子一生学问的精华,就是把人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32、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33、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5、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3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7、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38、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39、(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40、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41、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2、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4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4、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45、试译:子贡问:“贫穷却不讨好人,有钱却不小看谁,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不过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子贡说:“《诗经》上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叹道:“赐啊,现在可以跟你聊《诗》了。告诉你一点,你就联想到别的东西。”

46、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47、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4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9、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非但不能自省,还自欺欺人,觉得都是别人的过错,自己只是受到了牵连而已。对于这种人而言,他们很难会正视自己的错误,更不希望有人将他的缺点给揭露出来。对于别人的批评,大多会采取文过饰非,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就像已经发现了堤坝上的裂缝,却不进行修补,只是在上面涂上一点水泥将缝隙掩盖住。从表面上看,堤坝仍是完美无缺的,但在洪水猛烈地冲击下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50、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1、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52、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53、试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办事勤快但说话慎重,向有道之士请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54、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55、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56、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说,同悦,愉

57、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59、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60、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6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4、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量广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65、(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66、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67、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68、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69、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70、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71、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72、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73、(扩展资料)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来源于《论语》的第十二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孔子用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篇文章里关于任的论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克己,第二方面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既定的规矩。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7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75、(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76、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7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78、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79、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8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81、★阅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以一当含金量极高的文化阅读;

8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3、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84、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85、注释:有:同“又”立:站的住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86、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不仁义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飘浮的云一样。”

87、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88、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9、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90、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9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92、(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解读)

93、试译:孔子说:“禘祭大礼,从开头献酒完毕后再往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