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及赏析(文案精选28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10-01 11:20:08 浏览59

论语经典名句及赏析

1、(讲解)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是否忠实呢?与朋与交往,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老师传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4、(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5、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天,至高无上。——《说文》乘云陵霄。——《淮南子·原道》

7、(原文)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直译)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要谦让。(意译)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原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直译)做工的人想把活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弄好。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8、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轲

9、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10、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译)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足。”孔子说:“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是走到中途才废弃而停止,但现在你还没开始,就给自己划了一条截止的界限而停止前进了。”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汉•贾谊《新书•容经》

13、(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14、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5、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闲聊,不说正经话,喜欢耍小聪明,很难有什么出息。”

16、(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9、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0、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1、译文:子贡问道:“乡里都称赞的人,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乡里都厌恶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不如乡里的好人称赞他,坏人厌恶他,这才是真正的好人!”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3、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24、(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2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6、能近取譬:能够就近那自己比方别人。譬,打比方。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要替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27、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 选自《大学》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