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读的文言文
1、 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2、
3、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4、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5、(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7、释义: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唐朝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9、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10、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1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2、①就闾里士人家( )
13、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14、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15、译文: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16、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
17、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自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膏油,指点灯的油)以继晷(晷:读guǐ,日影,比喻时光),恒兀兀(恒兀兀:勤学不止的样子)以穷年。”他读书学习时,经常是口中不断地吟诵着《六经》,手中不停地翻阅着各种典籍,从点起油灯一直学到天亮,就这样夜以继日,一年又一年。
18、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9、
20、及稍长,而家贫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21、译文: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
22、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23、范仲淹食粥心安 柳季论“宝”顾荣施炙 田真兄弟陈遗至孝 孟母三迁杨修啖酪 岳飞破拐子马张飞横矛当阳桥 晏子谏杀烛邹唐太宗觅人才 文徵明习字法大于才艺 樊重种树一字师 刘宠任会稽守天敌 姜从树生葛洪苦学 陈涉有鸿鹄之志李勉埋金 苏东坡焚屋卷李勣煮粥侍姊 孟母不欺子岳柱八岁指瑕 裴行俭粮车伏兵赵广誓死不屈 姚坦直言血山智永与“退笔冢” 王安石改诗释车而走 奇鹰越人养狗 宗悫乘风破浪子路始学 刘庭式娶盲女刘氏善举 墨子怒耕柱子曹冲智救库吏 管仲巧用老马之智苏武牧羊北海上 陆贾说汉高祖张齐贤明察 拷打羊皮定案越人溺鼠 东施效颦蒲松龄博采 唐临出囚唐太宗吞蝗 吕蒙正不记人过点石成金 乌鸦喜谀班超投笔从戎 诲学路人献雉 崔篆平反
24、亭亭如盖的不仅仅是庭中的枇杷树,还有一个痴情男人蓊蓊郁郁的思念!
25、而且抓住萤火虫之后,要将萤火虫放在白绢口袋中,借助萤火虫的光看书。这就说明这种白绢口袋是一种透光性很好的织物。一般这种织物的工艺和工序十分复杂的,不是这种连灯油都买不起的贫困人家能够用得起的。
26、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7、最大的可能就是,当时的车胤和孙康的确是家庭贫穷,他们二人都通过各种方法苦读多年,最终通过读书而功成名就。他们的后人或者后世人为了激励家里子弟刻苦学习,所以编造了这个故事,希望子弟们向他们学习,以此为榜样。
28、郑人买履 丁谓一举三得
29、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30、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3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32、 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33、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县,县令某墨③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④之。”曰:“爇而不能燃也。”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34、
35、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36、归有光在散文方面主张继承唐宋古文的传统,他善于通过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琐事的描述,寄予自己深切的情感。《项脊轩志》和他的《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都有着活灵活现的生活真实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3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戢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8、白话文: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抄写还没完成,就可以背诵这本书了。
39、艰苦卓绝卓绝,超乎寻常,达到极点。坚韧刻苦的精神超乎寻常。《宋史·邵雍传》中记载:邵雍读书的时候,非常刻苦。冬天读书时不生火取暖,夏天读书时不扇扇纳凉,即使汗流浃背也如醉如痴地继续读书,晚上也常常读书到深夜。这样一连过了几年,他终于功成名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博闻强识之人。
40、(译文)欧阳修四岁时失去父亲,家里没有钱财。他的祖母用芦苇秆在沙地上作书画,用来教他写字。〔让他〕多诵读古人的篇章,使他学会写诗的方法。到他年龄大些,然而家里没有书可以阅读,〔他〕靠近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或者进行抄写摘录。抄写还没有完毕,然而已经能背诵这本书。以至于白天黑晚忘记吃饭睡觉,只有读书是公务。他从小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41、读过短文,司马光刻苦读书的一幕幕一定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文首先记述了司马光勤学苦读的情景,说明了“用力多者收功远”的道理;还引用司马光说的话“书不可不成诵”,说明了“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的道理。赞扬了司马光的好学精神。
42、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给别人洗衣服、做针线活来维持一家生活。到了入学年龄,欧阳修家贫不能入塾,只得跟母亲学习。他把细沙倒在院子里当纸,把芦苇杆当笔。欧阳修跟母亲日日学字,接受训蒙教育,过了一段时间,欧阳修就可以阅读一些书籍了
43、 (注释)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44、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5、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6、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47、欧阳修苦读是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讲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词人欧阳修在“四岁而孤,家贫无资”的环境下,从小至大,“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的勤学故事。
48、《司马光好学》一文中“司马光”与“众兄弟”的对比;《桓荣勤学不倦》“元卿”与“桓荣”的对比;“桓元卿”前后态度的对比。这些都是让人物形象更鲜明的“妙招”所在。
49、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50、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
51、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52、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53、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欧阳修的母亲还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