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高中(文案精选66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04 10:25:51 浏览59

论语十二章高中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论语十二章高中)。

3、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特别警示:“于”不要误写成“与”)

5、(助记)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饮食与居处。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上。

6、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第三则)

7、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0、(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4、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5、《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河中石兽》《十五从军征》《登幽州台歌》《木兰辞》《黄鹤楼》(崔颢)《卖炭翁》《满江红》(秋瑾)《南乡子》(神州)

1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注释:三人:几个人,泛指多人。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1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20、河中石兽|一棵小桃树 |驿路梨花 |骆驼祥子

21、(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2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3、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4、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6、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2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8、孔子说:“只学习却不去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去学习,就只是会疑惑。”

29、                —改编高中《论语》十二章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壅也》)

3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4、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35、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36、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37、 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相辅相成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38、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反面论证)

4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人处事)

41、孔子说:“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了一直坚持的理想。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

42、《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

43、第一章: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44、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5、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6、    一言:一个字。行:奉行。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喜欢,想要(做的事)。施:施加。其:大概

4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多学《诗经》,因为学《诗经》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诗经》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48、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49、《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东汉列为“七经”之(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50、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所学者何?先学书本,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再学他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5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3、 时间的脚印 | 藤野先生 |飞天凌空 |回忆我的母亲

54、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5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56、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5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9、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达,也必须使别人通达。 

60、注释:①川:河,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6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63、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特别警示:“己”和“已”要分辨清楚)

64、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6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