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诗词佳句大全
1、 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 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3、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4、 槁秸申酬,轮嗣布。——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5、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7、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色健茂金萱(中秋佳节诗词佳句大全)。
8、这首词借题发挥,明咏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最后用自我宽慰的洒脱,冲淡了萦绕难去的忧愤之思,凸显出词人豪放旷达的精神境界。
9、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10、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____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11、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2、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13、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14、淡淡的友情很纯,淡淡的问候很真;淡淡的依恋很清,淡淡的孤独很美,淡淡的思念很深,淡淡的祝福最真,祝你中秋节好心情。中秋节到,吉祥照耀。
15、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16、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7、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18、看看里面,不光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大家耳熟能详。“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也是为人们推崇备至。此外,这首词还为大家贡献了一个成语——“高处不胜寒”。现在这个词语已经引申为“高手寂寞、对手难求”的意思了。
19、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秋宵月下有怀》
20、 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1、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22、中秋的夜晚已有凉意和寒露,如果伊人伏在栏干上等待月出,她洁白得似白玉般的藕臂,恐怕会被栏干上沁出的露珠冰得冷颤颤的。圆月终于从东方升了上来,顿时天空中明亮如昼。
23、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24、 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5、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26、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27、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陆龟蒙《中秋待月》
28、抬头凝望,月影中仿佛有你的影子,不知此时的你,是否也在皎洁的月光中看到了我!
29、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30、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31、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32、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33、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4、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35、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许棠《中秋夜对月》
36、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37、 同是瀛洲册府仙。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38、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9、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41、 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2、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____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3、《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44、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5、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____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46、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