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
1、 叶圣陶的儿童文学创作可以分为几种体例:童话、生活、散文、小说、小话剧、再创作的作品(对现成童话、寓言、小说、民间故事等的再创作)。叶圣陶共出过两个童话集子,1921-1923年童话集《稻草人》,1929-1931年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均以代表童话作品命名。后期又有新的童话集出版,也基本以两个阶段的童话为框架,略有删补。
2、 《倪焕之》是叶圣陶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青年倪焕之由城市到附近的一个乡镇高等小学任教,并进行教育改革的故事。这篇小说带有自传性色彩,不少情节取材于叶圣陶在甪直镇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后文简称“五高”)任教的经历。
3、 “能给我几根蘑菇吃吗?我饿极了。”我向猴子索要食物。它们当然没有回复,毕竟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是不需要食物的。(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
4、1914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
5、《文话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丏尊合著)(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
6、 “不止如此,为引导学生接受新文学、新思想,叶圣陶捐款办起了利群书店,将《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借给学生阅读,还开辟了英文、诗画等专栏,指导学生写生练笔,音乐室与篆刻室也逐步开设,叶圣陶教学生们刻图章印记,刻诗文互赠、刻花鸟共赏。
7、从河埠头的万盛米行粜米到街上购物,不同的处所,不同的场景,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
8、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9、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自己又不能帮他们,就伤心的倒下了。《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 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10、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1、 最后,石头们被改作为马路。它们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再也不觉得空虚了。
12、(2)文中引用叶圣陶儿童文学的片段,均来自:叶圣陶. 叶圣陶儿童文学全集(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13、1921年,他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
14、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15、第一部分讲述的是作者看到满池荷花是的景象,荷叶、荷花、花苞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虽繁密但却不冗乱。细节刻画也很到位,一句一句的读着文章,仿佛有一只大笔随着文章在你的面前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水彩画一般。
16、 叶圣陶与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一起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白话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7、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18、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
19、首先是工细的心理描写,它是作品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华。如在《潘先生在难中》一篇里,小说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创造出波澜起伏的情节,通过在起伏无定的遭遇中人物的变化,形象地反映了一个利己主义的灵魂,成为市民社会市民心理的一面镜子。如潘先生从上车出站到暂得安身,心理上便已经经历了几忧几喜的波折,则住上旅馆又产生是回乡保住饭碗还是留下保护妻儿的新的矛盾,使形式服务于内容,更好更生动地塑造了潘先生这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20、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为其精神生命健康服务,同时也适应少年儿童审美接受心理与阅
21、《倪焕之》是现代作家叶圣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28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倪焕之》艺术地再现了以主人公倪焕之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历史剧烈变动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生活道路,揭示了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混乱和社会的黑暗状况,展现了当时广阔的历史背景。
22、 在童话中教学,正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如《书的夜话》,用一篇童话来教学生读书的态度。既有趣味,又有深意。
23、《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编排在北京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
24、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
25、首先《倪焕之》以史诗般的结构,展示了空前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26、本文是沿着观赏荷花——变身荷花——又回到现实的线索展开。
27、 叶老笔下的田园让人神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湖光山水,草长莺飞。一切,都是大自然最本真的模样。他的语言质朴无华,并无刻意雕琢的痕迹,一笔一画的描摹,都有着对大自然深深浅浅的爱意。
28、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29、1922 《隔膜》(小说集),《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
30、1921年冬,叶圣陶开始尝试童话创作。《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
31、 也有为低段儿童所作《新的表》认识时间,珍惜时间:
32、批评的文章有各式各样。或者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赞美或指摘;或者写自己被作品引起的感想;或者说明这作品应该怎样看法;或者推论这样的作品对于社会会有什么影响。一个文艺阅读者,这些批评的文章都应该看看。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批评文章都有价值,但是看看它们,就像同许多朋友一起在那里鉴赏文艺一样,比较独个儿去摸索要多得到一点切磋琢磨的益处和触类旁通的机会。
33、“他们换上了褐色的旅行服,绿绸似的帷幕变成黄锦,稀稀朗朗的。风从稀朗的帷幕间吹来,带着梧桐子旅行……”
34、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35、《稻草人》是2008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叶圣陶。有一个老妇人,她的田里有个稻草人,稻草人为她看守稻田。可是,蛾子在叶子上面下了子。老妇人没看到叶子卷起来了。肉虫把稻子全吃了,稻草人给老夫人警告,可妇夫人不知道。稻草人看到渔妇和鲫鱼很可怜,自己又不能帮他们,就伤心的倒下了。《稻草人》这篇童话就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36、叶圣陶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并写出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专著和文章,为我国现代教育、现代文学和现代出版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37、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8、 此外,执教儿童文学整本书阅读已有三年之多。儿童文学是亲近文学的第一步。至今仍想得起幼时第一次废寝忘食读书的情景:“一张蓝幽幽的万有吸纸”,开启了我的阅读之旅。而今,整本书阅读已经进入课堂,有阅读引导者,有课外的延时对话,对亟须获得文学自觉的少年儿童来讲是一大幸事。
39、 我很愤怒。这不能是结局。一个登峰造极的故事需要一个登峰造极的结尾。猴子和我的想法一致,他们把一只类人猿送到了我的身边。“你想登峰造极吗?”于是,我马上登上了世界第二高的山脉。我第一次在月球上仰望地球。
40、 这下,不仅作为塑像的石头感觉到空虚,也将小石块们内心隐隐不安的空虚之感勾连起来。于是,塑像倒了,这座城市的“英雄”消失了。
41、叶圣陶纪念馆建于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的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叶圣陶曾在这里任教。
42、“叶圣陶杯”初赛一等奖优秀作品系列推送第三弹来袭!
43、 几个穿白色衣服的人阻止了我,说着什么人类安全之类的话。我叫他们马上把自己的头发系到冥王星上去,但其中一个人说她是我的祖父。我觉得不可能,她便拿出了通话记录,上面有几只猴子的图片。我疯了似的把通话记录砸得粉碎,又把一根没有体积的导线连了起来,让几个电子在里面奔跑,把电荷分成六分之一份。那电子却自己变成了波动,跳到宇宙的另一边去了。
44、1936《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扩展资料:人物评价
45、 《芳儿的梦》中,妈妈生日,芳儿送什么给妈妈?芳儿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朵花——姐姐已经送过了;只有一条狗——那是妈妈送的,怎么能再转送给人?那就送一串最亮的星星:这是芳儿的梦,是她的孝心,善良,这是美好的大自然的馈赠。送给如仙女一般的妈妈。
46、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
47、 父亲、母亲和老师,一起带愚儿认识时间:你应当按照它告诉你的时间做你应该做的事儿;你要看那支短针指在什么地方,去做什么事儿;那支短针一天要绕两个圈子哩:从半夜到中午绕一圈,从中午到半夜又绕一圈。
48、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他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因此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49、 《倪焕之》被茅盾誉为新文学“十年来的代表时代的扛鼎之作”,全篇前19章的内容取材自叶圣陶在甪直“五高”任教的经历,颇有几分自传色彩。
50、许多学生读了这篇小说,觉得莫名其妙。大森和田浦要同中西接洽什么事情呢?接洽的结果怎样呢?篇中都没有叙明。像这样近乎无头无尾的小说,作者凭什么意思动笔写作呢?
51、 还记得小学学过的课文《爬山虎的脚》吗?这是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的名篇。
52、(1)叶圣陶. 我和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08:
53、另外,作者对人物复杂微妙心理的展示,细针密缕真实可信,而且作者还发展了其前期谨严凝练、朴实隽永的风格,并在结构上更加多样化,讲求意蕴,垂字炼句,刻意追求语言的纯净与精粹等方面显示出圆熟的技巧和深厚的功力。
54、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55、其次,作品成功塑造了“倪焕之”这一典型人物,深化了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关系这一主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知识分子心理变迁史”中的重要一章。
56、 我看着猴子在互相嬉戏。一只将自己的尾巴绑在树上,再将树拖到河中,与树一同在漩涡中旋转。或许是玩腻了,又把树上的树叶啃下来,做成一艘小船,再用树枝做成门铃,放在船上,发出叮咚的响声。再抛下河流,自己乘着小船到大海边去了。
57、 安徒生说,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真实。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出现的“稻草人主义”。
58、《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9、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达他的旨趣。我们固然不能说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做到这样,可是我们可以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合的符号。
60、《礼拜六》、《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文学周报》、《公理日报》、《国文月刊》、《苏州评论》、《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中学生》、《开明少年》、《中国作家》、《人民教育》、《中国语文》、《诗》、《光明》、《国文杂志》、《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61、 我穿过了地心,来到了在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在热带雨林中,几只猴子正在发出悦耳的叫声。
62、还记得我们之前讲句型的时候,介绍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吗?
63、许多人虽明知有益于学术研究,但觉得这毕竟是为他人的工作,又耐不住工作进程中的辛苦和单调,不肯去尝试。叶老却曾用商务印书馆铜版《十三经》白文做底本,编出一部巨册的“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