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
1、1857年,游历西欧,写短篇小说《琉森》。1863年,托尔斯泰发表中篇小说《哥萨克》,这是他早期创作的总结提出自己贵族平民化的观点。
2、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3、退役后的托尔斯泰到西欧考察,以寻找解决俄国社会问题的答案。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虚伪和丑恶,决心从事教育工作。他开办招收农民子弟的学校,并创办了一份教育刊物。
4、刘文飞将作品结构总结为:“二”个主题,“三”个人物,以及“四”大家族。
5、托尔斯泰在完成这部作品之后,也非常自豪:“我做出了一个尝试,我要为俄罗斯民族做出一部史诗!”整部作品呈现出来的也是他那壮阔弘扬的历史乐观主义。
6、托尔斯泰有意让聂赫留朵夫上下奔走,以此把俄国社会的上层都展示给大家,让人感觉到这些人是多么冷漠,这个社会是多么腐朽。(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
7、1935年10月,小托尔斯泰和克列斯京斯卡娅举行了婚礼。婚后,克列斯京斯卡娅既是他的生活帮手又是文学秘书。她协助小托尔斯泰整理稿件,联系出版社,还将丈夫的作品翻译成法语。小托尔斯泰部分戏剧作品也是夫妻共同完成的。(托尔斯泰的三大代表作)。
8、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
9、从《战争与和平》到《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的创作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也就是从史诗开始转向家庭,从写战争开始转向写爱情,从写四大家族转向写两个人的恋爱、私情。
10、小托尔斯泰也欣赏克兰季耶夫斯卡娅的文学天赋。1914年,克兰季耶夫斯卡娅与丈夫分手,和小托尔斯泰同居了。
11、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12、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内容简介)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聂赫留朵夫公爵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陪审员参加审理一个毒死人的命案。不料,从妓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的卡秋莎。于是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朵夫眼前:当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
13、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简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14、这三部作品,正是托尔斯泰苦与乐的体现。他20多岁开始写作,在34岁至40岁之间完成《战争与和平》,在44岁到48岁之间完成《安娜·卡列尼娜》,又从60岁开始,用十年时间完成《复活》。
15、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 (1883-1945)граф,ру́сскийсове́тскийписа́тель,обще́ственныйде́ятель,акаде́микАНСССР(1939).Гла́вныепроизведе́ния:трило́гия"Хожде́ниепому́кам"("Сёстры","Восемна́дцатыйгод","Хму́роеутро".1922-1941)опутя́хру́сскойинтеллиге́нциивреволю́ции;истори́ческийрома́н"ПётрПе́рвый"(книги1-3,1929-1945),нау́чно-фантасти́ческиерома́ны,расска́зы,пье́сы,произведе́ниядлядете́й.Депута́тВерховногоСоветаСССР(1937-1945),три́жды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пре́мия(1941,1943,1946).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 (1828-1910)граф,ру́сскийписа́тель,член-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йАН(1873),почётныйакаде́мик(1900). Вавтобиографи́ческойтрило́гии"Де́тство"(1852),"Отрочество"(1852-54),"Юность"(1855-57),иссле́дуя"диале́ктикудуши́"(Н.Г.Чернышевский),Толсто́йвы́разилстремле́ниели́чностикпостиже́ниюсвое́йвну́треннейсу́щности,кнра́вственном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ю.Те́мамучи́тельныхпо́исковнра́вственногоидеа́ла вприобще́ниикесте́ственнойжи́знинаро́да,кприро́де,впопы́ткеразру́шитьсосло́внуюза́мкнутость,явля́ясьцентра́льнойвпо́вести "Казаки́"(1863),прохо́дитче́резвсётво́рчествоТолсто́го.Вграндио́знойэпопе́е"Война́имир"(1863-69)пока́занпатриоти́ческийпоры́вру́сскогонаро́да,чтообусло́вилопобе́дуРосси́ив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войне́18Крити́ческиизобража́яжизньру́сскогоо́бщества1870-хгг.врома́не"АннаКаре́нина"(1873-77),Толсто́йреша́ет насу́щныепробле́мысовреме́нностивсоциа́льномифилосо́фскомаспе́ктах.В1880-90-егг.со́зданырома́н"Воскресе́ние"(1889-99),по́весть"СмертьИва́наИльича́"(1884-86),пье́сы"Властьтьмы"(1886),"Живо́йтруп"(1900)имно́гиедруги́епроизведе́ния,вкото́рыхуси́ливаетсясоциа́льныйкритици́змписа́теляиодновре́меннохристиа́нско-морализа́торскиетенде́нции.Толсто́й--а́вторфилосо́фско-религио́зных,эстети́ческих,публицисти́ческихрабо́т.Его́гениа́льноетво́рчество,оказа́вшееогро́мноевлия́ниенамирову́юлитерату́ру,отрази́лопротиворе́чияце́лойэпо́хиру́сскогоо́бщества(1861-1905) ина́званоВ.И.Ле́ниным"зе́ркаломру́сскойреволю́ции".
16、(美)纳博科夫:俄罗斯文学讲稿,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版;
17、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俄语文学翻译家刘文飞对纳博科夫关于托尔斯泰的一个比喻印象深刻,“有一次他给学生上课,进到教室以后让大家把窗帘都关起来,把灯全都关掉,他先开了左边的一盏灯,说这是俄国文学中的普希金,又开了右侧的一盏灯,说这是果戈理,再开了中间的灯,说这是契诃夫。这三个灯都打开以后,他跑到窗边,一把扯开窗帘,指着照进教室的阳光,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18、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19、书中提及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幸运数字28和出生的沙发有着不可思议的迷信,我倒认为,这与其说是一种迷信,不如说是他感到无法挣脱命运束缚的无力以后转移产生的控制欲使然。
20、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21、看到托尔斯泰在莫斯科写作《复活》的书房,我觉得,他有意在营造这样一个写作的空间,这个书房就像一个修士祈祷的场所,他要把一切弄得非常狭窄,非常阴暗,非常压抑。这就使我产生一个感觉,也就是说,影响到一部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当然跟这个作家写作这部作品时的情绪有关,跟他选择的主题有关系,甚至跟他所处的年龄段、他对世界的认识、跟他世界观发展的阶段有关系,但也可能跟他具体的写作空间有关联。
22、1851年,托尔斯泰以志愿兵的身份赴高加索,参加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中,他亲眼目睹平民出身的官兵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由此加深了他与普通人民的感情。
23、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
24、《复活》是在莫斯科写的。因为他的夫人是莫斯科人。他夫人的父亲是莫斯科的一个医生,她从小在大都市里长大,18的时候嫁给托尔斯泰,那个时候托尔斯泰大概34岁,她一生怀念莫斯科,她跟托尔斯泰一共生过13个孩子,这些孩子当然不是每个都活下来了,托尔斯泰后来决定迁居莫斯科,因为考虑到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都要上学,大的要上大学,小的要上小学,他在妻子坚持下搬到莫斯科,买了一栋房子。
25、《两个骠骑兵》(1856)写父子两代人,作者欣赏父辈的热情豪迈的骑士风度,而鄙弃子辈的猥琐自私的实利观点。
26、著有《二十世纪俄语诗史》《诗歌漂流瓶》《墙里墙外》等二十余部
27、晚年的时候,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写感受的整个过程,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采取戏剧的方法,通过行动和对白来表现。不写性格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写突然事故引起的决定性转变。
28、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29、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30、刘文飞:米尔斯基和他的《俄国文学史》,《俄罗斯研究》2012年第3期;
31、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
32、但还未等到大学毕业,他们就在1902年6月3日匆匆赶回老家,在教堂举行了婚礼。因为,罗让斯卡娅怀孕了。那年,小托尔斯泰19岁,罗让斯卡娅22岁。
33、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34、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56年写一篇中篇小说,从该作品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35、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复制宏观世界,还在于描绘微观世界。在世界文学面前掌握世界灵魂的辩证发展,并详细描述受外界影响的心理过程;加深人的潜意识,并在与意识的和谐关系中表达出来。
36、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37、70年代未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
38、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39、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透过小主人翁单纯的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位聪颖、敏感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
40、19世纪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处女作《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
41、只要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游戏是愚蠢的,他就会期待它,人们一旦能够认识它的愚蠢,便会自杀。
42、在俄语中会有这样一个词叫“托尔斯泰学”,在中国有“红学”,英语世界有“莎学”,一个作家的创作内容如此丰富,影响如此大,最后他一个人的创作就变成了一门学问。在俄国恐怕这样的作家也不多,尽管可以在俄语中看到很多的作家后面都会加上一个“学”字,有普希金学、契诃夫学、果戈理学,但是有可能,托尔斯泰学和普希金学才最能称得上是一门学问。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地位。所以,不管是俄国人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对“托尔斯泰”这个名字完全不知道的人可能很少。
43、在阳光下的我们,尝试通过读托尔斯泰而读出自己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44、晚期(1881~1910)这时期总的倾向是: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
45、据说,他写好的几页纸,就会让人拿盘子送到楼上去,然后他的夫人把它抄一遍。《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数易其稿,他的夫人总共抄了八遍!现在在每个与托尔斯泰相关的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手稿,托尔斯泰的笔迹非常难认,但是他妻子写的字特别好认。托尔斯泰写的这三个作品,他的妻子都抄过很多遍。
46、星光点缀黑夜,灯光照亮房间,而阳光照耀了、温暖了整个大地,阳光的伟大自不用说。
47、1917年,俄国爆发革命。他们为躲避战乱,从莫斯科逃到敖德萨,最后流亡巴黎。这期间,他们生下了儿子。
48、俄罗斯文学三巨头是: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49、1863年起,托尔斯泰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他完成了中篇小说《哥萨克》,这部作品反映了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中批判的和民主主义因素的增长。60~70年代,托尔斯泰相继完成两部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确立了他作为世界一流作家的地位。
50、莎士比亚,即威廉·莎士比亚,被誉为是英国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着十分突出成就的伟大作家,他在全世界都享有非常高的文学地位。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都有着十分广泛的流传。
51、小说《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和别朱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到二十年托尔斯泰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
52、两个既相互对应又相互关照的主题,三个主角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四个家族对生活、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及其互动联系,这三个层面的东西放到一块就构成了作品的经纬,互相之间交叉来交叉去,这部作品就显得很厚重了。
53、去过托尔斯泰庄园的人都知道,那里有几百公顷的土地,一览无余,完全不是中国意义上的“园”,离莫斯科还有200多公里,现在我每次去都发现,这个庄园的参观者有一半以上都是中国人。我们经常很骄傲地跟俄国人说,俄国是一个文学的民族,中国也是一个文学的民族,因为我们有这么多中国人专门来看托尔斯泰的庄园,中国的作家更愿意去托尔斯泰的庄园,拜谒他的墓地。
54、再者《红楼梦》中所涉及的中医理论,绘画,美食养生,茶文化,古代男权社会下的种种,我认为也非外国人能领略的懂的,那么曹公也难在西方文学史上刻上深深的铬印!
55、托尔斯泰从1856年开始想写关于十二月党人的小说,在1860至1861年间写了开头3章(1884年发表;1877至1879年曾再用这个题材写了一些片断,但与原来的构思毫无联系)。他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关于1812年卫国战争的《战争与和平》(1866~1869)。
56、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最著名的作品,实际上还是这三部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57、《红楼梦》中只诗词歌斌这一大块,我认为只有中国人才能深深品味出它的绝妙和深遂,那么想让任何一个人把这一块以外语的形式翻译恰如其分,余以为是难之又难,即便被翻译的好,但外国文人岂能完全领会它其中的绝妙,领会都难,那在外国人眼里能确立曹雪芹真正的地位吗?又有多少人能懂曹雪芹?从这一点上来讲估计曹雪芹地位难比的上托尔斯泰!这也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无可奈何之事实!
58、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俄语文学翻译家刘文飞
59、《教育的果实》(1891)以贵族和农民的不同生活方式为冲突的基础,讽刺前者的游手好闲和精神空虚,表达后者因缺乏土地而产生的强烈愤慨。
60、 俄国诗人、剧作家,出身贵族。写有长篇历史小说《谢列勃里亚尼公爵》,历史剧三部曲《伊凡雷帝之死》、《沙皇费多尔》和《沙皇鲍里斯》,主要反映十六到十七世纪俄国人民的斗争和生活,但美化古代俄罗斯社会。还写有讽刺沙皇官僚的讽刺诗《波波夫的梦》。
61、 俄国作家。出身贵族。十月革命前的作品,主要写俄国贵族地主的破产和没落。革命后一度侨居国外,1923年回国。代表作长篇小说三部曲《苦难的历程》(《两姐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描写革命初期和国内战争时期苏联人民的英勇斗争和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过程。长篇小说《彼得一世》和剧本《伊凡雷帝》,都是根据历史题材创作而成。在卫国战争时期写了许多政论和短篇小说,鼓舞人民同法西斯德国进行斗争。还写过科学幻想小说和民间故事。
62、有一种极其常见、极其普遍的宿命论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成不变的本性,认为人有善良的,有凶恶的,有聪明的,有愚蠢的,有热情如火的,有冷若冰霜的,等等。其实,人往往不是这样的。
63、这篇作品的向往自然和归真返朴的思想在《哥萨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后两部作品并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识作为衡量真理的尺度。这里有卢梭的影响。
64、《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其情节的基础是真实的案件。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过,作品的后面部分,渐渐突出了不以暴力抗恶和自我修身的说教。托尔斯泰的力量和弱点,在这里得到最集中最鲜明的表现。
65、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66、9:30-24:00等你到深夜0591-83706972