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衷一是的意思及成语解释(文案精选85句)

短句网
评论 2023-09-30 08:55:48 浏览59

莫衷一是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1、B.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2、分道扬镳:形容分路而行,后来用以比喻各自向不同的目标前进。也比喻双方各有造诣。

3、515高枕无忧:可以比喻放松警惕,也可以形容无忧无虑。(莫衷一是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4、20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鲁庄公的弟弟。比喻不把制造祸乱的罪魁祸首清除,灾难就会不断发生,永无宁日。未已:没有完。(莫衷一是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5、511枝繁叶茂:形容枝叶繁密茂盛,也比喻子孙繁盛。

6、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7、二三其德:意为三心二意,没有定准,不是形容品德低劣.

8、D.两弹元勋钱学森和他的妻子著名音乐家蒋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9、(慷慨激昂)形容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10、(成语释义)莫:不,不是。衷:折中、断定。是:对。各种意见都有,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形容意见纷纭,分歧很大,没有一致的看法。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1、3饮鸩(zhen)止渴:鸩:一种毒鸟。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贬义。

12、学界对于我国是否应当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也莫衷一是。

13、624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14、16)做老师最失败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感觉莫衷一是的。

15、496细大不捐:捐:抛弃。小的大的都不舍弃。表示兼收并蓄,毫不遗漏。

16、B.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的太迟了

17、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比喻恶劣的环境。鲍鱼:咸鱼;肆:店铺。

18、4豁然开朗:原意是指形容从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敞。后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19、20杞人忧天: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20、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1、2却之不恭:拒绝别人的馈赠或邀请是对人不恭敬。(正:拒绝;误:退却)

22、D、十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在北京萍水相逢,共叙别后之情。

23、400.莫逆于心:不在心里互相抵触,指情投意合,心心相印。

24、3安步当车:不慌不忙地步行,权当是乘车。又借指人能安于贫贱自行其乐。

25、38)对黑哨行为应当怎么样定性,法学界人士各持一词,莫衷一是。

26、(牵强附会)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27、(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8、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

29、(讳疾忌医)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30、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易混“不约而同”,只做状语不做谓语.

31、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暴:损害。殄:绝。

32、成语释义: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33、2闪烁其辞: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明确,也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

3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5、而分支说和独立说的争议却始终都是莫衷一是。

36、(蔚为大观)大观:盛大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37、3作壁上观:在一旁观看,不介入,坐观成败。壁: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

38、C、数不尽的离奇念头,光怪陆离的幻象,奇异的声响,一齐向她袭来,使她感到恐惧。

39、500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40、3一衣带水:原形容像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后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

41、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事业的艰辛。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

42、616半青半黄:是指庄稼半熟半不熟,也可以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

43、2文恬武嬉: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受,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正:安逸;误:坦然)

44、559铤而走险:形容走投无路,被迫冒险。由于现在多用来表述违法乱纪分子的行动。

45、615罄竹难书:罄,尽。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写不完。

46、1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正:伯劳鸟;误:辛劳)

47、4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8、4付之一笑:一笑了之,毫不介意,用在于己不利的事情上。

49、1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多、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属误用。

50、B、要想留住年味儿的“魂”,既需要增进代际沟通,也要增强节日的仪式感和传播力。

51、(1)从古代寓言故事凝缩成的。这类成语和寓言一样,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解或者讽刺的意味。如: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螳臂当车、鹬蚌相争、与虎谋皮、杞人忧天等。

52、2忍俊不禁:忍俊:含笑。忍不住要发笑。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53、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收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出流到低处一样自然。

54、如何突破公司目前的困境,大家意见杂陈,莫衷一是。

55、3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不见全身.比喻只是事物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56、总而言之,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关键是要辨明词语中每个字的音、形、义;要学会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意思;要学会辨析同义词在不同场合的运用;要学会依据语境准确地辨析多义字;还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其中特别要注意“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的特殊用法。理解的目的是运用,运用的关键是理解。运用词语要遵循各类词语的使用习惯,做到简明、连贯、得体。解答词语使用的题目,要做到多向思维、理解词义、联系语境三位一体。

5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58、541不三不四:一般是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了。

59、(解析)了解词义,扣住不同的文字,注意近义之间的微妙区别,比如“质”和“置”,“声”与“伸”,“泰然”与“悠然”,根据语境判断词语,按照以易为先的原则,运用排除法,依次判断各项中的词语。

60、(破壁飞去)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61、出处:南朝·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今之事迹,异口同音。”

62、2趋之若骛(wu):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韵事物;骛:鸭子。

63、沧海横流:海水四处泛流。比喻时世动荡,社会动乱不安。沧海:大海。

64、1管窥蠡(lí)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肤浅。蠡:瓢。测:量。

65、619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模仿、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66、510看风使舵:指看情势办事,也可作褒义词。

67、2望尘莫及: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68、557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69、555数米而炊:比喻把精力都放在做琐碎小事上,以致劳而无功。也形容生活困窘。

70、1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71、578行若无事:既可以指在紧要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是褒义词;也可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贬义词。

72、4春秋笔法:孔子修订《春秋》的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就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73、583心猿意马:心思象猿猴在跳跃,意念如马在奔腾。形容心思、欲念不专变化不定,控制不住。

74、2未雨绸缪(mou):天还没有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75、2始作俑者:开始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韵人或恶劣风气的开创者。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76、494不以人废言:以:因为。不因为人犯有错误,就将他的正确言论加以否定。

77、564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78、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形容地势险要。

79、560贪多务得:原指尽量多地求得知识;后多指贪心不足(含贬义)。

80、C、小说家最好的住所是哪里?是人迹罕至的孤岛小木屋,还是众声喧哗的公寓?

81、D.四戒轻重失当。如:李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组长二职,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日理万机”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82、该理论问题非常根本、关键,而分支说和独立说的争议却始终莫衷一是。

83、(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经过简缩而成的。如:一鼓作气、舍生取义、知己知彼、庞然大物、扑朔迷离、诲人不倦等。

84、518两袖清风: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