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思维导图
1、《琐记》是散文集《朝花夕拾》第八篇文章,作品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2、《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3、 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朝花夕拾思维导图)。
4、☞2020秋统编版7-9年级上下全册教案课件
5、鲁迅在百草园里描绘的就是儿童在自然环境里的极乐世界。在作者笔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生命世界,连那青青的野草丛里,也氤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故事极有声色,但见金光闪闪,风声飒飒,鬼影幢幢,妖气重重,恐怖极了,又生动极了。
6、☞7-9年级重点必背古诗文全汇总!(可下载打印版)
7、在技巧上看,这一插话是转叙事为描写,别开生面地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园一渗入人情,就更其魅人了,这实是一记妙着。
8、☞预习|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教案、单元检测、同步练习、期中期末试卷等材料)整理完毕,免费下载
9、《回忆鲁迅先生》包括三个部分:休闲娱乐、工作习惯、生活琐事。休闲娱乐:开玩笑、看电影、翻书休息。工作习惯:深夜工作、病中工作。生活琐事:吃鱼丸、看信、包书。
10、又说,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11、在“百草园”里,鲁迅盼望去看迎神赛会,但看过后又有些失望;想到东关看五猖会,却被父亲阻挠并强迫背诵《鉴略》。在乡间迎赛神会上,看“无常”表演,最愿看的是活无常。
12、☞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建议提前掌握!
13、《父亲的病》选自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14、《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15、看到猴子在翻滚,母象向她打招呼。虽然她经常微笑,但她感到不舒服甚至悲伤。她认为这些多余的聪明总比没有好。
16、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17、《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18、☞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19、通过使用iMindMap的思维导图制作功能,我们就完成了如图8所示的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制作,可以看到,人物的关系与特征都变得相当清晰。
20、作者的朋友,名字唤作范爱农,出自散文《范爱农》,是一名觉醒的知识分子,想冲破黑暗社会,投身民主革命,但却饱受迫害,潦倒一生。
21、《无常》是鲁迅在1926年7月撰写的文章,发表在半月刊《莽原》第一卷第十三期。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22、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以及《范爱农》这10篇文章,下面让我们分别来看看它们的思维导图。
23、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24、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25、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26、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在当时充满偏见的日本社会中,仍对作者倍加爱护。
27、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28、☞苏教译林版初中英语7-9年级(上下册)英语全册单词课文跟读音频(全)
29、根据“迅哥”对《回忆鲁迅先生》的理解,从中看到了三个部分:休闲娱乐、工作习惯、生活琐事。
30、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31、他不会咬死的。他必须玩,放开,抓住,抓住,放开。他会一直吃到玩腻为止。这和人们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是一样的。
32、☞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汇总(206整理)
33、☞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34、☞人教版初中英语7-9年级上下册英语单词课文朗读汇总
35、《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36、《朝花夕拾》属于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包含了一些对鲁迅来说颇为重要的人物。本文将会使用iMindMap的思维导图,揭秘《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关系与特征。
37、近期我们阅读了《朝花夕拾》,看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情状。我们也绘制了思维导图。单侧的思维导图不仅梳理清晰而且查看方便。如同叶脉一样的分支引领着我们,捋清我们的思路。思维导图分以下几个部分: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主题思想目录和人物的梳理。十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分别都有所介绍,人物性格特点主要事件也整理的清晰明了。我们看到了当代知识分子对黑暗的不满,革命的期待;看到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看到了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鄙视态度,与藤野先生平等待人的高尚品质形成鲜明的对比;看到了虽然愚昧麻木,但真诚善良的阿长……我们看到了革命的风气,仿佛置身于旧社会的生活画面。
38、本思维导图借助PowerPoint软件完成。导图以《朝花夕拾》为中心,简要的介绍了作者鲁迅先生的生平。左右展开,左侧以主要人物为主线,介绍了作者本书中重要的人物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评价,同时也概括讲述了围绕这些人物的故事;右侧以鲁迅先生回忆为主线,介绍了各个故事的主旨以及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此导图中间突出作者,左右开展介绍作品,主题突出,层次鲜明,内容全面,使没有读过《朝花夕拾》的人能够通过此图对这本书有整体认识,同时也帮助像我们这样的小读者更系统地把握鲁迅先生的作品。
39、☞统编语文7-9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全)
40、《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41、当然了,由于性格特点是通过多个事件所得出的结论,因此可以借助“概要”功能选中多个事件进行“备注”。
42、《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43、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44、《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4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46、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47、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48、下面的思维导图,则是按照作者对往事的态度来解读《朝花夕拾》。
49、鲁迅先生自身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极为看重,他期望的是每一个文人墨客都能通过手中的笔揭露现实的黑暗,启发人民,因此在文艺评论思想标准中文学作品创作的思想内涵是作为重点的。鲁迅的作品都不是为了艺术而去参与文艺写作的,而是从现实内涵出发。
50、☞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文末可以下载打印版)
51、《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52、人生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有的人生寂寞,有的人生多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所有时光前行。
53、《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通过对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人们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
54、这个世界是由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组成的。先是百草园,顾名思义,是个荒凉的地方,如作品所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55、《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56、由于朝花夕拾思维导图篇目内容和文章的解读不在同一个层级,所以当我们在一个层级列出了朝花夕拾的十篇散文标题,那么其他内容就不应该呈现在这一层级。
57、☞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58、☞最全总结: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名著必考考点整理,复习必备!
59、☞预习|2020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教案、单元检测、同步练习、期中期末试卷等材料)整理完毕,免费下载
60、《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61、作者对回忆事情的核心态度,是“批判”与“怀念”。我们用这两个主题将文中的事件连缀起来。
62、《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63、在作者的描述中,父亲周伯直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充满传统封建思想,但也是十分爱护自己的儿子。
64、我们在《朝花夕拾》中看到了鲁迅的成长,他从百草园走到了三味书屋,从儿童走到了少年,从少年变成了青年,从家乡走到了南京,从中国走到了日本,从学习医学走到了投身文学,从求学之路走到了救国之路……
65、本思维导图,以书名为中心,分支为作者、篇目、人物特点。纸张空白处写读书批注时,做下的部分记录。作者分支:作者姓名,主要信息和代表作。并将重点词句用荧光笔标出,使分支主次分明。篇目分支:将本书十篇回忆故事进行概括,并与所属篇目对应。人物特点分支:将十篇回忆故事中出现的人物特点进行概括,并进行自我理解。以上三个分支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即当时封建社会的人间百态。纸张空白部分:将读书时圈画的关键句子,以及当时没有弄懂的内容赏析,文章易考点和本篇文章反映的封建迷信制度。
66、 《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67、《阿长与》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68、《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